• 全新正版现货 琵琶情:高明传 978750638131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现货 琵琶情:高明传 9787506381314

正版新书现货

20.65 5.9折 35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三益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81314

出版时间2015-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48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5元

货号R_8562510

上书时间2024-01-09

黎明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琵琶情:高明传
定价:35元
作者:金三益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6381314
字数:303000
页码:3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本书遵循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相统一的创作原则,不求典章礼仪的逼真,不在乎去伪存真的求证,也不做孰是孰非的道德评判,而是将高明的一生演绎开来,让他的精神有一个载体得以有效的传播,使他的思想有一个平台得以充分展示,叫他的文脉有一个渠道得以广泛流传。
内容提要
《琵琶情——高明传(平)》一部享誉世界、流传至今的《琵琶记》,其创作者高明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本书就此展开。作者大量阅览有关高明的古籍文献、考察高明生活创作的江浙地域,“遵循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相统一的创作原则,不求典章礼仪的逼真,不在乎去伪存真的求证,也不做孰是孰非的道德评判,而是将高明的一生演绎开来,让他的精神有一个载体得以有效的传播,使他的思想有一个平台得以充分展示,叫他的文脉有一个渠道得以广泛流传”(评审小组张水舟语)。读全书,能够感觉到作者对传主的敬仰和爱戴,情感投入与叙述创作相得益彰,可读性强。
目录
001第一章/聪慧童年:风轻轻,水盈盈,水乡童年诗意情042第二章/游学青春:梦难寻,梦难平,但见长亭连短亭094第三章/大器晚成:歌声在,酒杯倾,几回欲挽银河水155第四章/宦海浮沉:山无凭,水无凭,沉抑下僚浮生梦200第五章/神明推官:寻蛛丝,查马迹,平反冤假错案行227第六章/离乱岁月:马萧萧,车辚辚,落花和泥碾作尘252第七章/栎社情缘: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291第八章/辞官才子:迎彩霞,送黄昏,且记琵琶戏一本325附录一/高明年表330附录二/参考文献334附录三/人物传略337后记
作者介绍
金春妙,女,作家。《高明传》执笔。1979年生于浙江省瑞安市林垟镇(今南滨街道)。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温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瑞安市报告文学学会理事,现任教于瑞安市外国语学校。作品收录《闪光的轨迹》《艺者》等书,在《中国报告文学》《文化交流》《诗刊》《温州日报》《瑞安日报》等刊物发表文字四十多万。长篇传记文学《一代侨领李汝龙》正在创作中。 张益,男,作家。1943年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大峃镇(今属文成县),1967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一直坚持文学业余创作,培养文学新人。先后在国内外发表《中国洋农民阿维热》等二百万字,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担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瑞安市报告文学会长。省级以上获奖八次。出版有《多情的内幕》《洋农民跨国寻亲记》《深山出幽兰》《追寻——张益报告文学作品选》《闪光的轨迹》《艺者》等。胡少山,男,作家。1962年生于浙江省瑞安市梅头镇(现温州经济开发区海城街道)。瑞安市塘下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协会员,瑞安市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坚持业余创作,在北京、杭州报刊发表五十余万字,出版有《多看了一眼》等。 
序言
后记
一、千古琵琶情悠悠
一缕香烟随风去,不死的是凝聚在寂寞文字里的故事。在击节弹唱时,满纸心酸付东流。俱往矣,留下来千古琵琶悠悠。
北曲以《西厢》为巨擘,南戏让《琵琶》作魁首。
从明朝以来,《琵琶记》被视为传奇的典范。明清两代刊刻传抄的版本存世者约四十余种,堪称中国戏曲版本之冠。它与《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代五大名剧,也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琵琶记》从一问世就轰动朝野,妇孺皆知,而且享誉世界。
《中国大百科全书》称关汉卿、王实甫、高明为伟大剧作家。
著名文学史家、国家首任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撰文评价:“高明的《琵琶记》是我国戏文中第一部伟大不朽的作品!”倡导认真研究与继承。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语称高明是“中国伟大的剧作家”。
从明代以来的六百多年,《琵琶记》被视为传奇的典范,代有刻本。其主要刻本有四十多种。《琵琶记》在国外,法、英、美、日等国以及拉丁文都有译本。十七世纪先流传东南亚。一八四一年,法国一位汉学家A.P.I.巴赞把《琵琶记》译成法文,由巴黎皇家印刷所出版发行,介绍给欧洲各国读者。在二十世纪,美国百老汇还把《琵琶记》改编为音乐剧《琵琶歌》,上演成功,轰动一时,国际上享有盛誉。
一九二四年,闻一多、梁实秋、冰心等留学美国,成立同学会,为向西方推介中华文化,首选《琵琶记》译为英语话剧,于一九二五年三月在波士顿大剧院公演,梁实秋翻译且主演蔡伯喈,谢文秋、冰心饰演赵五娘和牛小姐,闻一多负责布景道具,演出成功,美国轰动。
六百多年后的深夜,当我们打开电视,看到有关《琵琶记》的种种传说,忍不住内心激荡。
这时代流行快餐文化,“娱乐至上”。传媒都在卖力地讨好俗世,重金打造娱乐节目,不惜代价把黄金时间占尽,播放应时应景之作。阅过众多栏目,不敢恭维者实属多数。
在电视栏目里,偶尔也会见到一些有文化内涵的节目。
浙江卫视《江南戏曲奇才》,这是一档请名人专家讲课的栏目,比如钱文忠讲高明的《琵琶记》,实属凤毛麟角。甚好,甚好。可惜,放在凌晨三时,招揽不到多少观众。
这个年代什么都很颠倒。
钱文忠是谁?复旦大学教授,季羡林的关门弟子。季羡林何许人也?北大老教授,著名国学大师。让这些人屈尊在人们熟睡之后的荧屏上,虽侃侃而谈,但知者寥寥。让那些娱乐大众的庸俗娱乐占着黄金时段,大约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不管了,单看高明的《琵琶记》,能让大师惦记着,就足见其人其作地位之高。
一边是名家名人的高度评价,一边是大众的漠然淡忘。高明的名剧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广泛欢迎,六百多年经久不衰。直至今日,不知何故,会出现这种现象。多少次在不同场合提到高则诚以及《琵琶记》,多少人是“无论魏晋”似的一脸茫然。
在传统伦理道德指导下,高明剧作《琵琶记》之人物赵五娘的自我意识缺失,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普通现象,普世价值。作品流传至今,常常被一些大学生拿来做靶子,打出一篇篇用来换取毕业证书的所谓答辩论文,偏偏爱讲上一讲,什么时代局限性。
在这个思想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不希望一边倒地歌颂高明及其作品。同时,我们也不愿意看到一些对高明及其作品的无厘头的质疑。
作为封建时代的士大夫,他有自己的道德王国。我们不必苛责他作品的时代局限性。我们反观《琵琶记》中的赵五娘是否令你在逆境中依然隐忍坚强,是否令你温暖垂怜?蔡伯喈身不由己,被命运主宰无奈懦弱隐忍,你是否深有同感?无论这个作品如何,如果这个作品曾经触动你柔软的内心,那么至少可以说它是成功的。
高明以他的文学修养,提高了南戏的文学品位,并以其作品,改变了南戏的粗糙和简陋,使南戏得以与杂剧、与文学史上的其他文学样式并驾齐驱,使南戏由民间进入到文人与政客的书房。以此为标记,南戏创作迈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继他之后,士大夫汤显祖、洪昇、洪炳文等都从事戏剧创作。
《琵琶记》结构形式上的创新,作为南戏创作的示范性作品,给后来的创作以极大的影响。
《琵琶记》采用的双线结构模式,几乎成为了后来南戏、传奇创作的基本结构方式。
这些都是高明的历史功绩,在当代被淡忘,甚至被漠视。这是我们志为高明立传之起缘。
高明对浙江、温州、瑞安的戏剧家与才人的鼓舞是显而易见的,民国瑞安有陈楚淮先生写了好几个有名的剧本,包括抗日爱国剧本。瑞安著名剧作家黄宗江、黄宗英兄妹及洪炳文无不受高明的榜样激励和影响。
高明的生死卒年一直是个谜。我们走访了许多地方,考察了无数可疑的迹象,依然不能正确给出答案。相信我们所做的,很多研究高明的学者、专家也在致力追寻着。高明生卒年普遍的说法是两种:一是一三〇五至一三五九,一是一三〇六至一三七一。学界争论不休,无论何种生卒年,不争的是大家对《琵琶记》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几番考证的结果,很遗憾,不但高明的生卒年无法定论,而且连《琵琶记》的产地也是疑案一桩,历代也是众说纷纭,只因高明一生行踪漂浮不定。永乐《瑞安县志》、嘉靖《宁波府志》都说写于鄞县栎社沈氏楼。清人刘廷玑则说,高则诚写此剧的地点,是在丽水西郊的姜山悬藜阁;《浙江通志》载有东阳古迹“三杯亭”,说高则诚在丽水时,曾师事义乌大学者黄缙,但黄缙并不知道他会词曲。高则诚离开后,黄缙偶登其所居楼,见壁间贴满了《琵琶记》手稿,深叹其“文辞淹博,意义精工,遂追饯至此亭斟酒三杯而别”。清人周亮工《书影》则说是在杭州的昭庆寺,寺中还留有高则诚写此剧曲时按拍的几案,“当按拍处,痕深寸许”。也有人说是在萧山任原礼家写的,康熙《萧山县志》就有此记载。而《新昌县志》则又记有“丁若水字咏道,与高则诚共编《琵琶记》行于世”。可见《琵琶记》的产地也成了一桩多头公案。
各地争夺《琵琶记》的产地,实质说明对《琵琶记》的高度追捧。大家以高明在此地生活写作过为荣。
但我们更愿意相信高明就在宁波栎社写成《琵琶记》。就像他的爱情一样成谜。纵观他的一生,都是迷雾一样的生活,因为时代的纷乱,战争烟雾迷蒙,导致他生活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状态。有才,无发挥余地;有爱,不敢追求;忠孝,难以成全……在内心不断的撕扯中发酵成矛盾剧情,走出官场,卸下一身荣辱,晚年,把一生才华凝聚在《琵琶记》,留待后人评说。
高明除了《琵琶记》,还有另一本戏文《闵子骞单衣记》,已佚。清朝《四库全书》载:高明有诗文集《柔克斋集》二十卷,“明中叶时已无传本”,今残存诗文七十多篇(首)。
他一生的成就,可用多才多艺概括。只因他的 《琵琶记》名扬四海,远远盖过了他的诗文和书法,后人提及常常忽略。他善书,《元名公翰墨卷》有高明书。晚年居四明,多次为友人题识,为碑刻书丹,“词章翰墨,人得之者不啻拱壁”。高明书法方正刚劲,凝重深厚,具有庄重正大气度。《题唐康居国贤首祖师墨迹跋》手书,为瑞安林大同所发现,后传其哲嗣林镜平,文化大革命中遗失。现仅存照片复制件。
高明,他穷尽一生的追求就是为了一部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