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稀清末天津洋钱厂(造币厂)原版老照片
  • 珍稀清末天津洋钱厂(造币厂)原版老照片
  • 珍稀清末天津洋钱厂(造币厂)原版老照片
  • 珍稀清末天津洋钱厂(造币厂)原版老照片
  • 珍稀清末天津洋钱厂(造币厂)原版老照片
  • 珍稀清末天津洋钱厂(造币厂)原版老照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珍稀清末天津洋钱厂(造币厂)原版老照片

15000 七五品

仅1件

河北唐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拍摄者不详

年代清代 (1645-1911)

尺寸12 × 8.5 cm

类别黑白

上书时间2018-05-26

尚书房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五品
商品描述
李公祠地面广东西窑洼洋钱厂

  天津卫开埠以来,漕运大兴,南北地产,吞吐集散。票号银庄云集,币制币种繁多,白银、宝钞、铜钱、银票同时流通,官办、私营相互通兑,形成货币文化的深厚积淀,自成北方的金融中心。
  严格说来,天津历史上曾出现过三座“造币厂”,即“宝津局”铸币厂,“北洋银元局铸币厂”(西厂)和随后建立的户部造币总厂(东厂)。尤其是“东厂”和“西厂”在津门百姓心目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天津地理买卖杂字》中也有“李公祠,地面广,东西窑洼洋钱厂”的词语。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为解决当时令百姓商贾广为头痛的币种“成色不一、互兑不便”以及直隶地方“流通不足,物价浮动”的问题,报请清政府批准率先在其属下的“天津机器制造局”(俗称东局子,现为解放军运输学院)内设“宝津局”鼓铸制币,生产“制钱”及试产铜元银币,先后引进国外先进制币设备、聘用外国技师,不出数年,竟形成国内的一流造币技术。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上任伊始就奏请政府批准重新建立造币厂的建议,令周学熙着手筹办北洋银元局事宜,两个月后,周学熙出任北洋银元局总办,并在大经路(现中山路)宇纬路的交口设立了北洋银元局官衙(现为铁路第一子弟小学)。这第二个造币厂的厂址就选定在原李鸿章淮军护卫营的营房旧址(天纬路原大悲院东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