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校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正版现货

20 5.0折 40 九五品

库存3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卡罗琳·M·霍克斯比(Caroline M.Hoxbv) 著;杜育红、赖德胜、刘泽云 译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11022

上书时间2024-05-20

星星书吧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书    名】 学校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书    号】 9787303087631
【出 版 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 书 名】  教育经济学译丛
【作    者】 卡罗琳.M.霍克斯比(Caroline M.Hoxbv) (作者), 杜育红 (丛书主编), 赖德胜 (丛书主编), 刘泽云 (译者)
【出版日期】 2008-01-01
【版    次】 0
【开    本】 16
【页    码】 391
【定    价】 40.00元

【内容简介】 
《学校选择的经济学分析》不仅能深化我们对学校选择的认识,而且在经济理论与计量方法的运用方面都能给予我们许多新东西。霍克斯比的《学校选择的经济学分析》主要立足于美国的试验,对学校选择对教育质量,学校选择对问责制影响,学校选择与学校生产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目录】 
导论
第*章  公立学校竞争会影响教师质量吗
1.1  竞争的好处
1.2  教师质量的重要性
1.3  经验分析
1.4  结论

第二章  学校选择与学校问责能否同时取得成功
2.1  引言
2.2  佛罗里达州的教育券制度和问责制度
2.3  谁有资格获得教育券
2.4  结论

第三章  特殊教育与学校选择
3.1  引言
3.2  学校选择中的特殊教育财政
3.3  得克萨斯州公立学校择校的传统方式
3.4  开放入学
3.5  特许学校
3.6  私立学校和教育券
3.7  结论

第四章  教育券:来自随机实验的结果
4.1  三项教育券计划
4.2  评估程序
4.3  数据分析过程
4.4  教育券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
4.5  教育券对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4.6  教育券的其他影响
4.7  结论

第五章  多学区公立学校系统中的学校选择
5.1  引言
5.2  在现行体制下增加学校选择的结果
5.3  模型
5.4  政策模拟
5.5  经验基础和可检验的推论
5.6  政策含义
5.7  结论

第六章  作为再分配机制的教育券:对三种制度的分析
6.1  引言
6.2  基准模型(benchmark model)
6.3  教育券制度
6.4  政策参数外生变化时的结果
6.5  内生决定的教育券

第七章  就近入学、学校选择与教育收益的分配
7.1  引言
7.2  就近入学和学校选择运动的回顾
7.3  模型
7.4  学校政策和均衡
7.5  计算模型与福利效应
7.6  教育券和私立教育
7.7  讨论与结论

第八章  学校选择和学校生产率
8.1  为什么学校选择的生产率效应很重要 
8.2  如何在学校选择研究中考虑学校生产率问题
8.3  学校选择为什么会影响学校生产率
8.4  学校选择影响学校生产率的依据
8.5  传统形式的学校选择对生产率的影响
8.6  *近的择校改革对学校生产率的影响
8.7  结论
译者后记

【文摘】 
导论
第*章  公立学校竞争会影响教师质量吗
  1.1  竞争的好处
  1.2  教师质量的重要性
  1.3  经验分析
  1.4  结论
第二章  学校选择与学校问责能否同时取得成功
  2.1  引言
  2.2  佛罗里达州的教育券制度和问责制度
  2.3  谁有资格获得教育券
  2.4  结论
第三章  特殊教育与学校选择
  3.1  引言
  3.2  学校选择中的特殊教育财政
  3.3  得克萨斯州公立学校择校的传统方式
  3.4  开放入学
  3.5  特许学校
  3.6  私立学校和教育券
  3.7  结论
第四章  教育券:来自随机实验的结果
  4.1  三项教育券计划
  4.2  评估程序
  4.3  数据分析过程
  4.4  教育券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
  4.5  教育券对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4.6  教育券的其他影响
  4.7  结论
第五章  多学区公立学校系统中的学校选择
  5.1  引言
  5.2  在现行体制下增加学校选择的结果
  5.3  模型
  5.4  政策模拟
  5.5  经验基础和可检验的推论
  5.6  政策含义
  5.7  结论
第六章  作为再分配机制的教育券:对三种制度的分析
  6.1  引言
  6.2  基准模型(benchmark model)
  6.3  教育券制度
  6.4  政策参数外生变化时的结果
  6.5  内生决定的教育券
第七章  就近入学、学校选择与教育收益的分配
  7.1  引言
  7.2  就近入学和学校选择运动的回顾
  7.3  模型
  7.4  学校政策和均衡
  7.5  计算模型与福利效应
  7.6  教育券和私立教育
  7.7  讨论与结论
第八章  学校选择和学校生产率
  8.1  为什么学校选择的生产率效应很重要 
  8.2  如何在学校选择研究中考虑学校生产率问题
  8.3  学校选择为什么会影响学校生产率
  8.4  学校选择影响学校生产率的依据
  8.5  传统形式的学校选择对生产率的影响
  8.6  *近的择校改革对学校生产率的影响
  8.7  结论
译者后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卡罗琳·M·霍克斯比(Caroline M.Hoxbv) 著;杜育红、赖德胜、刘泽云 译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3087631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91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教育经济学译丛
【内容简介】
霍克斯比的《学校选择的经济学分析》主要立足于美国的试验,对学校选择对教育质量,学校选择对问责制影响,学校选择与学校生产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这本书不仅能深化我们对学校选择的认识,而且在经济理论与计量方法的运用方面都能给予我们许多新东西。
【作者简介】
凯罗琳·M·霍克斯比(CarolineM.Hoxbv)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学,并在高等教育市场、学校财政、学校选择、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不平等、教师工会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她是美国著名研究机构国民经济研究局(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教育经济学项目”的主持人,同时还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高级访问学者。她所发表的论文见诸《美国经济评论》、《经济学季刊》、《政治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等顶级学术刊物。
【目录】
导论
第一章公立学校竞争会影响教师质量吗
1.1竞争的好处
1.2教师质量的重要性
1.3经验分析
1.4结论
第二章学校选择与学校问责能否同时取得成功
2.1引言
2.2佛罗里达州的教育券制度和问责制度
2.3谁有资格获得教育券
2.4结论
第三章特殊教育与学校选择
3.1引言
3.2学校选择中的特殊教育财政
3.3得克萨斯州公立学校择校的传统方式
3.4开放入学
3.5特许学校
3.6私立学校和教育券
3.7结论
第四章教育券:来自随机实验的结果
4.1三项教育券计划
4.2评估程序
4.3数据分析过程
4.4教育券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
4.5教育券对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4.6教育券的其他影响
4.7结论
第五章多学区公立学校系统中的学校选择
5.1引言
5.2在现行体制下增加学校选择的结果
5.3模型
5.4政策模拟
5.5经验基础和可检验的推论
5.6政策含义
5.7结论
第六章作为再分配机制的教育券:对三种制度的分析
6.1引言
6.2基准模型(benchmarkmodel)
6.3教育券制度
6.4政策参数外生变化时的结果
6.5内生决定的教育券
第七章就近入学、学校选择与教育收益的分配
7.1引言
7.2就近入学和学校选择运动的回顾
7.3模型
7.4学校政策和均衡
7.5计算模型与福利效应
7.6教育券和私立教育
7.7讨论与结论
第八章学校选择和学校生产率
8.1为什么学校选择的生产率效应很重要
8.2如何在学校选择研究中考虑学校生产率问题
8.3学校选择为什么会影响学校生产率
8.4学校选择影响学校生产率的依据
8.5传统形式的学校选择对生产率的影响
8.6最近的择校改革对学校生产率的影响
8.7结论
译者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