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梦回呼兰河萧红传 谢霜天著 图书书籍 9787504372567
9787504372567
¥
9.4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谢霜天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ISBN9787504372567
出版时间2010-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货号621888627643
上书时间2024-06-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名称:梦回呼兰河萧红传 谢霜天著 图书书籍
作者:谢霜天
品相:全新
出版时间:2010-01
装订:平装
ISBN:9787504372567
开本:32开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梦回呼兰河:萧红传 作者:谢霜天 出版社:中国广播 出版时间:2014-10-01 出版社定价:23.00元 ISBN:9787504372567 编辑推荐 台湾文坛获奖之作 畅销30年 屡次再版 大陆首次引进出版 **授权 再现经典 葛浩文 符立中 章海宁 联袂力荐 媒体评论 这一个长篇,不但把我特别关心而又比较熟悉的一位近代作家——萧红,写成有血有肉的人物,也把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抗战的前夕和抗战的初期——神龙活现地写出来了。 ——葛浩文(美国学者、翻译家) 谢霜天是出自中文系所的小说家,很幸运的,在进行《梦回呼兰河》的撰写之前,她已经写下《梅村心曲三部曲》、《朱执信传》和《翁俊明传》等长篇。这些都是取材自真人真事,给予她丰富的经验。 ——符立中(作家、乐评人) 《梦回呼兰河》,一部温情的文字,一部妙笔生花的文字。读了谢霜天先生的书稿,被她真诚的叙述打动,很想带着呼兰的故土去台北,和她聊聊萧红,聊聊光阴背后的故事…… ——章海宁(萧红研究会副会长)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台湾作家谢霜天以萧红的生平事迹为中心,创作的传记体小说。书中从1936年元旦,萧红与丈夫萧军对坐窗边,举杯欢庆新一年的到来以及新书《生死场》的出版而愉快温馨的场景开始,娓娓道来这个只活了31年的才女跌宕而传奇的一生。 萧红的一生,涉及了中国的大部分苦难时代与社会;她活跃于文坛的时候,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狂飙时期;她那坎坷的遭遇,正是中国近代新旧思想冲突下女性悲剧的一个代表。正如谢霜天所说:“我决定以萧红的一生来创作‘人物小说’,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要把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真实情况写出来,让爱好文学的朋友知道:那个时代除去政治斗争外,也还有真正的作家和作品,更唯有这些作家和作品才得以流传。”书中展示的不仅是个体人物命运的绽放与枯萎,更是一个不可阻挡的伟大时代的光明与阴影。 目 录 评介《梦回呼兰河》(代序1)/葛浩文 萧红在台湾(代序2)/符立中 我写《梦回呼兰河》(自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尾声 前 言 评介《梦回呼兰河》(代序1) 上个月,我在一个礼拜内收到七八件从各国寄来有关萧红的信,和其他类似的文件,如加拿大一位学者想把萧红的长篇小说《马伯乐》译成德文,要我把续稿寄他一份;西德的一位教授,正写一篇有关萧红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喊》的研究,向我要些资料;巴黎的一位女士同样的也是找资料,是为了她的研究报告的撰写;香港的一个机构,邀我于八月间去作一次以萧红为题目的讲演;还有委内瑞拉、哈尔滨、四川等处的来信,他们或是提供资料,或是征求意见。但是,最有意义、最令我想起萧红其人及其文学作品的,要算是谢霜天从台北寄来的近著《梦回呼兰河》的影印全稿。我赶着在三个晚上读完,真是爱不释手,更高兴的是,常在我脑海中盘旋的一句话,“萧红的一生无疑地是小说的第一流材料”,完全被证实了,而且我看到了成功的实现。 据我所知,传记体的小说不好写。要用一个真实的人的一生写成小说,必须先把所有和他有关的资料仔细研究过,还要加上对历史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具有相当周密的认识,最后才能以这些可靠的资料及对人物所得到的了解为基础,用允当的对话,表现出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写成一部高水平的文学作品。 在线试读 第一章 1 一九三六年元旦的前夕。 上海、法租界,拉都路的一座红砖房子的小小亭子间里。 一对年轻夫妇,在紧靠窗口的书桌边,一个面对窗子,一个打横坐着,尽管已经有了几分酒意,面前几个小碟子也都将空了,剩下零星的斜切的辣椒片和三、五粒绉缩的拣剩的花生米,两人却仍然兴致极浓地举起半杯淡酒,目光交映,微笑着祝福: “迎接新的一年!” “准备新的战斗!” “庆祝《生死场》……” 饮干了杯中最后一滴酒,那女的一向苍白而清瘦的双颊,已现出两朵少见的红云,衬得眼瞳亮汪汪的,原该属于青春女子才有的光彩,又在她身上复燃了。 只是他们的对话却有些稀奇,“生死场”或“阴阳界”这类的字眼,一般人是不喜欢挂在嘴边的,尤其是在看来欢乐的场合,更不可能说了出来。 原来,这两夫妻是由东北流亡关内的青年作家,男的名叫“刘均”,女的是“张莹”。 当东北沦陷于日本军阀的铁蹄下时,他们会抱着满腔沸腾的热血,参加抗日活动,也曾自动从事抗日的文字宣传工作,怎奈环境一天天的恶化,简直使他们无可作为,只好离开故土,投奔自由。 他们最初到青岛,虽然在报馆找到一份工作,并继续写稿,但是前途很黯淡,生活也十分艰苦,不得已才大胆写信给鲁迅,请这位文坛老前辈指点迷津。很意外地,鲁迅竟给他们一封语词恳挚的信,不但对他们表示赏识和鼓励,并且欢迎他们到上海。于是,二人满怀憧憬地来到了这软红十丈,却也是文化荟萃的大都会里,真正过起“作家”的生活。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他们写了不少散文和短篇小说投寄到上海的文学刊物,一方面由于一般人很想知道东北沦陷的情形,一方面是大家对流亡作家的一份崇敬,因此他们的文稿都很快的刊登了。然而,他们对这些零散发表的作品,并不会感到太多的惊喜,一直悬记在心中的,倒是两部呕心沥血写出来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生死场》。 年底,第二本长篇小说终于在盼望中印好了。于是,夫妻俩就借着新历的除夕,弄了点小菜,以祝贺这“新生儿”的顺利出世。 作者简介 谢霜天 本名谢文玖,台湾苗栗县人,1943年生。 1976年凭《梅村心曲》荣获“第2届国家文艺奖”。1981年《梦回呼兰河》获颁“第22届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已出版的作品还有《绿树》、《霜天小品》、《渡》等十余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