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老拓本乌金拓《何公墓志铭》清代状元,进士陆润庠书丹,李联芳篆盖,唐景崇撰文完整一册。如图所示,按图发货。
¥
1500
九品
仅1件
作者陆润庠,李联芳,唐景崇,何新三
传拓年代清代 (1645-1911)
纸张其他
装帧其他
尺寸27.3 × 19.5 cm
数量1册
上书时间2024-04-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篆书缺半个字,正文偶有破洞,一百年的物件,按图发货,包老包真。
- 商品描述
-
何新三(1853~1909)
又名何铭,石泉县人。幼时,家境贫寒,生性聪慧。从小对诗、书、易、礼、乐、春秋都学得精透,在石泉和全兴安州,很有名气。20岁时考上了秀才。光绪十三年(1887),学使前来石泉县考试,何新三名列第一,补了廪生。次年乡试以后,赴热河赤峰县探望他的么叔何东阁(希逊)。东阁看他才华出众,就留他在县署里办理文案。因为他工作出色,其它州、县的官员都争着要他去协助工作,但都被东阁一一回绝。随着何东阁的工作调动,他先后又到滦平、丰宁等县办理文案。其子何毓峰成人后,由法部调到河南去作官。何新三赶到儿子的住所,告诫儿子说:为官要勤、慎、廉、仁,不能改变何家清廉俭朴的家风,要象么叔何东阁那样,始终吃粗粮、穿布衣,不摆观察使的架子。何新三在山东时,德国人想开办山东的煤矿,当时的山东巡抚,不愿权利外溢,就劝导山东的绅商自己来开发煤矿。但是,一些豪族富商,唯恐别人知道他有钱,不愿给钱投资出来经营煤矿;一些人又自恃有钱,摆出富翁的架子,想趁机钻进去,抓权夺利,吸精吮华;还有一些人认为投资开发煤矿,振兴山东,与他无关,而以冷眼旁观。何新三挺身而出,毅然拿出数百万两银子,投资开办淄川的煤矿。而且事事躬亲,不辞劳苦,亲自带领几千工人,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地进行生产。由于他管理得法,经济上也取得很大效益。
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以母疾归苏州,总办苏州商务。光绪庚子(1900)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西行途中,代言草制。后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宣统三年(1911)皇族内阁成立时,任弼德院院长。辛亥后,留清宫,任溥仪老师。民国四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文端。其书法清华朗润,意近欧、虞。然馆阁气稍重。
慈禧太后作画,常命陆润庠和同治元年状元徐郙、探花李文田、进士陆宝忠为之题志。[1]
李联芳(生卒不详),字芝轩,号实斋,清麻城县人,陕西平利籍[1]。幼年家贫,敏而好学,师王端夫喜其才华,资他深造。同治十年(1871)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迁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历放广西、山西、云南、甘肃考官,得士最盛,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身居高位后,对恩师尊为父母,俸禄所入必分给兄弟。
唐景崇 (1844年~1914年),晚清官员。字春卿。广西灌阳人,唐景崧胞弟。清贫好学。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授编修,由侍读四迁至内阁学士。《清史稿》记载
人物介绍
1895年主持会试,历官兵部传郎、礼部侍郎、左都御使、浙江学政。1900年丁母忧回籍。义和团事起,命督办广西团练。次年团练局并入保甲局,交差回京。1903年任工部侍郎,江苏学政。1906年回京供职。适两广总督岑春煊上折请迁省会到南宁,唐上疏反对。清廷从议,省会仍在桂林,将广西提督移驻南宁,以重边防。旋调吏部侍郎,充筵讲官。1910年升学部尚书。次年改为内阁学务大臣,兼弼德院顾问大臣。辛亥革命后称病引退。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任袁世凯参政院参议,11月病死。生平喜治史,对《新唐书》纠谬补注,未付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