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
¥
8
2.4折
¥
32.8
九品
仅1件
作者于志刚 著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07-1-5
上书时间2024-09-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于志刚 著
-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09
-
版次
1
-
ISBN
9787801076915
-
定价
32.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2页
-
字数
375千字
- 【内容简介】
-
对于计算机犯罪接续研究的兴趣,源于网络空间独有的虚拟性引发的虚拟犯罪。虚拟性的现实存在及其被恶意利用,客观上已经不容忽视。但是,可能是基于多数刑法学者对于网络空间的习惯,因此对于网络虚拟性的刑法效应熟视无睹。或许正是基于此,“虚拟性”对犯罪行为的异化作用,以及对刑法传统理论和传统法条的冲击,刑法理论界少有关注。
笔者虽然一直在思考虚拟性对于刑法理论和法条规则的潜在影响,但是,缺乏立法认可、实际判解和理论共鸣的思考,对于个论性问题的研究而言,进展是缓慢的。在与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和监管人员进行的探讨和对话中,恶意技术行为的类型和泛滥现状,令人深思,并加深和促进了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刑法定性分析的兴趣和决心。
我国台湾地区针对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犯罪的首例刑事判决,以及美国法院对虚拟“性”犯罪的首宗刑事判决,对于本书的完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书对于所涉及专题的研究,已经尽可能带有一定的前瞻性,然尔源于技术现实的思考,以及基于学科限制而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的缺乏判断感,导致本书形成的结论或许对目前的刑法理论、立法及司法可能有所助益。
- 【作者简介】
-
于志刚,1973年生,河南洛阳人。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02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
- 【目录】
-
第一章 传统刑法与虚拟空间的冲突和衔接
一、虚拟空间中传统刑法的定位
二、传统刑法面对虚拟空间的自我调整
三、传统刑法理论的时代更新
四、刑法理论中技术介入因素的定位
第二章 虚拟犯罪的出现及其内涵和范畴
一、“虚拟”的内涵及其理解偏差
二、“虚拟犯罪”一词的提出及其内涵
三、虚拟社会的出现与法律介入的必要性
四、虚拟犯罪的现实判例
五、虚拟犯罪的法律对策
六、虚拟犯罪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三章 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上)
一、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犯罪类型
二、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价值论证
三、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价值确定规则
四、虚拟犯罪的虚拟处理规则
五、虚拟犯罪的首例刑事判例及司法理由
六、台湾地区后续的类似刑事判决
第四章 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下)
一、台湾地区刑法理论的定性评价
二、台湾地区司法机关的内部争议
三、台湾地区刑法修正案中的解决模式
四、香港地区虚拟财产的刑事判决
五、内地侵犯虚拟财产的理论定性与官方态度
六、关于虚拟财产刑法保护的思考
七、后续性话题:网络服务商过失损毁虚拟财产的责任
第五章 网络服务的刑事责任
一、网络服务的类型及其刑事责任
二、ICP的刑事责任
三、ISP的刑事责任
四、链接行为的刑事责任
五、BBS的刑事责任
六、其他网络服务行为的刑事责任
第六章电子邮件的刑法定位
一、电子邮件的出现及其两面性作用
二、垃圾邮件的刑法思考
三、邮件炸弹的刑法定位
四、电子邮件的刑法定位与保护
五、电子邮件监管的刑法限制
六、利用电子邮件的传统犯罪
七、转发电子邮件的刑法定性
第七章 虚拟空问中的信息脱序与刑法防控
一、信息脱序的刑法真空
二、脱序信息的界定标准与理论争议
三、有害数据及其范畴
四、有害信息及其范畴
五、违法信息及其范畴
六、脱序信息的类型界定与刑法思考
七、余论:色情信息的鉴定及刑法思考
第八章 网络游戏中的犯罪诱发效应
一、网络游戏的出现及其固有价值
二、网络游戏的偏差与异化
三、游戏的犯罪诱发效应之一:基于游戏与现实的混淆
四、游戏的犯罪诱发效应之二:游戏向现实的渐进过度
五、游戏的犯罪诱发效应之三:基于心理的暗示与模仿
六、游戏的犯罪诱发效应的变异:直接教唆真实犯罪
七、道德恐慌论的分析与评判
八、现实的规则否定
第九章 虚拟空间中刑事管辖权的系统思考
一、网络空间中刑事管辖权的基础与理论争议
二、国际社会关于网络刑事管辖权的探索
三、新兴的网络刑事管辖权理论及其评判
四、管辖权确定的影响因素之一:访问行为
五、管辖权确定的影响因素之二:网址
六、刑事管辖权扩张倾向的批判
七、基于谦抑原则的刑事管辖权确定
第十章 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的犯罪互动与过渡
一、虚拟空间的犯罪诱因:道德和法律观念的异化与失衡
二、虚拟空间的代层影响:未成年人的观念变化
三、虚拟与现实的交互影响:观念异化向现实社会的蔓延
四、错位观念的现实强化:错误舆论导向的负面推动
五、虚拟空间中行为失范的回应:法律与道德的共进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