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39 7.1折 ¥ 54 九品
仅1件
作者谢进杰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7
上书时间2024-12-10
本书尝试提出、揭示和搭建“无罪命题”和“无罪的程序治理”的概念及理论框架,以微观、实证、变迁和多学科的方法与视角,探讨无罪的程序治理的面貌、逻辑、经验、局限、机理和效应,勾勒无罪命题在中国艰难展开的微观实证图景,揭示无罪的程序法理,倡导认真对待无罪命题。无罪命题不仅是一个关乎如何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程序法命题,关乎如何对待刑事诉讼中的人及刑事程序建构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实质也是一个关乎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制度如何影响命运、法治如何实现正义的制度治理命题。然而,无罪的程序治理面临着价值性、结构性、体制性、政策性的缺陷、漏洞、障碍和困局,无罪命题在中国的展开极其艰难,发生了各式各样的虚化、潜规则、程序异化甚至制度失灵。必须打造一种无罪的程序治理机制,让无辜者不被不当追诉与错误归罪,让有罪者受到公正善待,让蒙冤者恢复清白与自由,保障公民不被错误卷入刑事程序,将被误卷其中的公民及时解放出来。
谢进杰,四川大学法学学士、诉讼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艾德华兹研究员。现任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中山大学法律评论》主编、中山大学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曾首批入选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zui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并挂职任广东省番禺监狱副监狱长。研究领域为刑事程序、司法、检察、狱治、宪政、制度正义与社会变迁。学术著述有专著《刑事审判对象理论》《最高法院研究》及译著《公正审判:欧洲刑事诉讼传统与欧洲人权法院》、研究报告《程序理想的发生——新中国刑事程序观念变迁研究》等,并主编《法治主义与司法治理》《理解植根于实践的法律》《欲求与回应:“对症下药”的制度改造?》《人权革命:话语与实践》《中国司法的体制改革》《罪刑治理的逻辑、体系及限度》等多卷学术专辑。
导论 无罪的程序治理 001
第一章 从“无罪推定”到“疑罪从无” 007
一、无罪推定的理论意蕴 007
(一)如何对待嫌疑人、被告人 007
(二)命题、基准与结构转型 008
二、疑罪从无的制度结构 010
(一)“疑罪从无”的制度化 010
(二)“疑罪从无”与证明责任 012
(三)“疑罪从无”与证明标准 014
(四)“疑罪从无”与证明程序 017
第二章 建国以来围绕“无罪推定”的论争 020
引言:主线与脉络 020
一、是学术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020
二、无罪推定是否适用于我国 024
三、确立什么样的无罪推定原则 029
四、如何将无罪推定进行到底 032
结语:作为任何人均需要的无罪推定 035
第三章 “疑罪从无”在实践中的艰难展开 038
一、“疑罪从无”的艰难确立 038
二、“疑罪从无”的艰难展开 042
三、“疑罪从无”的实践误区 047
四、面对理想与实践间的鸿沟 050
第四章 “疑罪从无”原则:从异化到失灵 054
引言:面对“异化” 054
一、异化:疑罪处理的中国图景 055
(一)“疑罪从有” 056
(二)“疑罪从轻” 058
(三)“疑罪从撤” 060
(四)“疑罪从挂” 062
二、失灵:“疑罪从无”异化的危害 064
(一)对嫌疑人、被告人的危害 064
(二)对国家、社会的危害 065
三、原则缘何异化:“疑罪”处理的博弈 066
(一)被过分“政治化”的司法机关 066
(二)有罪推定思维的束缚 068
(三)来自外界的压力 070
(四)司法机关自身利益的考虑 071
结语:反思“失灵” 072
第五章 “疑罪”难以“从无”之谜:从案外因素到案内裁量 074
引言:面对“疑罪” 074
一、制约因素与裁量机制的重要性 075
二、“疑罪”处理的过程 076
三、“疑罪”处理不得不面对的案外因素 077
(一)独特的公检法关系 077
(二)独特的公检法内部考核 078
(三)独特的被害人反应及社会舆论导向 080
(四)独特的刑事政策及社会控制方式 081
四、情理推断:案外因素与案内裁量的连接点 084
五、走向疑罪从无的关键点 086
(一)刑事政策再调整:“轻轻重重”与严而不厉 086
(二)裁量共识的达成与情理推断的控制 087
结语:迈向“疑罪从无” 088
第六章 无罪判决率低:现象及其背后 089
引言:作为观察视角的无罪判决率 089
一、无罪判决率如何低 091
(一)无罪判决率低的整体状况 091
(二)“零无罪判决率”的现象 094
(三)无罪判决率的横向对比 096
(四)无罪判决率低的现象及特征 097
二、无罪判决率缘何低 140
(一)数目字背后的“精密司法” 140
(二)“重打击、轻程序”的思想方法 142
(三)窘迫的制度空间与政策环境 144
(四)消减无罪判决的实际行动 149
三、无罪判决率低怎么了 154
(一)无罪判决率低意味着可能埋伏冤假错案 154
(二)盲目追求低无罪判决率可能发生侵犯被告人权利 157
(三)无罪判决率低也可能引发司法负能量 159
四、无罪判决率低怎么办 161
(一)理性对待无罪判决率 161
(二)解决无罪判决率低现象背后的问题 163
第七章 无罪判决及其消解程序 169
引言:无罪判决去哪儿 169
一、定量分析:无罪判决到底有多难 169
(一)无罪判决率的分析 170
(二)无罪判决难易程度的分析 172
二、“消解程序”:被“隐匿”的无罪判决 175
(一)起诉人数与判处人数之差 176
(二)撤回起诉对无罪判决的消解 178
(三)不计入考核的处理方式对无罪判决的消解 180
(四)疑罪处理方式对无罪判决的消解 182
三、无罪判决被“消解”的现实需求 183
(一)利益博弈:被裹挟的无罪判决 183
(二)协商型司法模式:无罪判决中的法官角色冲突 188
四、无罪判决消解程序的正当化改造 190
(一)客观看待无罪判决率 190
(二)无罪判决消解程序的正当化 191
结语:回归无罪判决常态 193
第八章 无罪辩护率:现象、效应与机理 195
引言:迈向实证的无罪辩护理论 195
一、无罪辩护率:趋势及因素 197
(一)无罪辩护率的特征 198
(二)影响无罪辩护率的因素 200
二、无罪辩护效果:分阶段、整体及局部 211
(一)审判阶段效果:无罪、轻判与撤诉 211
(二)侦查、起诉阶段效果:撤案与不起诉 213
(三)无罪辩护效果为什么整体差 215
(四)无罪辩护为什么没有想象那么差 220
三、无罪辩护机理:非规范、政策与法律 226
(一)侦查阶段:非规范型无罪辩护 226
(二)起诉阶段:政策型无罪辩护 228
(三)审判阶段:法律型无罪辩护 230
结语:中国无罪辩护的未来 232
应得”的宣判:个案情景下有罪说理的宏观构造 247
四、关联的图景:纠缠于无罪抗辩与有罪说理之间的辩审关系 253
五、图景的解构:“辩审反差”背后的规律、策略和体制 259
六、关系的重构:迈向“审辩关联”的新常态 261
第十章 “准无罪”处理:“撤案”与“不诉” 264
一、无罪处理的系统工程 264
二、“准无罪”处理:“撤案” 265
(一)“撤案”的制度构造 265
(二)“撤案”的运行状况 266
(三)“撤案”的制度优化 269
三、“准无罪”处理:“不诉”与“撤诉” 273
(一)“准无罪”处理:“不诉” 273
(二)“准无罪”处理:“撤诉” 275
四、终止刑事案件与刑事追究机制 278
结语 认真反思无罪命题在中国的艰难展开 284
图表目录 289
参考文献 291
后 记 335
无罪的程序治理
九五品北京
¥ 26.69
无罪的程序治理——无罪命题在中国的艰难展开
全新泰安
¥ 31.78
无罪的程序治理:无罪命题在中国的艰难展开
全新广州
¥ 33.57
无罪的程序治理——无罪命题在中国的艰难展开
全新泰安
¥ 29.78
无罪的程序治理——无罪命题在中国的艰难展开
九品北京
¥ 38.90
无罪的程序治理——无罪命题在中国的艰难展开
九五品廊坊
¥ 42.42
无罪的程序治理——无罪命题在中国的艰难展开
九品北京
¥ 38.91
无罪的程序治理——无罪命题在中国的艰难展开
九五品廊坊
¥ 23.00
无罪的程序治理——无罪命题在中国的艰难展开
九五品北京
¥ 23.00
无罪的程序治理——无罪命题在中国的艰难展开
全新北京
¥ 14.5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