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证据法的新发展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刑事证据法的新发展

52.26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进喜 编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7

上书时间2024-12-10

旧书香书城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进喜 编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1852106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6页
【内容简介】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刑事诉讼法》第二次大修告成。此次修改,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坚持统筹,处理好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既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又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尊重和保障人权。总之,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比较系统地解决了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适应犯罪活动的新变化,提高了打击犯罪能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2年刑事诉讼法试图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方面形成新的平衡,而证据制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环节之一。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在证据制度方面的建树是有目共睹的,此后各机关发布的相关解释性规定又进一步解释、充实了这些规定。
  这些关于刑事证据的新规定,形成了理解刑事证据的新基础。修改刑事诉讼法之前的证据法教义,应当注入新的元素,根据新的规定而重新进行逻辑构建,形成新的学术动力,实现证据法的教义变革。例如,2012年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概念和证据种类的重新界定,无疑是理解非法证据排除、刑事证明标准等规则的逻辑起点。为此,需要对现有的规定进行文本解释。这种朴素的文本解释,是阐释证据法教义,促进落实相关规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发现现有规定之不足,以求未来改进的创新性工作。我们围绕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中涉及证据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了若干成果,现结集出版,以共享我们的思考与主张。
【作者简介】
  王进喜,男,1970年生。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证据科学》杂志副主编。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0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证据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负责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2009-2012年度客座研究人员;2002——2003年度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美国富布莱特项目研修学者。2010年9月一2011年6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目录】
逻辑起点——新概念新视角证据概念的新发展及其影响一、证据的新定义及其诠释二、证据观念发生重大转变三、证据种类的规范性表达四、新证据观念下的事实认定论辩护人维护证据完整性权利的运行条件与环境一、辩护人维护证据完整性权利的地位二、检控方的维护证据完整性义务三、对检控方违反维护证据完整性义务的制裁四、实现辩护人维护证据完整性权利的程序机制五、结论宏观视野——新刑诉新证据《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证据制度的完善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二、严禁刑讯逼供及其保障措施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四、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五、其他证据完整性视角下的2012年《刑事诉讼法》一、2012年《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完整性上的立法倾向二、案卷的完整性三、证据损毁法律控制四、证据保管链的完整性五、物证和书证的完整性六、证据合法性瑕疵的法律控制微观视角——新程序新挑战证人不出庭的逻辑演变与课题展望一、规范证人作证方式的一般原则二、立法中的证人作证方式三、司法实践中的证人作证方式四、证人出庭作证的未来课题展望《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司法鉴定活动的影响一、对司法鉴定制度的积极影响二、司法鉴定体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三、专家辅助人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论行政执法证据的刑事“转化”一、是否真的存在言词证据的“转化”二、“转化”说背后的制度言说三、法解释学中的物证客观主义批判四、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52条与第48条的关系:辩护方阅卷权五、结论申请调取辩护证据权之检讨一、立法亮点的进步与隐忧二、域外相关理论的梳理三、申请调取辩护证据权的运行阻力及困境四、我国申请调取辩护证据权的理想运行环境专题聚焦——新责任新标准刑事证明责任制度的立法文本解读一、定罪程序中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二、量刑程序中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三、程序性裁判程序中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四、特别程序中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五、刑事证明制度的未来之路:对立法的思考论辩护方的证明责任一、问题的提出——从吴大全案件谈起二、辩护方证明责任的种类三、辩护方证明责任的性质四、辩护方承担证明责任的正当性五、完善我国辩护方证明责任制度的路径六、结语“排除合理怀疑”的中国叙事一、问题的提出二、“排除合理怀疑”的中国路线图三、“排除合理怀疑”背后的力量四、法律传统博弈中的法律移植样本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