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空演进与观念建构:我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研究:1815-1911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时空演进与观念建构:我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研究:1815-1911

30.91 5.2折 59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成连虎 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7

上书时间2024-12-10

旧书香书城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成连虎 著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7
  • 版次 1
  • ISBN 9787510892547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288页
【内容简介】

本书拟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开展我国近代报刊业研究。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报刊业出版地的时空迁移情况及其动因。第二章主要介绍近代报刊业在晚清两种不同类型城市的分布情况。第三章主要研究近代报刊业的发行范围。第四章是对报人群体的研究。第五章主要分析了近代报刊对环境的建构功能。

【作者简介】

成连虎,男,生于1981年,山西平陆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历史文化地理、新闻史研究,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国JIA级、省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撰写决策参考多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框架 001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说明 005

 

一、近代报刊的概念及特征 005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006

 

三、研究时段的选择 006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 007

 

一、历史文化地理学与近代报刊业历史地理研究 007

 

二、媒介地理学相关理论的提出 009

 

三、新闻史中的地理学研究 013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结构 016

 

一、研究内容 016

 

二、主要研究方法 017

 

三、研究结构 018

 


 

第一章?从边缘到中心:我国近代报刊业出版地的时空演变

 

第一节 南洋及澳粤阶段(1815―1842年) 022

 

一、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需求、方法和清政府的禁制态度 022

 

二、马六甲成为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的诞生地 025

 

三、南洋的报刊出版情况 031

 

四、广州的报刊出版情况 034

 

五、澳门的报刊出版情况 038

 

第二节 香港及通商口岸阶段(1842―1861年) 041

 

一、南洋、澳门及广州的报刊出版情况 042

 

二、香港成为报刊业基地的原因及出版情况 045

 

三、上海、福州和宁波的近代报刊业出版情况 050

 

第三节 上海及沿江沿海阶段(1861―1895年) 053

 

一、该阶段报刊业的地理分布情况及特征 053

 

二、上海作为近代报刊业中心地位的确立 055

 

三、香港、广州、汉口、天津等其他城市的报刊业情况 059

 

第四节 内地扩张阶段(1895―1898年) 064

 

一、维新派推动下报刊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原因 064

 

二、主要城市的报刊业基本情况 069

 

第五节 国内外全面扩张阶段(1899―1911年) 072

 

一、该阶段报刊业地理分布变动的原因 072

 

二、该阶段报刊业地理分布变动的特征 076

 

第六节 小 结 084

 


 

第二章?近代与传统:晚清城市与近代报刊业

 

第一节 晚清中国城市发展的两种类型及其对报刊业的影响 087

 

一、晚清中国城市的分化:通商口岸城市与传统城市 088

 

二、不同城市类型对报刊业选址的影响 091

 

第二节 通商口岸城市与近代报刊业――以上海为中心的考察 092

 

一、上海报刊业得以发展的基本因素 093

 

二、租界、望平街与上海近代报刊业 102

 

三、租界和望平街对近代报刊业的客观保护作用 109

 

第三节 传统城市与近代报刊业:以北京为中心的考察 116

 

一、北京传统报纸的地理分布(1815―1871年) 117

 

二、从外城到内城(1872―1895年) 121

 

三、宣南中心的确立和内城东区的发展(1895―1911年) 124

 

第四节 小 结 129

 


 

第三章?扩散与下沉:我国近代报刊业的发行

 

第一节 我国传统报刊的发行情况 133

 

一、报刊业发行工作及发行范围 133

 

二、我国传统报刊的发行及其影响要素 135

 

第二节 近代报刊业本埠为主的发行阶段 145

 

一、早期中外近代报刊的本埠发行 145

 

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及对发行的影响 149

 

三、民信局与这一时期的外埠发行 151

 

第三节 近代报刊业本埠、外埠并重的发行阶段 155

 

一、电报与中国近代报刊业发行范围的扩大 156

 

二、新式交通与中国近代报刊业发行范围的扩大 159

 

三、大清邮政与中国近代报刊业发行范围的扩大 162

 

第四节 阅报处、城市景观与发行下沉 165

 

一、戏院、茶馆、俱乐部、澡堂、街头说报等临时阅报处 166

 

二、学堂、衙门、学会、图书馆、报社、阅报栏等专门阅报处 169

 

第五节 小 结 173

 


 

第四章?中西互动:近代报人的生成与演进

 

第一节 清代在华办报的外国人 175

 

一、外国报人群体及其影响 175

 

二、外国报人办报的中国化做法 192

 

第二节 中国报人群体 197

 

一、地缘特征下的中国报人群体 198

 

二、地缘特征下的江浙和闽粤报人 200

 

三、报人籍贯与工作地点的背离 205

 

四、从同乡同省到志趣相投 208

 

第三节 小 结 210

 


 

第五章?世界之中国:报刊的环境建构功能及影响

 

第一节 晚清外国人的中国印象及世界观念的传播 214

 

一、清晚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215

 

二、清晚期中国人眼中的“世界” ?223

 

第二节 近代报刊中的地理知识传播 231

 

一、外国人主办报刊中的世界图景及其影响 231

 

二、国人报刊与世界概念及其影响 236

 

第三节 媒介的环境建构功能 241

 

一、媒介与时间、空间的关系 242

 

二、媒介时空建构功能的影响 245

 

第四节 小 结 247

 

结语

 


 

参考文献

 

图目录

 

图1 1815―1911年各时期海外华文报刊数量表 083

 

图2 晚清上海租界地图 105

 

图3 晚清望平街实景图 108

 

图4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封面书影 195

 

表目录

 

表1 1815―1842年中国近代报刊业地区分布情况 041

 

表2 1842―1861年我国近代报刊业城市分布情况表 042

 

表3 1861―1895我国近代报刊业城市分布情况表 055

 

表4 1861―1895汉口报刊情况表 062

 

表5 1899―1911年全国拥有报刊省份及城市情况表 077

 

表6 早期《申报》中苏州新闻数量表 081

 

表7 清末上海人口增进概况(单位:人) 097

 

表8 清代光绪十二年京塘分布表 120

 

表9 明代邸报京师与部分地方发行时限表 138

 

表10 1901―1911年大清邮政网点统计 164

 

表11 主要在华外国报人基本情况 175

 

表12 清代主要报人籍贯分布情况 199

 

表13 清代主要报人工作地点情况 200

 

表14 清末江苏籍报人的籍贯情况 205

 

表15 清代所有江苏籍报人的城市分布情况 207

 

附表1 清代主要报人情况表 25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