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音乐学文库:中国民族乐队建制研究(1950-2005)
¥
117.92
九品
仅1件
作者钱建明 著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4
上书时间2024-12-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钱建明 著
-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8
-
版次
1
-
ISBN
9787103044889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1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21世纪中国音乐学文库
- 【内容简介】
-
中国民族乐队建制的探索与发展,是20世纪中国社会嬗变、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①中相关社会成员通过自身实践重塑传统器乐“母语文化”特质、探寻其历史性认知与中外文化参照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乐队建制的探索与发展不仅在我国大陆地区专业化、正规化剧场艺术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外华人世界也有较广泛的影响。与此同时,有关这一乐队模式的文化属性与本体价值,则长期困扰和制约着这一器乐形式的创作表演与理论探索。笔者以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为基础,综合并借用相关社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重点将京、沪、鲁三地相互影响的民族乐团(队)作为参照对象,结合中国传统乐队演变与相关地域民间器乐文化流布的关系,对1950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民族乐队建制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系统性考察研究,旨在通过所选个案考察,梳理其渊源、形态、生存、发展等诸方面状况,以及一定社会群体利用所处地区民间器乐传统与外来乐队经验的结合探索相关器乐创作表演的规律的过程。
伴随“剧场艺术”建设而出现的民族乐队建制探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主流文化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综合体现之一。其主体构成,不仅与我国南北方一些传统乐器原理、乐种形态紧密联系,而且在多声部组合、音响结构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与西方管弦乐队相融合的特点。因而,就该乐队建制探索对20世纪上半叶“国乐合奏”经验的承继与发展来看,相关民族乐团(队)努力挖掘各地传统文化资源,打破国家行政区划系统,尽可能从区域文化繁衍与主流文化结合的层面上获取所需养分,促进自身发展,其成就和经验是主要的、不可忽视的。与此同时,半个多世纪以来大陆地区相关民族乐团建设留给我们的反思也是多方面的:“剧场艺术”实践证明,通过借鉴和汲取西方管弦乐队原理而发展起来的民族乐队建制,较之民间流传的一些传统乐种和器乐形式固然在音响结构、舞台审美等方面具有较为稳定和协调的现代都市文化品质,其本体构成亦可以看做是我国传统乐队在一定文化生态下不断延续和超越自身内涵与外延的一种阶段性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有关该乐队建制的生存与发展的价值评估,学界尚未取得总体共识,相关乐团(队)的艺术机制和舞台实践面临社会文化转型、市场经济变化等多方面挑战。故此书中对中国民族乐队生存与发展所提出的思路与建设性意见,当有利于审视和检讨这一乐队模式之得失,对于我国大陆地区和其他华人地区相关民族器乐形式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 【作者简介】
-
钱建明,音乐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现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常务副主编。曾先后担任南京艺术学院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指挥。主要著作有《西方弦乐艺术》(南京出版社2003年版),并在《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人民音乐》、《黄钟》、《交响》等各类音乐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 【目录】
-
绪论
第一节“民族乐队”概念及论域
第二节相关领域学术回顾
第三节本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第一章历时考察:传统乐队乐器组合及分类
第一节上古、中古时期传统乐队
第二节明清时期传统乐种分布及乐器组合
第三节西乐东渐与江南“国乐”崛起
第二章现代民族乐团(队)三个个案考察
第一节京畿文化圈内的中央广播民族乐团
第二节江南文化圈内的上海民族乐团
第三节齐鲁文化圈内的前卫民族乐队
第三章顺应诉求:系统化乐器改良
第一节弦鸣乐器
第二节气鸣乐器
第三节膜鸣、体鸣乐器
第四节“乐改”实效评估
第四章四组结构:趋同样式研究
第一节“四组结构”之形成
第二节“四组结构”之交叉界域
第三节“四组结构”之趋同与创作空间
第五章彭修文模式:一种乐队建制理念与实践
第一节彭修文模式
第二节彭修文与中央广播民族乐团
第三节后彭修文时代:“交响化”之处境与对策
第六章跨界文化:民族乐队建制模式扩展与影响
第一节民族乐队:探寻海内外认同
第二节海峡两岸:“国乐”合鸣
第三节深圳河畔:香港乐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民族乐团建立与发展大事记(1950-2005)
附录二部分民族管弦乐作品汇编
附录三本书研究中“田野调查”的部分相关图片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