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大决策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毛泽东大决策

24.91 5.4折 45.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万青 著;陈克鑫、叶健君 编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2

上书时间2024-12-09

旧书香书城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万青 著;陈克鑫、叶健君 编
  •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543862111
  • 定价 45.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8页
  • 字数 38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1.毛泽东建议周恩来开会,讨论红军的去向问题,一个改变战略转移方向的决策在通道作出
  2.赤水河畔,毛、蒋在斗智斗勇,毛泽东的棋一步步清晰,蒋介石却一片混沌
  3.经过毛泽东的精心筹划,争取了关键人物王稼祥、张闻天的支持。李德后来称之为“担架上的阴谋”
  4.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请毛泽东去重庆。不少人力阻毛泽东去重庆。毛泽东坚定地说:民意必须顺应!
  5.怎样成为东北的主人?毛泽东作出了两点预测。毛泽东果断决策:部队待命,干部先行
  6.毛泽东审时度势,“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拿延安换全中国
  7.撤离延安,毛泽东笑唱空城计
  8.毛泽东紧紧抓住蒋介石的“两个拳头”,指挥百万雄兵,一刀戳进了他的心脏
  9.毛泽东巧授锦囊妙计,80万大军秘密入雄关
  10.毛泽东全朝着他的痛处下刀子,后悔不已的傅作义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11.斯大林也不主张解放军过江,毛泽东不为所动,态度坚定:“将革命进行到底!”
  12.中苏反复协商,中国出兵朝鲜,关键时刻,莫斯科临阵变卦,毛泽东不为所动:不管苏联是否出动空军,中国照样出兵朝鲜
  13.林彪急于抢班,坚持设国家主席,掀起了庐山风波。毛泽东见微知著,揪出陈伯达,旨在敲山震虎
  14.毛泽东说,对路线问题、原则问题,我是抓住不放的。庐山会议后,他采取了三项办法:一甩石头,二掺沙子,三挖墙脚
  15.毛泽东南下吹风,怕风的林彪胆战心惊,加紧策划武装政变。毛泽东果断改变行程,脱离了险境。败局已定的林彪仓皇出逃
【目录】
上山当“山大王”的决策
◆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挽留毛泽东在中央机关工作,毛泽东摇摇手,说:“不,我要上山去结交绿林朋友,去农村开展斗争,请求中央批准。”
◆作为中央特派员,毛泽东受命回湘主持秋收起义。对湖南省委的计划,中央曾提出严厉批评,毛泽东说:不管中央意见如何,暴动必须如期举行
◆面对战场的变化,毛泽东果断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有人说这是想当山大王。毛泽东说:“当山大王有什么不好,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特殊的山大王,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张、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
◆退却不符合中央精神,却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毛泽东审时度势,带领部队来到了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由此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刨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决策
◆战事接连失利,部队损员严重,悲观情绪蔓延,何去何从?在三湾村,毛泽东果断地对红军动了一次大“手术”
◆非常时期的红军,何种领导体制更合理、更有效?朱毛会师后,红四军内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刘安恭、林彪的挑拨使正常的意见分歧复杂化,一些人对朱德、毛泽东说长道短,品头论足
◆毛泽东给林彪的7000言复信剖析了红四军党内争论的焦点和缘由,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提供了好的思路
◆红四军“七大”对毛泽东、朱德既有肯定又有批评,对红四军党内争论的某些重大问题作出了结论。陈毅事后说,会议最大的不足,是不应该让毛泽东离开前委
◆正常的意见分歧并未在毛泽东、朱德心中留下阴影,朱德领衔写信:请毛泽东回来主持前委工作
◆周恩来以中共中央名义给红四军的“九月来信”,给毛泽东以有力的支持
◆战场上的挫折,证明了毛泽东眼光独到。历经半年后,毛泽东又回到了前委书记的位置上
◆挫折使入醒悟,真理越辩越明。古田会议上,毛泽东作出了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关键之点就是“党指挥枪”。这是建军史上的里程碑

摆脱数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决策
◆蒋介石“请君入瓮”,红军处境艰难,关键时刻,毛泽东建议周恩来开会,讨论红军的去向问题,一个改变战略转移方向的决策在通道作出
◆抛弃李德的“堡垒战法”,把运动战重新请回部队。重掌兵权的毛泽东又玩起了过去行之有效的战法
◆赤水河畔,毛、蒋在斗智斗勇,毛泽东的棋一步步清晰,蒋介石却一片混沌
◆佯攻贵阳,攻其必救。通过蒋介石一份份急电、一个个手令,滇军终于被调了出来,毛泽东率领红军跳出了敌人围追的圈子

遵义会议实现历史转折的决策
◆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红军处处被动,连连受挫。有人在问:我们的中央是不是出了毛病?有人在想:为什么不让毛主席出来指挥呢?
◆中央纵队的担架队里,有三个脑袋经常碰在一起。经过毛泽东的精心筹划,争取了关键人物王稼祥、张闻天的支持。李德后来称之为“担架上的阴谋”
◆讲反右,不讲反“左”;只讲军事,不讲政治,只抓主要矛盾的做法堪称会议成功的关键之举。改组领导班子时,毛泽东说,还是洛甫负总责好
◆派陈云赴苏尽早向共产国际汇报,及时在红军中传达会议精神。毛泽东用有力的两招制服了李德

粉碎张国焘阴谋的决策
◆两大主力会师后,张国焘自恃人比中央红军多,装备比中央红军好,个人野心进一步膨胀起来,一手收买中央红军的主要领导干部,一手公开向中央要权
◆毛泽东说:“张国焘是个实力派,他有野心,我看不给他一个相当的职位,一、四方面军很难合成一股绳。”
◆张国焘一意孤行,向陈昌浩发出密电,要右路军南下;看到叶剑英送来的电报,毛泽东感到事态严重,为尽快脱险,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先行北上
◆中央红军连夜出发,四方面军副参谋长带队紧追,双方剑拔弩张,毛泽东对围观的四方面军干部说:你们实在要南下也可以,相信以后总会有重新会合的机会
◆为解决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所造成的危机,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毛泽东说:与张国焘的斗争是两条路线的斗争,但是否马上下哀的美敦书?不应该的。我们要尽可能做工作争取他们

联蒋抗日的决策
◆谁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谁就能赢得民心,进而赢得中国。毛泽东审时度势,率领红军高举起“抗日反蒋”的大旗
◆蒋介石是不愿意抗日的,我们就要像对付毛驴一样,拉他、推他,再要不干就打他。毛泽东定下“逼蒋抗日”大计
◆毛泽东致函国民党将领:“大敌当前,两党两军之间,无胶固不解之冤,有同舟共济之责,应停止自相残杀。”围绕抗日议题,国共开始频繁接触
◆西安捉住了蒋介石。消息传到延安,一片杀蒋的呼声,毛泽东一锤定音:联蒋抗日。关键的一着揭开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神奇的抗日游击战的决策
◆蒋介石虽然被迫同意联共抗日,但仍千方百计防范、限制、削弱共产党。历史又一次考验中国共产党人
◆实现红军由正规军变为游击军,由运动战变为游击战,一部分高级将领存在思想抵触,毛泽东逐一谈心
◆林彪对毛泽东“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颇有看法:他认为日军装备虽强,战术素养不错,但在中国作战,有客场之不利,加之日军指挥官指挥呆板,与日军打运动战,胜率超讨对方
……
重庆谈判的决策
东北大争夺的决策
拿延安换全中国的决策
进行战略大决战的决策
跨越长江天险的决策
为保卫中国支援朝鲜的决策
挫败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决策
围绕四届人大组阁的决策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