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敦邦、陈诏 编
出版社天津杨柳青画社
出版时间2010-07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A1
上书时间2024-12-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戴敦邦、陈诏 编
-
出版社
天津杨柳青画社
-
出版时间
2010-07
-
版次
2
-
ISBN
9787805030081
-
定价
1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4页
- 【内容简介】
-
以树木花卉比喻女人,这是我国传统的审美意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既是女儿国,又是百花园、据统计,这里有名有姓的年青妇女有120余人,花草、树木、藤蔓共130多种,确乎可称洋洋大儿。但是,细心的读者一定可以觉察,曹雪芹既没有孤立地写花卉,也太有孤立地写人物,很多地方花是人的影子,人是花的代身,常常’‘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浑为一体。这其间,还包含于作者运用隐喻、影射和象征等手法,有些推背图式的暗示,正如金陵十二钗图、册中的判词和14支《红楼梦曲》,令人扑朔迷离,玩味猜测。举例来说,一大虚幻境中的“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指的是仙花灵叶配制而成的香茗和醇酒么?不是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它们都是无数年青妇女血和泪的结晶。又如有名的“葬花词”,难道仅仅指理界落花么?当然也不是,它象征着理养少女们美丽的青春,埋葬林黛玉自身。再如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人行酒小时各人抽到的花名签,包括题词和引用的一句旧诗,都是城语式的,或形容这个人物的容貌性格,或暗示她的命运归宿,或透露故事的情节发展,或联系某一生活细节。由此可见,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对其中大部分的女主角,都作了花卉的比喻,从而使大观国花团锦簇,色彩斑斓,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群芳争妍的景象。
第63回中所提示的芙蓉型的黛玉,牡丹型的宝钗,梅花型的李纨,杏花型的探春,海棠型的湘云,荼蘑型的房月,并蒂花型的香菱,以及桃花型的袭人;这都有曹雪芹的原文可作依据。我们只要循着作者的思路,钩稽事实,说明问题,就可以了。可先除此以外的人物,如何以花作比拟,那就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了。我曾撰写《红楼梦群芳图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一书,除了对上述8人作些解释外,还另选22人,一一以花喻之。她们是:梨花一妙玉;罂粟花——王熙凤;杜鹃——紫鹃;昙花——贾元春:虞美人——尤三姐;牵牛花——巧姐;迎春花——贾迎春;曼陀罗——贾惜春;莲花一一晴雯;蔷薇——龄官;水仙——金钏:女贞——鸳鸯;芍药——薛宝琴;凤仙花——平儿;樱花——尤二姐;兰花——邢岫烟;含笑花——小红;朱顶红——司棋;野玫瑰——芳官:凌霄花——娇杏;仙客来——秦可卿;夫妻蕙—蕙香。
当然,它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我不能保证这些比喻都能得到读者的赞同。更何况,《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是立体的雕塑像,由于视角不同完全可以作出歧异的评价。但我认为,只要绳之以文,作细心的揣测,就比较有希望接近作者原来的构思和寓意。比如以牵牛花比喻巧姐,不但因为巧姐生于七夕,又赖刘姥姥取名,而且还有脂砚斋的批语提供线索和金陵十二钗正册的美人纺织图可以佐证,预示巧姐在贾府衰败之后与板儿成婚,过着男耕女织的农村生活,所以牵牛花非她莫属。又如以蔷薇花比喻龄官,也可以从龄官热恋贾蔷,并在蔷薇花架下划“蔷”字中找到根据.与蔷薇花“附墙而生”的特性相吻合。再如以水仙比喻金钏,一方面由于金驯投水自尽。另方面还由于贾宝玉到水仙庵去奠祭,看到洛神像而出神流泪,说明作者有意识地把水仙和金钏联系在一起。凡此种种,足以证明作者的寓意是值得探索,可以探索的。
需要声明的是,《红楼梦群芳图谱》并不是对《红楼梦》人物立传,作全面评价,也不是从植物学的角度介绍花卉知识。它只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内在联系和交叉点,有些地方还只取一端,不及其余。
- 【目录】
-
芙蓉与林黛玉芙蓉原是荷花的别称,生于水中的是为草芙蓉,生于陆地的是为木芙蓉。木芙蓉八九月开花,花冠白色或淡红色与荷花平分秋色。在《红楼梦》中所写的“芙蓉”均是指木芙蓉。《广群芳谱》中称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寻找在《红楼梦》中描写芙蓉的,很自然的使人想到曹雪芹的《芙蓉女儿诔》,这是描写贾宝玉悼哭晴雯的诔文,在这篇璀灿绮丽的力作中,作者把芙蓉与芙蓉女儿合而为一,予以了至高至美的评价“......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可见在作者心目中芙蓉是不同凡俗的奇葩。“芙蓉女儿”表面是指晴雯,实际上是指林黛玉,小说中写到宝玉斟酌“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时“黛玉听了,忡然变色”这暗示了晴雯实则是黛玉的影子。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众人抽花各签子行酒令。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并系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曹雪芹是把黛玉比似为芙蓉的。唐人咏芙蓉诗曰:“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倒是花开时。平明露滴峦红脸,似有朝开暮落悲。”因此用芙蓉花喻为黛玉是再恰当不过的。牡丹与薛宝钗宝玉生辰的那晚,怡红院里“群芳开夜宴”行抽花名签子酒令,宝钗抽到的是一枝牡丹,题曰:“艳冠群芳”,系有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是唐代罗隐所作的《牡丹花》中的一句,原诗云:似其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侬华过此身。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的时候雍容华贵,又称“花王”。据《杨太真外传》记载:开元中,唐明皇与杨贵妃于沉香亭前赏牡丹,曾命大诗人李白进《清平乐》三篇,李在这三首诗中就把牡丹和杨贵妃揉合在一起歌咏。宝钗体态丰满,肌肤白暂,宝玉有次见了好雪白的一段酥臂,也不觉动了艳羡之心,想“摸一摸”。她家庭出身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作为名门闺秀,贾府上下均对她另眼相看,而她的个性是“沉稳型,外冷内热”.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很明显的把宝钗喻为牡丹花,在第二十七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家飞燕泣残红》,作者把宝钗比作杨贵妃在书中不止一次,有一回,宝玉偶尔不慎对宝钗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休丰怯热。”结果惹得宝钗大怒,回敬他说“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见第三十回)这都可以说明,宝钗外表具有杨贵妃的特征。联系到历史上许多诗人把杨贵妃与牡丹浑为一体的事实,那末,把宝钗比作为牡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宝钗体态丰满,肌肤白暂,宝玉有次见了好雪白的一段酥臂,也不觉动了艳羡之心,想“摸一摸”。她家庭出身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作为名门闺秀,贾府上下均对她另眼相看,而她的个性是“沉稳型,外冷内热”.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很明显的把宝钗喻为牡丹花,在第二十七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家飞燕泣残红》,作者把宝钗比作杨贵妃在书中不止一次,有一回,宝玉偶尔不慎对宝钗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休丰怯热。”结果惹得宝钗大怒,回敬他说“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见第三十回)这都可以说明,宝钗外表具有杨贵妃的特征。联系到历史上许多诗人把杨贵妃与牡丹浑为一体的事实,那末,把宝钗比作为牡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梅花与李纨宋代王淇《梅》诗云: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诗中提到的林和靖,是指宋诗人林逋,在神宗末年,隐居于孤山梅岭,经常放鹤湖中,不婚不宦,肃然自适,有“梅妻鹤子”之称,是位超然物外的高士,梅花又称腊梅,严冬百花凋零独自香。象征着高洁、坚贞。《红楼梦》中的李纨,人物描写得也有林和靖的高致,她出身金陵名宦,性格平和娴淑,嫁与贾珠,很早即守寡,她“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处处陪伴小姑子等读而已”。在大观园中她分住的是“稻香村”,书中描写是“数楹茅屋”,外面“编就两溜青篱”“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这个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在后来探春结社的时候,李纨就自定了个“稻香老农”的雅号。作者对李纨这个角色是用同情及赞美的笔触描写的,她的形象既是贤妻良母也是个典型的一个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牺牲品。在宝玉生辰的那晚,李纨抽到的是枝梅花签,上书“霜晓寒姿”并附有王淇的诗“竹篱茅舍自甘心”。这些均表明作者乃是拿她作梅花喻。海棠与史湘云海棠花有“睡美人”之誉。这一典故出自宋代释惠洪《冷斋诗话》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这一厅趣妙喻致使众多文人墨客歌赋传颂,宋代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海棠》诗:东风弱弱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再次艺术地把海棠比作睡美人。史湘云————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多次把海棠这一典故加以套用、渲染,如第十八回,宝玉《怡红快绿》一诗中有句“红妆夜未眠”也是把海棠比喻为睡美人,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烟》中有一番精彩的描述“湘云真的在花众中的一个石凳子上睡着了,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花瓣枕着......”表面写的是“芍药花”实即是指“海棠春睡”。因而在第六十三回,湘云抽到的又是一根海棠签,题着“春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实即说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杏花与贾探春梨花与妙玉罂粟花与王熙凤……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