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三家《诗》学史纲
¥
27.96
9.3折
¥
30
九品
仅1件
作者俞艳庭 著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200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2
上书时间2024-1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俞艳庭 著
-
出版社
齐鲁书社
-
出版时间
2009-09
-
版次
1
-
ISBN
9787533322656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6页
-
字数
286千字
-
丛书
济南大学古典文学研究丛书
- 【内容简介】
-
《两汉三家诗学史纲》采用排比史料、考订年代的文献学方法,对鲁、齐、韩《诗》各自的发展脉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清理。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鲁诗》尚谨守,明礼制,至刘向而言灾异。《鲁诗》学术集团在汉初便已形成,以后又通过与武帝、昭帝、元帝、哀帝等几代天子的双向影响,从而极盛于西汉一代,具体标志是《鲁诗》派著名学者韦贤、韦玄成父子先后为相。《齐诗》重致用,尚事功,经过董仲舒、夏侯始昌、后苍、翼奉等几代学者的不断改造,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阴阳五行化体系;见于记载的西汉《齐诗》学者不如《鲁诗》那么众多,但他们的说解极富特色,至翼奉、萧望之、匡衡而臻于鼎盛。《韩诗》在西汉的发展势头相对较弱,至蔡义、王吉而趋盛。
王莽代汉是两汉三家《诗》发展的重要关节点。在此期间,《鲁诗》受创最重,《齐诗》受益最大,《韩诗》学者已开始称言图谶。东汉初年朝廷矫枉过正,其所举措往往反新莽而行之。于是三家在东汉形成了《鲁诗》不衰、《齐诗》不昌、《韩诗》极盛的局面,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早在王莽篡汉期间便已暗伏朕兆。东汉三家《诗》中,《韩诗》学者言符命谶纬者最众,《韩诗》在东汉的极盛应该与其适应了新的时代要求有关。
- 【作者简介】
-
俞艳庭,男,山东滕州人。200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济南大学文学院讲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经学,重点是两汉经学史。
- 【目录】
-
绪言
第一章两汉三家《诗》学兴衰迭代概观
第二章西汉《鲁诗》元王派
第一节刘交和汉初《鲁诗》学术集团
第二节刘向的说《诗》特点及其对《鲁诗》的改造
第三节刘歆:从经师到国师
第三章西汉《鲁诗》申公派
第一节申公和他的弟子们
第二节瑕丘江公与《鲁诗》的传播
第三节许生与《鲁诗》的授受
第四节司马迁与《鲁诗》
第五节《鲁诗》韦氏学
第四章东汉《鲁诗》学
第一节王莽篡汉期间和东汉初期的《鲁诗》学
第二节东汉中期的《鲁诗》学
第三节东汉后期的《鲁诗》学
第五章西汉《齐诗》学的兴盛
第一节辕固的政治、学术观及其影响
第二节董仲舒、夏侯始昌对《齐诗》的
阴阳五行化改造
第三节后苍和他的弟子们
第四节《齐诗》翼氏学
第五节匡衡与《齐诗》
第六章东汉《齐诗》学的衰微
第一节王莽篡汉前后的《齐诗》学
第二节东汉《齐诗》学概览
第七章《韩诗》在西汉的传授
第八章《韩诗》在东汉的极盛
第一节薛汉及其后学
第二节东汉其他《韩诗》学者
第九章历代三家《诗》辑佚述略
第一节《诗考》--筚路蓝缕
第二节元明--不绝如线
第三节清代--蔚为大观
第四节《韩诗外传》的校定与辑佚
结束语
附录一两汉《诗》学授受表
附录二三家《诗》著述考
附录三《褰裳》朱熹“男女相咎”说探源
附录四韦玄成未曾以《诗》授哀帝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