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生态学与创新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产业生态学与创新研究

50.85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格林、[英]兰德尔斯 编;鞠美庭、楚春礼、张琳 译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4

上书时间2024-11-02

旧书香书城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格林、[英]兰德尔斯 编;鞠美庭、楚春礼、张琳 译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122066886
  • 定价 3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9页
  • 字数 30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产业生态学与创新研究》从基础理论、学科发展、研究方法等方面解析了产业生态学的内涵,通过对产业生态学及创新研究两门学科的特色分析,探讨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促进;介绍了一系列资源生产力评估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作为产业生态学研究的辅助工具;结合英国、印度、中国等国家的实例,进行了产业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分析。
该书可以为我国产业生态学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也可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产业管理等领域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目录】
图录
表录
撰稿人简介
第一部分前言1
1创新研究和产业生态学的学科交叉2
1.1发展中的交叉学科2
1.2产业生态学的相关理论3
1.3创新研究的相关理论4
1.4产业生态学和创新研究学科交叉的相关理论6
1.5本书结构及各章简介9
1.6产业生态学和创新研究交叉学科的研究脉络11

2产业生态学简介17
2.1前言17
2.2产业生态学的定义17
2.3产业生态学研究进展18
2.4产业生态学策略:重建产业系统19
2.5卡伦堡产业共生园21
2.6产业生态学的范畴23

第二部分产业生态学技术及案例27
3区域产业生态学和资源生产力:模拟和基准制定的新方法28
3.1前言28
3.2背景28
3.3资源生产力框架30
3.4资源生产力模型35
3.5资源生产力与创新体系40

4英国的产业共生46
4.1前言46
4.2产业共生计划——提高区域经济可持续性的创新方法47
4.3发展产业共生的决定性因素及相关机构的作用48
4.4英国的产业共生计划49
4.5构建产业共生网络的步骤50
4.6产业环境的相关因素50
4.7相关政策和法律条款51
4.8区域管理机构52
4.9亨伯地区产业共生计划(HISP)52
4.10墨济河岸产业共生计划(MBIS)54
4.11讨论56
4.12产业共生网络的可持续性58
4.13国家产业共生项目的重要性59

5产业生态学:发展中国家一个新的规划平台62
5.1发展中国家的特点62
5.2发展中国家的现状62
5.3产业生态学——一个新的规划平台64
5.4产业生态学的区域视野65
5.5案例研究综述65
5.6如何实施产业生态学69
5.7环境规划者的责任70
5.8商业企业的责任71
5.9公共部门的责任71
5.10结论73

第三部分创新系统:产业转型和变革77
6食品消费和生产系统的转变:以冷冻豌豆为例78
6.1前言78
6.2食品产业的转型78
6.3给豌豆一个机会80
6.4结论89

7可持续性技术与建筑业:对法规、管理和公司网络的评估93
7.1前言93
7.2可持续性技术、政府及企业间关系在建筑业中的作用94
7.3可持续性创新与管理:以绝热材料为例95
7.4可持续性创新与制度因素:以主动式太阳能加热为例97
7.5可持续性创新与公司间的关系98
7.6结论100

8垃圾焚烧的能源利用:来自中国的经验106
8.1前言106
8.2中国城市生活垃圾(MSW)问题的产生106
8.3中国解决城市生活垃圾(MSW)问题的进展108
8.4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主要的垃圾处理技术109
8.51988年后初期垃圾焚烧生能(WIE)技术的应用情况:高成本、高质量方案110
8.6将至1999年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情况:低成本、低质量策略111
8.71999年以后垃圾焚烧生能技术的应用情况:公众及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支持的方案111
8.8WIE在中国的应用——实现垃圾处理和燃料供应的双重目标113
8.9中国WIE市场的细分及其创新意义114
8.10结论116

第四部分消费和中介机构121
9产业消费和创新122
9.1前言122
9.2消费理论回顾122
9.3产业消费123
9.4产业消费:是单一事件还是组合行为?126
9.5产业消费:复合和过程驱动的特点127
9.6产业消费的惯例、实践和能力128
9.7结论129

10消费:实践理论的视角133
10.1消费本体论133
10.2实践理论序言:差异和日常消费135
10.3实践理论137
10.4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138
10.5实践(及消费)如何转变?138
10.6一个历史案例——废弃物行动139
10.7一个当代案例——淋浴140
10.8消费实践理论对于产业生态学的意义141

11绿色(生态化)中介144
11.1前言144
11.2基础设施结构变化:中介的出现144
11.3中介的多样性和作用146
11.4中介空间147
11.5思考:生态性中介150

第五部分管理和价值观153
12产业生态学再设计及个体价值观转变:社会生态学展望154
12.1前言154
12.2个人经历:从科学技术到心理学及其他领域155
12.3生态再设计先驱、革新者典范——P.A.YEOMANS160
12.4结论162

13产业生态学的社会生态性和政治生态性165
13.1前言165
13.2“管理”的重要性165
13.3管理面临的挑战167
13.4公司管理的竞争模式169
13.5管理和社会变革170
13.6制造业的管理和政治关系175
13.7制造业和管理的新模式:咨询路线179

第六部分结语183
14产业生态学与创新空间:新兴的主题184
14.1前言184
14.2隐喻的有效性184
14.3层面和多尺度问题185
14.4知识、信息和“信息失灵”186
14.5代理机构与代理主体的作用187
14.6结论:未来的路18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