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
¥
108.96
6.9折
¥
158
九品
仅1件
作者顾朝林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8
上书时间2024-10-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顾朝林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0
-
版次
1
-
ISBN
9787030598110
-
定价
1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页
- 【内容简介】
-
中国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以后,地方经济力量的崛起、地方政府的作用增强、宏观社会结构的嬗变,使中国城镇化出现与过去城镇化特征不同的新城市化现象和过程。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是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要求的响应,是中国特色城镇化在现阶段的具体表现。《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按城市地理学理论体系,综述了世界城市化新趋势,系统建构了中国新型城镇化核心内容,主要包括 :中国城镇化基本要素,中国专业城市类型,中国城镇化问题及其原因,国家城镇化水平及其目标,优化国家城镇空间格局,国家城镇等级体系,全球城市体系构建,国家城市群,与世界城市体系互联互通,绿色城镇化,小康社会城镇化与建设标准等。《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也重点论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道路和新型城镇化制度建设。
-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1章 世界城市化新趋势 1
1.1 发达国家郊区化及其转型 2
1.1.1 曾经的郊区化 2
1.1.2 绅士化和再中心化 3
1.1.3 紧缩城市现象 3
1.1.4 远郊城市化 5
1.2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7
1.2.1 城市化成为主流 7
1.2.2 过度城市化 8
1.2.3 城市病严重 8
1.3 城市全球化与巨型化 9
1.3.1 全球城市发展 9
1.3.2 全球城市—区域 9
1.3.3 城市集中发展和巨型化 9
1.4 从都市圈到巨型区 10
1.4.1 都市圈的再繁荣 11
1.4.2 全球巨型区出现 11
1.4.3 欧洲巨型城市区 14
1.4.4 日本京阪都市圈联结带 15
1.4.5 亚太地区巨型发展带 15
1.5 气候变化、减排CO2对城镇化的影响 16
1.5.1 CO2排放和城镇化存在交互影响 16
1.5.2 气候变化对世界城市化的影响 16
1.5.3 中国城镇化过程需要面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17
第2章 中国城镇化基本要素 19
2.1 中国城镇化的保障因素 19
2.1.1 粮食 19
2.1.2 土地 21
2.1.3 资源 21
2.2 中国城镇化的推动因素 22
2.2.1 经济全球化 22
2.2.2 外国直接投资 23
2.2.3 国际贸易 23
2.2.4 公共政策 24
第3章 中国专业城市类型 26
3.1 资源型城市 26
3.1.1 煤炭及其加工城市 26
3.1.2 石油城市 27
3.1.3 水电基地城市 29
3.1.4 海洋开发基地城市 31
3.2 交通城市 31
3.2.1 航空枢纽城市 31
3.2.2 高速铁路网和高铁新城 34
3.2.3 铁路枢纽城市 38
3.2.4 公路枢纽城市 38
3.2.5 沿海和内河港口城市 39
3.3 边境城市 39
第4章 中国城镇化问题及其原因 42
4.1 城镇化导致的问题 42
4.1.1 水资源短缺 42
4.1.2 环境污染 43
4.2 城镇化自身问题 45
4.2.1 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45
4.2.2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45
4.2.3 城镇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 45
4.2.4 “城市病”问题日趋突出 45
4.2.5 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够 45
4.3 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46
4.3.1 人口老龄化 46
4.3.2 贫困问题 49
4.3.3 近海生态系统退化 50
4.3.4 能源结构和生产结构转型 51
4.3.5 环保投资不足和不均衡 51
4.4 问题的原因 52
4.4.1 资源空间错配失衡 52
4.4.2 忽视资源回收再利用 53
4.4.3 急于求成政策偏好 53
第5章 国家城镇化水平及其目标 55
5.1 中国城镇化预测模型 55
5.2 2050年国家城镇化水平预测 57
5.2.1 情景1:GDP增长6.5%和2.0孩计划生育政策 57
5.2.2 情景 2:GDP增长6.5%和1.5孩计划生育政策 60
5.2.3 情景3:GDP增长6.5%和1.0孩计划生育政策 61
5.2.4 情景4:GDP增长7.0%和2.0孩计划生育政策 61
5.2.5 情景5:GDP增长7.0%和1.0孩计划生育政策 61
5.3 国家城镇化分期目标 63
5.3.1 “追梦”——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3
5.3.2 “跨阱”——2030年基本完成城镇化过程 64
5.3.3 “复兴”——2050年建成全球化的现代化强国 65
第6章 优化国家城镇空间格局 66
6.1 “三阶两河”的美丽中国框架 66
6.1.1 “三阶两河”地质和地貌单元大格局 66
6.1.2 “三横三纵”自然生态系统 67
6.2 四类主体功能区格局 68
6.2.1 国家重点开发区域 69
6.2.2 国家优化开发区域 69
6.2.3 国家生态功能区划 70
6.2.4 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区 71
6.3 “三区四块”大经济区框架 73
6.3.1 三大空间战略区 73
6.3.2 四大区域板块 76
6.4 国家人口-文化-经济空间格局 78
6.4.1 国家人口分布的重心区域 78
6.4.2 国家历史和文化发展基础 78
6.4.3 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集聚区 80
6.5 国家城市体系空间结构 81
6.5.1 国家城镇空间现状基础 81
6.5.2 优化的城镇空间格局设想 82
6.5.3 “四纵五横”城镇体系发展轴 83
6.5.4 “田字状”复合“⊿形”网状体系 83
第7章 国家城镇等级体系 85
7.1 国家城市等级体系结构 85
7.2 一个世界城市 86
7.3 两个全球城市 87
7.3.1 上海全球城市 88
7.3.2 深圳全球城市 89
7.4 国家中心城市 89
7.4.1 广州 92
7.4.2 天津 92
7.4.3 重庆 92
7.4.4 苏州 96
7.4.5 杭州 96
7.4.6 武汉 96
7.4.7 青岛 96
7.4.8 西安 97
7.4.9 成都 97
7.4.10 沈阳 98
7.4.11 厦门 98
7.4.12 南京 98
7.4.13 郑州 98
7.4.14 昆明 98
7.4.15 乌鲁木齐 99
7.5 地方中心城市 99
第8章 全球城市体系构建 101
8.1 中国城市国际化研究 101
8.2 世界城市 103
8.3 全球城市 105
8.4 全球- 地方联结 108
8.5 中国全球城市区 109
8.5.1 北京世界城市区 109
8.5.2 上海全球城市区 110
8.5.3 粤港澳全球城市区 112
第9章 国家城市群 114
9.1 *城市群 115
9.2 *城市群 115
9.2.1 成渝城市群 115
9.2.2 山东半岛城市群 116
9.2.3 辽中南城市群 116
9.2.4 海峡西岸城市群 117
9.2.5 武汉都市圈 117
9.2.6 中原城市群 117
9.2.7 关中平原城市群 117
9.2.8 天山北麓城市群 118
9.2.9 哈长城市群 118
9.2.10 滇中城市群 118
9.3 区域性城市群 119
9.3.1 扬子江城市群 119
9.3.2 环杭州湾大湾区城市群 119
9.3.3 皖江城市群 120
9.3.4 环鄱阳湖城市群 120
9.3.5 长株潭城市群 121
9.3.6 兰西城市群 121
9.3.7 北部湾城市群 122
9.4 地方性城市群 122
9.4.1 呼包鄂城市群 122
9.4.2 宁夏沿黄城市群 123
9.4.3 晋中城市群 123
9.4.4 黔中城市群 124
9.4.5 拉萨河谷城镇密集带 124
9.4.6 南疆城市群 124
9.4.7 东陇海城市群 125
第10章 与世界城市体系互联互通 126
10.1 港澳台地区 126
10.1.1 港澳地区 127
10.1.2 台湾地区 127
10.2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区 128
10.2.1 蒙古国 128
10.2.2 东海航线 130
10.3 陆上丝绸之路 131
10.3.1 中亚五国 131
10.3.2 俄罗斯 131
10.4 海上丝绸之路 131
10.4.1 东盟国家 133
10.4.2 南亚 134
10.4.3 希腊 135
10.5 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 135
10.5.1 中东 135
10.5.2 北非 136
10.5.3 撒哈拉以南非洲 137
第11章 绿色城镇化 138
11.1 城镇化与绿色发展 138
11.1.1 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 138
11.1.2 中国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性 138
11.2 绿色发展 140
11.2.1 城市绿色增长概念和理论框架 140
11.2.2 世界主要大城市绿色发展规划 141
11.3 适应气候变化 142
11.3.1 地球暖化 142
11.3.2 气候变化响应 144
11.4 中国制造全球化 145
11.4.1 中国绿色制造的必要性 146
11.4.2 第三次工业革命机遇和挑战 147
11.4.3 中国第三次工业革命响应 150
11.4.4 中国绿色制造业发展 151
11.4.5 再全球化 152
11.5 绿色智慧城市建设 153
11.5.1 绿色生产系统发展 154
11.5.2 绿色基础服务设施 154
11.6 绿色城市建设发展 155
第12章 小康社会城镇化与建设标准 157
12.1 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和建设标准 157
12.1.1 国家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 157
12.1.2 国家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标准 158
12.2 中高收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59
12.2.1 经济发展水平 160
12.2.2 社会发展水平 160
12.2.3 科教文卫水平 161
12.2.4 资源环境领域 161
12.2.5 城市发展方面 162
12.3 世界城市/全球城市建设标准 163
12.3.1 世界城市/全球城市建设标准研究 163
12.3.2 中国的世界城市建设标准 164
12.3.3 中国的全球城市建设标准 167
12.4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标准 168
12.4.1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标准研究 168
12.4.2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标准内容 172
12.5 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标准 173
12.5.1 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标准研究 173
12.5.2 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标准内容 174
12.6 县级市建设标准 175
12.6.1 县级市设置标准研究 175
12.6.2 县级市建设标准内容 175
12.7 县辖镇级市建设标准 177
12.7.1 县辖镇级市设置研究 177
12.7.2 县辖镇级市建设标准内容 179
12.8 重点镇和特色镇建设标准 181
12.8.1 重点镇建设标准 181
12.8.2 特色镇建设标准 186
第13章 国家新型城镇化道路 191
13.1 以优化人口和城镇布局推进城镇化 191
13.1.1 推进城镇化不以牺牲农业农民利益为代价 191
13.1.2 引导人口有序迁移 191
13.1.3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191
13.2 以发展产业经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