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粮长制度:梁方仲文集
¥
207.55
九品
仅1件
作者梁方仲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8-1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A7
上书时间2024-10-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梁方仲 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08-11
-
版次
1
-
ISBN
9787101062465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4页
-
字数
15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明代粮长制度(校补本)》梁方仲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史学家;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最早以现代统计学和社会调查的方法进行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也是利用地方志、档案、族谱、契约、文书等非正史资料研究“王朝制度和地方社会的学者最成功的一位”。他毕生追求学术研究的自由和独立,努力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撰写了数百万字的论著,尤以明代赋役制度研究最为精深,被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他潜心研究,博览群书,取材宏博,勤于笔耕,严谨治学,勇于探索,其论著阐述精邃,论断周详,眼光超前,具有真知灼见。《梁方仲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按论著的内容归类编辑成八册:第一册是《明代赋役制度》,第二册是《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第三册是《中国社会经济史论》,第四册是《明代粮长制度》(校补本),第五册是《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第六册是《中国经济史讲稿》,第七册是《梁方仲读书札记》,第八册是《梁方仲文存》。
- 【作者简介】
-
梁方仲(1908-1970)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尤其是著名的经济史专家,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奠基者之一。祖籍广东广州,生于北京。
梁方仲于1926年秋考入清华大学农学系,继而转学西洋文学系、经济系,于1930年毕业获经济学士学位,并考取该大学研究生,1933年冬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梁方仲早在1934年便开始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学术生涯。是年5月20日,他与吴晗,汤象龙等人在北平成立“史学研究会”。该会在天津《益世报》、南京《中央日报》开辟《史学》副刊园地,编辑出版《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不久改名为《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梁方仲是《史学》副刊和《集刊》的积极撰稿人,曾一度任《集刊》主编,组织和发表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社会经济史学术论文,成为我国第一个以社会经济史命名的《集刊》,梁方仲便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奠基人之一。
梁方仲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中,特别致力于明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1936年5月,他在《集刊》第4卷第1期发表《一条鞭法》的论文,受到我国与日本许多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1937年6月,被日本学者称为“少壮学者”的梁方仲,受研究所长陶孟和派赴日本作为期一年的学术考察研究。因“七七”事变发生,他谢绝日本学者挽留,于8月中旬回国,同人民共赴国难,坚持社会经济史研究。1939年他到西北考察,在延安住了一个半月,回所后,“他对延安共产党人廉洁奉公,上下平等,生活朴素,工作认真和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倍加称颂”,而“对国民党贪污腐化,则深表不满。”“在此前后,他设法营救被捕的地下党员,为前往延安参加革命的同志进行联系,体现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为党的企望。”这期间,研究所几度迁徙,他仍作了许多实地调查访问,发表了《明代银矿考》、《明代的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明代江西推行一条鞭法之经过》、《明代的户帖》等论文。
1943年初,美国哈佛燕京学社给中国学者一笔科研资助奖金,包括陈寅恪、闻一多、梁方仲等10名著名学者得到资助。1944年10月,梁方仲取道印度赴美,被哈佛大学经济系聘为研究员。1946年9月离美赴英,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曾被聘为中国文化代表团专员前往法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第一次大会。1947年4月离英回国,即被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邀请来校做学术讲演。
梁方仲回国后,兼任中央大学教授,1948年因所长陶孟和患病,被任命为中央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代所长。1949年2月,梁方仲母亲患病,请假回广州省亲。3月间,应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教务长冯秉铨和文学院院长王力教授等邀请,就任岭南大学经济系教授兼任系主任。1952年10月院系调整被聘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经济系中国经济史课程。
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为祖国建设培养人才。在岭南大学,1949年与1950年,他招收了两届研究生,亲自为经济系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中国经济史和西洋经济史课程。“在讲课和指导学生学习与研究时,耐心细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倡导的研究方法”。他说“选题不要太大,要从小题入手,但在研究时,却要‘小题大作’”。“后来经过实践才体会到,这些教诲是梁方仲先生半生从事研究工作所获宝贵经验的结晶”。“他研究的课题,表面看来,都不大。但是,通过先生广泛搜集史料,细致地研究,科学地剖析,却能概括出带规律性的认识来。”
在中山大学历史系,他为本科生讲授中国经济史,他那严谨务实的学风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0年代初,他率先在全国综合大学同时培养四名明清经济史专业的研究生(按当时国家规定一位教授不能同时指导5名研究生),成为当时引人注目的一位研究生导师。他指导研究生,“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扬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同时善于吸取国外教育中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逐步形成一套有特色的指导研究生学习的方法”。即:“采取多种学习形式加强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通过开展各种教学和学术活动进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与求实的精神”。
梁方仲教授的学术成就是巨大的。他“围绕明代一条鞭法研究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直到今天,仍然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是该领域最高水平的研究。何柄棣教授称他为‘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明代粮长制度》,《中国历代户口、土地、田赋统计》等论著“功力深厚,见解独到,是建国以后中国史学界为数不多的未受政治干扰而能垂之久远的经典之作。”
1955年3月,学校成立《中山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时,梁方仲教授被许崇清校长聘为编委之一。1957年度起,他陆续被聘为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科学委员会委员、并连任校第二届校务委员会委员及校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8年,为继承和发扬梁方仲教授的优良学风,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暨南大学历史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明清经济史研究室和中山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了“纪念梁方仲教授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含香港)的学者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并出版了研讨会论文集。
- 【目录】
-
引言
第一章粮长制的历史渊源及其设立目的
一、历史渊源
二、设立粮长的目的
第二章粮长的职务和特权
一、正常任务
二、附带任务和法外特权
第三章粮长制的演变
一、两点辨正
二、编签粮长的标准和制度的演变
第四章粮长的阶级分化及粮长制对人民的祸害
一、从田赋收入的增减说到粮长社会地位的升降”
二、国都北迁后粮长经济掠夺方式之改变
三、从粮长的阶级分化说到粮长制对社会的祸害
附录粮长占田倾亩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