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评中国2:用静能量对抗狂热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时评中国2:用静能量对抗狂热

17.89 2.6折 6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3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A1

上书时间2024-11-14

旧书香书城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曹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3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90392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04页
  • 字数 485千字
【内容简介】
奔驰在自媒体肆意喧嚣中的大众,似乎人人都能畅快拿起手中“麦克风”,倾泻热血沸腾与激情澎湃。然而,往往愈义愤填膺,愈易陷入情绪旋涡,沉溺于“撕”与“怼”的粗暴言语快感,丧失了理性思考空间与判断力。在舆论场中,如何克制激情与躁动,不与狂热共舞,知名时事评论员曹林继续以他一贯的冷静、耐心,尝试向大众传递安静思考、致力和解的静能量。《时评中国2:用静能量对抗狂热》分为“锐评”“暖评”“热评”“专评”“新评”“舆评”“闲评”,仍旧关注社会焦点、民生热点,在此起彼伏、“热门不断”“反转新闻不断”的舆论氛围中,坚守理性的文字,力透纸背,刺破浮夸和虚假,让事物回归常情常理常识。
【作者简介】
曹林,《中国青年报》编委、高级编辑、知名时事评论员。7次获“中国新闻奖”,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得主。近年一直致力于新闻评论教学,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讲授新闻评论课程,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业界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兼职教授。给多个部委和地方政府做过媒介素养和舆论引导的培训,课程很受学员欢迎。
【目录】
自 序 没有一拳可以击倒对方的论述 

**辑 锐评

时事评论永远不能失去批评的基因,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对社会丑恶现象,对腐败和滥权、无耻和缺德、肮脏和龌龊,必须毫不留情地批评,这种锐评所凝聚的正义自信,对一个社会而言,是比“鸡汤”更能抚慰人心的正能量。分享一个读者鼓励我的话:“看到你还在坚持批评,我就放心了。”

不要指望没有舆论监督的舆论引导

不要让新年献词的调门高过媒体报道的贡献 .

记者无力,则国民无力国家无力 

论法,你们法盲;论德,你们缺德;论情,你们冷血无情 

警惕煽情网文,警惕眼里常含泪水 

不要脸地编,不要脸地信,不要脸地蹭,不要脸地甩锅 

“新闻易感人群”与“新闻无感人群” 

关键少数保持理性,社会就不会太撕裂

为什么我*烦你说“总比什么好”

不知道离开你我会怎么样?不过我想试试 

别矫情了,你为屌丝,除了努力奋斗你别无选择 

强大的公民常识感守卫着正义底线 

爱国须凝心聚力,而不是撕裂内耗 

王利芬的“10 万 ”猎物和自媒体达尔文主义 

洗稿洗得理直气壮,周某的资本不只是不要脸 

只追求让自己舒服的阅读,所以你毫无长进

第二辑 暖评

原先并没有想到,在我所有的评论中,读者*爱看的竟然是这些“暖评”。也许自媒体中涌动的负能量太多了,人们整天目睹着不公、阴暗和丑陋,需要温暖去疗伤。暖评不是唱赞歌,不是回避丑陋,不是把负面当正面,而是从常情常理常识中找到阳光,在人们陌生、麻木和无感之处觅得暖意。我想通过这些暖评告诉朋友们,批评中也能汲取到温柔和暖意。

马云也是暖男 

不要用诗意美化苦难,那是咬牙活着的灵魂 

那个写给外婆看的公众号让我泪流满面

亲爱的你谈起春运时不再是谈悲情 

5毛钱红包凭什么让人觉得骄傲 

做一个让人安静的平静讲理者 

对那些不能理解的大善大爱保持敬意 

朋友圈留几个总跟你较劲儿的人 

你跟我一样欠服务员很多表扬

致敬霍金—我从小到大作文里必写的例子

一万个让别人体谅自己的理由 

感谢在快时代慢下来精耕的工匠们 

求求你别再把悲情和苦难当佳话 

拿报道奉献给你,我们的宝贝 

让学生想念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一个人的毕业典礼完胜所有演讲 

没有人会嫉妒卡车敢死队的260万元

愿好人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向超越个体悲痛的公益情怀致敬 

牵着妈妈的手,像儿时妈妈牵你一样 

中国运动员*幸福的事儿是遇到这届观众

就喜欢看你没把金牌当回事的逗比样子 

不需要你做大英雄,只要你对得起你的饭碗

我们不能连为正义点赞的勇气都没有了 

理解质疑声,珍惜被质疑淹没的温暖留言

会向民众道歉的警察更让人有安全感 

“一个人的婚礼”错在宣传者

记者节,问一声“你还好吗”太沉重 

无理由地信仰规则,即使守规则的人死了

理解医生辛苦,更要理解他们回天无力时的无奈 

你知道医生为何那么怕媒体高调赞美吗 

你负责貌美如花,一定有人在承担“丑”的代价 

适应春节期间的种种不便,也是一种文明 

有一种对赞美的拒绝更让人肃然起敬 

第三辑 热评

热点此起彼伏,年度的记忆就是由这些热点组成。我从不刻意去追热点,也不会回避热点,在热点观察中保持一种独立的姿态,不盲从,不消费,不偏执,不汇入那庸俗的大合唱,做一个有正确“三观”的“理中客”,用评论给过去那些年留一份历史的底稿。

对不起,对疫苗事件我无话可说 

李方老师你已从评论员堕落为“网红” 

以维护柳岩之名将柳岩推上烤架 

雷洋之死我为何没有更多的评论跟进

公正扭来扭去只能导致公正消失

哀悼吴建民,留住他睿智冷静的声音 

不要让君子之辩成为网络绝唱 

更可怕的是吃人血的“舆论老虎” 

老虎咬人事件归因中种种喷子逻辑 

全民捉奸狂欢,正义凛然地造谣义愤填膺地信谣 

谈女排精神怎么惹你了,你那冷艳的样子很狰狞

就喜欢看谌龙打一手好球又冷对媒体的样子 

女排终于让奥运压过王宝强,这届所有金牌加起来都比不上女排 

女排拼搏让中国军团有了精神领袖,金牌落后英国已变得无所谓 

面对王宝强离婚,精英与大众的彻底决裂

用法律洁癖苛责王宝强的人们请圆润离开 

稀里糊涂地感动,不明不白地捐款,*后急吼吼地求真相

罗一笑事件带来的应该是理性,而不是冷漠 

他没那么恶,你真不必用笔如刀 

为华中师大“请走范冰冰”点一百个赞 

真的很同情孙俪这些舆论弱势群体

这届明星太能出轨,话题疲劳下只有段子手还兴趣盎然 

第四辑 专评

身在这个新旧变换的媒体大变局时代,媒体转型成为焦点,身在传统媒体,如何看待媒体艰难的转型和媒体人的转身,是这一年我的核心关注点之一。保持专业定力,保持传统媒体人内容生产自信,不要在盲目转型中与新闻渐行渐远,是我一直努力坚守的。集体唱衰纸媒,我仍在坚守新闻。

宁去传统媒体哪怕先做校对,也比去新媒体当首席编辑好 

把“名记者”往“网红”上培养,完全是转型转晕了头 

报考季再妄评各高校新闻系的气质 

为什么要拉黑劝你别报新闻系的人 

这些获奖的评论未必是我*满意的

媒体人不要盲目跟风转型 

“郎咸平房事”刷新了自媒体的丑陋下限 

跟王永治打个赌吧,你输了你辞职 

我给湘大新闻学子讲新闻和评论

不是传统媒体不行,是你自己能力不行 

媒体转型别像《深圳晚报》透支自己的“脸”,营销超过实力必死无疑 

教育的蓝翔化和新闻的民工化—答吕文蔚同学 

新人跳来跳去绝跳不成“名编”“名记者” 

耸人听闻的“震撼了,出事了,紧急通知了,轰动全国了” 

为《财新周刊》代言 

我为报纸代言,白纸黑字的公信担当 

新华社原本就是这个新华社 

不必给“90后”“00后”读报的理由,报纸没必要迎合年轻人 

第五辑 新评

如果说我的评论有什么独特的气质,除了客观理性外,另一个核心气质就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我喜欢从正常中看到反常,从反常中去发掘正常,在别人可能停止思考的地方再思考一步。评论需要给读者提供这种“更深一点”“眼前一亮”的附加值。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拒绝偷懒,跳出思维舒适区。

崛起的女白领话语权 

同情怜悯不能浇灭医生的愤怒 

你*缺的是失意时的那个吻 

在耳光与亲吻中与孩子渐行渐远 

今天的年轻人只是变得更会哭穷而已 

别让语言贫乏到只剩下金句段子 

不妨原谅王楠老公暴露自己曾经的幼稚愚蠢 

没有对富人消费的想象和嫉妒,就没有社会进步 

面对农妇杀子,任何单一归因都苍白无力 

以打土豪心态逼捐,是很丢人的事 

对女生可以理解的虚荣贪念与恐惧,不必用笔如刀

女大学生的被子和女性表达的物化困境 

没有什么能挡得住真爱与自由

第六辑 舆评

热点就是舆情,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过去一些热点舆情中,我总结了一些舆情发酵、网络传播、舆论引导规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局外人,试图给舆情局中人们一点旁观者建议。

丽江的塌方式舆情,资源傲慢使其触犯了所有**级的舆情禁忌 

38元青岛大虾:漠视“黄金周新闻定律”引发的舆情灾难 

去公关化的海底捞式回应,避免致命危机进一步恶化 

总理敦促部长们当**新闻发言人 

永远别把“拒不回应”当舆情应对技巧 

“东北网记者体验式采访雪乡”的词频和修辞分析

洪水与口水:南方洪灾中的八大舆情分析 

从王宝强离婚舆情看新闻发布和引导技巧 

舆情回应将告别“倒逼”模式,开启国务院“直逼”模式

信不信,这一次口水战郭德纲肯定输 

有雄辩却无事实,郭德纲赢了口舌却输了舆论 

甘肃农妇杀子案的官方通报不及格,“情绪稳定”不是人话 

顶着骂声开微博的“局座”挺了不起

中国气象局难得好玩一回,我为何给它不及格 

天津成为一座没新闻也要蹭新闻的城市

“乱开远光灯看灯1分钟”并无不妥,理解深圳交警的善意 

第七辑 闲评

这一辑多是在《羊城晚报》的专栏文字,女人减肥、饭局态度、马桶思考、剩男剩女、社会历史、时政生活情爱,无所不聊。时政之外的生活趣味和日常发现,用社会学的视角去解读,试图给读者分享自己灵光一闪的思考火花,并带来一点小趣味。

爱吃就让他吃吧 

空姐的微笑 

专注被热爱毁了 

当一个女人说要减肥时,她在说什么

不三不四的饭局

不培养点儿“非职业兴趣”你真就白活了

有多假就有多热情 

雾霾与套套 

板蓝根时评家 

称呼的混乱 

烟鬼的神通 

凡事一省略就变坏

你的多数问题都源于你太穷了 

我们都装得很厉害的样子 

剩男剩女多是宅男宅女 

马桶上的无聊

让女生*烦的十大用语 

少说“要听老师的话” 

网络友谊说翻就翻 

标签的奴隶 

承认自己的偏见 

你听过*假的一句话是什么 

越是失败的领域越多专家

年龄的焦虑 

撞鸡汤 

教师是老板还是服务员? 

暴力情境

享受舒适且不尴尬的沉默,不必没话找话 

交浅言深,你我都在刷着假朋友圈

附 录 TA评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