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学活用丰田生产方式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活学活用丰田生产方式

16.86 6.5折 26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鹏 著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5

上书时间2024-12-10

旧书香书城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田鹏 著
  •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9515648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24cm
  • 页数 206页
  • 字数 1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从丰田思维方式的角度角度丰田生产方式的作品。作者通过大量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 不仅说明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适用于任何一个领域, 更从根本上纠正了我们对丰田生产方式基本概念的一些误解。"
【作者简介】
田鹏,从20岁起开始关注并研究公司,至今已经有20年的时间。22岁时,作者从大学退学到本学语,希望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公司能够在人员工资高、土地价格高、资源费用高等诸多不利条件下,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汽车。多年来,作者一直从事t的研究与实践,并在数年中逐步完成了从人力资源管理、思维质量和实事求是的角度对t的诠释。作为能够直接与本专家用语进行交流的为数不多的t研究者,作者将t看成是一种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通过“做成事”完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借此很终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这也将其提高到了哲学的高度,使t了制造领域,成为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指南。作者著有解决问题是创造财富、很好的工作方,思的工具、很好的工作方,思维的指南、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管理者价值(合著)、做有贡献的人等著作,并为多家大型企业提供咨询。

精彩内容:

    靠前章  直面危机
    靠前节  怎么面对危机
    没有危机没有方式
    开始关注生产方式所创造的的那一年,我刚刚20岁。当前次迈出国门去本留学,近距离观察公司,用自己的方式研究t(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的缩写,也是生产方式)的时候,我22岁。
    在那个刚刚开始产方式的阶段里,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公司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停下生产线。”当时我的感觉是:这是一句谎言。
    随着对生产方式研究的深入,我发现这样的描述是真的——当生产线的一名工人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如果周边的人及其班组不能够帮他瞬间解决这个问题,整个生产线会停下来,所有的人都会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解决中。从上述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权停下生产线”的说是真实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对于一个大批量、生产型的企业来说,停止生产线是一种灾难。
    那么,允许每一个人都有权停下生产线,必须设定一系列的条件,而且,在真正要停下生产线之前,必须努力避“生产线真的停下来”。很后,每一次当生产线真的停下来之后,必须有效解决问题,绝不允许因为同样或类似的问题再次停下生产线。
    采用这样的生产方式,是让公司、让公司中的每个人,都必须每天面对危机,其实这是公司创建t的目的——通过创建生产方式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与危机共存的状态。
    诞生于危机
    汽车公司诞生于1933年,而那个时代正是战争的年代,年轻的男子需要上前线,各种生产所需要的资源,必须首先要服务于战争。
    在1945年本战败后,美国很初的对政策和在中华共和国成立后的对政策是接近不同的。在那个年代,公司还需要面对着政策上的障碍。
    再往后,公司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被金融资本分割为汽车公司和汽车销售公司……
    正是这些危机催生了生产方式!
    20世纪70年代,在石油危机的打击下,许多同行和其他公司的经营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而直到这个时候,生产方式才先发售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一次,还是因为危机,使t脱颖而出。
    每次危机都是“试金石”
    留学本的时候,有很多本人都曾经和我说过这样的话:“小田,你只需要努力,不要去问结果。因为神在天上看着你呢……”每次听到这样的话之后,我都不禁反问:“如果真是这样,是不是每个人只要努力都会成功呢?”
    对方的回答,相信会遭到很多同胞的非议,他们会很严肃地说:“不是,上帝为每一个争取成功的人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障碍,如果你能翻越这些障碍,你能取得成功,如果你不能翻越这些障碍,那便是你的宿命!”
    现在回想起来,会觉得他们说的也很有道理。其实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乃至民族和,每一次的危机和灾难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试金石”。每一次成功克服困难的经验,都将成为进步的脚印,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也谈不上进步了。
    看一看t中的“试金石”吧:恰恰是因为劳动力缺乏和素质低下,公司才在20世纪30年代花大力气培养一线工人;正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金融困局,才造了他们对自有资金的重视程度超过绝大多数公司;正是因为同行都纷纷和国外的公司合资,引进技术和管理,而没有选择合资合作,所以才逼迫他们必须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危机之所以能够成为“试金石”,用人的话说是:“人不遭遇困难的时候,是无产生智慧的!”让自己面对更多的危机,让自己面对更严重的危机,其实是让自己有机会催生更大的、更有价值的智慧!
    从这个角度讲,正是改变了自己对待危机的态度,才很终造了公司的辉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危机本身的两面”:在同样的危机面前,不同的人、不同的公司有着不一样的表现——石油危机让生产方式享誉优选,而这一次金融危机则让公司在几十年来先发售亏损的情况下,成为世界汽车业的“老大”。
    每都面对危机
    应对危机优选的办,是让自己每天都面对危机。其实这里面所蕴含的,恰恰是中国很久以来的哲学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人们看不到危机,以为危机离自己很远的时候,其实恰恰是很危险的时候。
    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让自己每都面对危机,是让自己选择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让自己选择认真地面对每一次挑战。这也恰恰是中国改革30年的经验带给大多数人的结论——改革要面对困难,而不改革要面对的是被淘汰。
    公司恰恰是把这样一种很朴素的哲学贯穿到了每的工作中,把这些很简单的道理,贯穿到了每一项工作中。通过这些努力,公司让每一位员工都知道:危机其实是思的向导。是证明自己的机会——每一次通过努力战胜了危机,都意味着自己实现了又一次进步和跨越。
    方式是“与问题共舞”的方式
    如果我们提出“有谁需要获得更多的财富”这一问题,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举起手说:“我需要。”如果我们再问“有谁需要更多的问题”,估计所有人都不会举手。
    但是想一想,不论大成功还是小成功,有没有可能在不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呢?显然是否定的。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不用解决问题的成果,能证明自己的进步和成功?显然还是否定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公司要求不同层面上的管理者和员工必须要与问题为伍。在他们看来,出现问题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情。所以,当他们面对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感受到机会。他们把问题看成一种命令——让所有的人贡献智慧,并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命令。
    也恰恰是这样一种,使得人们更惯面对挑战,并因为每天都需要和问题为伍,从而培养出积极思的惯,而这样一种令优选羡慕的精神和,很终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第二节  不能仅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方式
    在立和索尼中间
    立公司成立于1910年,汽车公司成立于1937年,而索尼公司成立于1946年。汽车公司脱胎于织机公司,织机成立于1926年。
    立公司比汽车公司历史更悠久,而索尼公司比汽车公司更年轻,它们都是享誉优选的品质公司,但是,学者们对于这两家公司管理模式的研究远不及对模式的研究,这是为什么呢?
    只要认真地思这个问题,我们会明白,在产方式的时候,不能仅仅从本中寻找,还必须从的特殊背景中寻找——毕竟立公司和索尼公司同样都根植于
    本的土壤。
    研究同在“本背景下”的与立和索尼有着哪些比较大的不同,甚至研究家族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显然,这已经了管理学的范畴。
    家族背景引发的深层次思
    在关注生产方式的时候,其实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另一家本企业——金刚公司,它成立于公元578年,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公元578年正是唐朝之前的“南北朝”时期。
    金刚公司和公司,一家是历史很悠久的公司,一家是被世界研究很多的公司。两家公司都有着很好浓重的家族背景——虽然从律意义上讲,家族所拥有的汽车的股权微乎其微,接近不构成决定权,然而当我们看到的孙子出任公司新裁时员工的表现、本社会的表现,乃至优选给予的关注,我们能看到家族对于汽车公司的影响力。
    这样的影响力可以追溯到汽车公司创始人喜一郎的悲剧人生;可以追溯到他的父亲佐吉所建立的织机公司;可以追溯到佐吉的父亲伊吉的格和价值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面对发不出工资的困境,汽车的创始人喜一郎选择了用自己的隐退来承担无履行诺言的责任。在很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利用自家养的泥鳅和儿子外出打回的鱼等实物来发放工资……
    从这样一些记忆的碎片中,我们接近可以看出家族为什么对公司至今仍有着极其深层次的影响。遗憾的是,这些内容,因为难以列入传统的管理学范畴,所以被很多研究者忽略了。
    关键人物都不“专攻管理”
    在语中,“专攻管理”的意思是在大学接受教育的时候是学管理专业的。
    佐吉充其量是小学,其子喜一郎是学机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大野耐一,以及其后的英二、章一郎等对于公司和生产方式至关重要的一系列人物,都不是“学管理专业”的。
    恰恰是这样一群并不是专门学管理学的人,创造了管理学的——不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t都堪称是,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产方式的时候,只是从管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很有可能因为误人歧途而找不到。
    ……
【目录】


章 直面危机
  节 怎么面对危机
  第二节 不能仅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方式
  第三节 跨部门解决问题
  第四节 倡导实事求是是提振士气
  第五节 结果与方
  第六节 是价值观,更是方论
第二章 准确解读基本概念
  节 管理进步的脚印——看板管理
  第二节 请先充分暴露问题——无库存管理
  第三节 系统化思的楷模——准时化生产
  第四节 危机意识与危机管理——自恸化
  第五节 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在哪里——标准作业
  第六节 科学发展的“企业魂”——提案制度
  第七节 思想的演绎——现场管理
  第八节 量化责任感的工具——问题思维
  第九节 系统解读8大概念
第三章 只要尝试有效果
  节 提高指令的针对——不做“买履的郑人”
  第二节 改进设备——赋予设备人的智慧
  第三节 关注作方——6小时的思超过6年的经验
  第四节 重视会议质量——语言易变,行动更易变
  第五节 在岗位上思问题——持续改善流程和作业
  第六节 人事测评——综合对人和对事的评价
第四章 解决具体问题
  节 为什么有阻力
  第二节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第三节 怎么处理“反复”
  第四节 为什么要重视语言
  第五节 怎样进行系统化的思
  第六节 重新树立管理者的价值
  第七节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两件事情
附录:关于生产方式的问答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