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智能:人工心理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机器智能:人工心理

32.4 3.3折 99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志良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8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A15

上书时间2024-10-29

旧书香书城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志良 著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8
  • 版次 2
  • ISBN 9787111572671
  • 定价 9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1页
  • 字数 99999千字
  • 丛书 智能制造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较为全面地介绍人工心理的研究方法和相关技术的著作。在对人工心理、人工情感和情感计算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应用领域进行介绍之后,分别对心理建模、情感建模、人工大脑、人脸识别、人脸合成、表情识别、行为理解、人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数字虚拟人技术、个人机器人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对人工心理的未来研究做了展望。

【作者简介】

  王志良,男,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教师。北京科技大学首席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智能科学系主任。1982年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今燕山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工博士后流动站,随后来到北京科技大学任教至今,历任副教授、教授。1995年被聘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学术任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主持完成或正在承担国家97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四十多人,发表学术专著2部,合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0多篇。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2006年,被授予北京市教师称号。 

 

  1998年,所提出的人工心理的概念,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1999年,所写论文《人工心理学》被IPMM99, ICAI99两个国际会议接受为大会主题发言:2000年《人工心理理论的探索研究》得到中国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3年,当选为中国首届情感计算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2004年《人工心理》被教育部“和谐人机交互技术”高级研讨班邀请为专家主题报告(总共6个专家报告);2005年,《人工心理的研究》被东京大学《全球人工科学与人工艺术研究名录》收录:2005年《人工心理研究进展》被IEEE,《SOFT-COMPUTING》国际会议(WSST05)邀请为主题报告:2005年,被选为首届情感计算国际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人工情绪的研究项目又得到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可以说,所倡导的人工心理研究已经初步为国内外所接受和认可。2005年,发起成立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心理与人工情感专业委员会》(筹),任委员会主任。并组织召开了全国首届人工心理与人工情感学术会议。

 


【目录】

前言 
第1章 人工心理 
1.1 NBIC会聚技术 
1.2 数字人技术 
1.3 人工心理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第2章人工大脑 
2.1概论 
2.1.1“人工大脑”的概念 
2.1.2“人工大脑”的技术与实现 
2.2大脑的基本知识 
2.2.1概述 
2.2.2大脑的基本组织结构 
2.2.3大脑的三个部分 
2.2.4左右脑的区别与联系 
2.2.5左右脑的结构与功能 
2.2.6左右脑协调工作的机理 
2.3事件相关脑电位在脑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3.1事件相关脑电位的提取原理 
2.3.2事件相关脑电位在认知科学与脑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4脑机接口(BCI)技术 
2.4.1BCI技术概述 
2.4.2BCI技术的发展历史 
2.4.3BCI技术的应用领域 
2.4.4BCI脑控机器人技术 
2.5人工大脑简单记忆功能的电路实现 
2.5.1Hopfield神经网络 
2.5.2电路设计 
2.5.3电路的实现过程与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第3章人工情感 
3.1概论 
3.2情绪心理学 
3.2.1基本情绪理论 
3.2.2情绪的主要成分 
3.2.3情绪的维度描述 
3.2.4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 
3.3情感计算的数学模型与情感形式化 
3.3.1情绪的数学描述 
3.3.2几种典型的情绪数学描述 
3.3.3心理学中对情绪量化的思考 
3.4人工情感的数学模型 
3.4.1国际人工情感计算模型 
3.4.2人工心理的情感形式化方法 
3.5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4章人脸工学 
4.1人脸检测与跟踪技术 
4.1.1人脸检测 
4.1.2人脸跟踪方法 
4.1.3人脸面部特征的提取 
4.2表情识别技术 
4.2.1表情识别方法 
4.2.2人脸面部的特征检测及表情识别 
4.3人脸合成技术 
4.3.1概述 
4.3.2VC环境下人脸表情动画的实现 
4.3.3动画的实现与结果 
参考文献 
第5章人类心理行为的图像理解技术 
5.1概论 
5.1.1基于视觉的人体运动分析 
5.1.2运动检测 
5.1.3目标分类 
5.1.4人体跟踪 
5.1.5行为的理解和描述 
5.2人体的检测与跟踪技术 
5.2.1概述 
5.2.2基于区域的人体运动跟踪 
5.2.3基于小波变换的分层块匹配多目标跟踪方法 
5.2.4运动物体的特征提取与跟踪 
5.2.5目标的识别与分类 
5.2.6运动体运动状态估计 
5.2.7卡尔曼滤波器在物体运动跟踪中的应用 
5.2.8运动物体检测和跟踪原型系统的实现 
5.3疲劳检测与视线追踪技术 
5.3.1疲劳驾驶中打盹的检测 
5.3.2视线追踪技术 
参考文献 
第6章基于人工心理的个性化商品导购系统 
6.1面向Internet的个性化智能商品导购空间 
6.1.1个性空间的构想起源 
6.1.2国内外在智能交互领域的研究现状 
6.1.3个性化智能商品导购空间的结构与功能 
6.1.4个性化智能商品选购系统的网络平台搭建方法 
6.2个性化交互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6.2.1HSV颜色模型及量化方法 
6.2.2服装商品的特点与设计理念 
6.2.3服装商品特征库的建立 
6.2.4客户情感数据库的建立 
6.2.5实验结果与分析 
6.3个性化交互系统在线智能推理机的建立 
6.3.1使用遗传算法搭建顾客心理模型 
6.3.2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顾客心理模型的搭建 
6.4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离线推理机建模 
6.5色彩与人工心理对应关系的建模与应用 
6.5.1色彩心理效应研究和实验数据的采集 
6.5.2色彩与人工心理对应关系的建模方法 
6.5.3色彩心理效应模型在个性咨询系统中应用算法的设计 
6.6对顾客购买结果的综合推断——贝叶斯网络方法的应用 
6.6.1贝叶斯网络理论基础 
6.6.2贝叶斯网络结构的设计 
6.6.3实验与结果分析 
6.7满足个性心理的服装选购计算机系统 
6.7.1个性化智能商品选购系统的注册与登录 
6.7.2个性化智能交互系统的实现 
6.7.3私人着装咨询服务 
6.7.4虚拟试衣间服务的搭建 
参考文献 
第7章数字虚拟人技术 
7.1虚拟人技术 
7.2虚拟现实技术 
7.2.1概述 
7.2.2主流技术介绍 
7.2.3三维人脸建模的相关技术及算法 
7.3虚拟数字人的发展方向 
7.4情感虚拟人系统 
7.4.1文本处理和回答的产生 
7.4.2应用贝叶斯网络进行个性化建模 
7.4.3从情绪到情感的转换 
7.4.4情感与表情的同步化过程 
7.4.5情感虚拟人个性化设计 
7.5基于三维人脸建模的人机交互系统中情感虚拟人的设计与实现 
7.5.1情感虚拟人系统的总体设计 
7.5.2情感虚拟人三维人脸模型的实现 
7.5.3基于Candide模型的三维人脸建模 
7.5.4人脸模型的变换 
7.5.5脸部表情的运动计算 
7.5.6纹理贴图 
7.5.7情感虚拟人的表情合成 
7.6情感虚拟人系统的结果分析 
7.6.1初始化情感模型 
7.6.2情感交互系统的实现与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8章个人服务机器人技术 
8.1服务机器人 
8.1.1概述 
8.1.2个人机器人技术 
8.1.3情感机器人 
8.2机器人实验平台 
8.2.1情感机器人的主要技术 
8.2.2机器人的系统结构 
8.2.3机器人系统模块的划分 
8.3机器人实验系统的技术实现 
8.3.1机器人语音识别的实现 
8.3.2机器人语音合成的实现 
8.3.3机器人视觉的实现 
8.3.4人脸检测的实现 
8.3.5上下位机通信的实现 
8.3.6机器人情感交互的实现 
8.3.7实验结果 
8.4机器人的情感信息处理 
8.4.1语音情感信息处理 
8.4.2表情信息处理 
8.4.3其他情感信息处理 
8.4.4情感信息融合 
8.4.5机器人情感行为的表达 
8.5人工心理在机器人实验系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9章未来研究 
9.1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人工心理模型 
9.1.1人机交互结构模型 
9.1.2基本生理、安全模型 
9.1.3情感模型 
9.1.4学习模型 
9.2基于意识的人工心理模型研究 
9.2.1意识的基本概念 
9.2.2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 
9.2.3模型的建立 
9.2.4系统仿真的实现 
9.3情绪的非线性数学描述 
9.3.1情绪的非线性特征 
9.3.2非线性动态理论可以用于情绪建模的原因 
9.3.3将非线性动态理论应用到情绪系统中的设想和困难性 
9.4人工心理研究平台的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缩略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