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诸子丛书:智慧孟子
¥
14.64
9.8折
¥
15
九品
仅1件
作者孔庆茂、杨静 著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28
上书时间2024-10-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孔庆茂、杨静 著
-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12
-
版次
1
-
ISBN
9787806438565
-
定价
1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233页
-
字数
9999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据说,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中国文化正在复兴的时代。讲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思想与智慧,首先必须了解先秦诸子,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个高峰、中国思想的渊源,已经、正在并将绵延不断地影响着中国与世界。
孟子,作为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以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构建社会秩序,维系整个中华民族,成为中国二千多年文化的主流。《孟子》一书原与先秦诸子并列,唐代以后,韩愈以继承孔、孟自命,极力抬高孟子的地位,到五代北宋日寸,进入“九经”之中,成为经书,又与《论语》、《大学》、《中庸》一道成为中国读书人必读的“四书”之一。孟子也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当下,各种“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书籍借着传统文化热的商业大潮,纷纷重印,汗牛充栋早已无力形容,传统文化看起来很热,还有不少人办起私塾班、国学班,以“读经”相号召,似乎很是热闹。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复兴,而只是凑热闹而已。读一点《论语》、《孟子》,了解一点皮毛,知道几句名句,学一点文言,聊胜于无罢了,并不能真正了解到儒家的思想智慧。大智慧,不是小聪明,它是思想,不是技巧。如果不在实际中应用,不在生活中思考,那终究只是皮相之学。
古人讲“通经致用”,“通经”的目的是“致用”。一个学说能成为经典,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绝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统治者哪个人说了能算的,它是历史做出的选择。我们现在读《孟子》,也不是仅仅为了读点古文,学几句名言,炫耀一下,而是为了致用,从政也好,治家也好,做人也好,修身也好,真正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会思想的人,而不是脑子里开杂货铺似地横七竖八堆积一些名言警句。
受过现代教育的人肯定会说,那都是封建时代的思想,与现代社会差得很远了,是的。然而,任何一种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都不可能预见到几百年上千年之后的事,我们现在的社会体制、制度以及我们所进行的改革,马克思同孔子、孟子一样,都不会梦到,不同样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应用于我们的社会实践中去吗·儒家的基本思想,那些超越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仍然是很有意义的。
本着这个想法,我们来读《孟子》。起孟子于九原之下现身说法,当然不现实;把孟子的思想,与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孟子来评说当今,庶几可以一试。
- 【目录】
-
写在前面的话
孟母良训
仁义为立国之本
仁者
出乎尔者反乎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地利人和
恒产与恒心
“富民”与“教民”
管仲的功与过
伐燕与取燕
先王之道
百姓谁之罪
王顾左右而言他
五十步笑百步
厩有肥马野有饿莩
与民同乐
寡人之疾
“攘鸡者”的逻辑
孟子说梁襄王
为师
闻诛一夫,未闻弑君
孟子辩
中庸与乡愿
孟子与匡章
职业与人
说不忍之心
寻求我的本心
养浩然之气
人皆可以为尧舜
舜之大孝
礼与孰重
授受不亲与嫂溺援手
四圣之比较
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
责难于君谓之恭
逢君之恶其罪大
不仁失天下
守身为大
人的微光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与墨家的论战
孟子驳杨朱
陈仲子非廉士
孟子和农家学派的交锋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
予岂好辩哉
孟子论目艮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尽信书不如无书
齐人有一妻一妾
求人与求我
拷问自己的良心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