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语言学教程》精读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普通语言学教程》精读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43 9.6折 45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申小龙 著;陈思和、汪涌豪 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3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申小龙 著;陈思和、汪涌豪 编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8
  • 版次 2
  • ISBN 9787309123739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9页
  • 字数 31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
【内容简介】
  《<普通语言学教程>精读》在语言学的原典中,除了中国古代《说文解字》这样真正纲举目张的经典之作,要在浩如烟海的西方语言学理论作中选取一本,非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莫属。因为对现代语言学来说,它同样是一本纲举目张之作。发端于欧洲的现代语言学的一系列重要成果,甚至当时远在北美的描写语言学的成果,都得益于这本作。而在今天,语言学领域任何本体论和方法论之争,都可以溯源于《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基本假设。
【目录】
导论
一、索绪尔的生平
(一)索绪尔的家族:从法国到日内瓦
(二)索绪尔的青少年时代
(三)德国留学的日子
(四)巴黎十年
(五)日内瓦的方言调查
(六)三期普通语言学课程
(七)索绪尔最后的日子
二、索绪尔著作的整理
(一)巴利和薛施霭的整理
(二)索绪尔著作的考证
(三)从索绪尔著作的考证看索绪尔思想的研究

第一讲 语言学史一瞥:逻辑语法时期和语文学时期
一、逻辑语法时期
(一)哲学视野中的语法
(二)拉丁语规范下的语法
(三)思辨语法
(四)波尔·罗瓦雅尔学派
(五)索绪尔唯理语法批评的历史高度及其局限
二、语文学时期
(一)文艺复兴与古典语文更新
(二)从逻辑决定论到语法规定主义
(三)理性规范主义的否定之否定
(四)索绪尔的语文学批评辩正

第二讲 语言学史一瞥:比较语法时期
一、比较语法的诞生
(一)世界语言材料的搜集
(二)索绪尔眼里梵语发现的意义
(三)“比较语法”概念的提出:索绪尔的二重评价
(四)索绪尔思想的先声:拉斯克的追求
二、比较语法的发展
(一)比较语法的边缘范式
(二)比较语法的主流范式:自然主义
三、比较语法的范式革命
(一)务实的罗曼语和日耳曼语研究
(二)新一代比较语法学家的出现
四、新语法学派批判
(一)理论建树的科学主义
(二)材料分析的细节主义
(三)语言本体的个人心理主义
五、索绪尔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超越
(一)索绪尔的新语法学派批判要义
(二)索绪尔的划时代超越:结构主义

第三讲 语言学的任务
一、语言学任务的是与非
(一)语言学的任务不是什么
(二)语言学的任务是什么
二、语言学任务的内与外
(一)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语言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的关系
(三)人文弃置:索绪尔历史反思与学术重建意义的限度

第四讲 语言和言语
一、语言研究的对象难以界定
(一)观察方法先在于研究对象
(二)现象的层层二分
二、索绪尔语言定义的三个关键词
(一)语言、言语和言语体系
(二)语言和言语、言语体系的关系
三、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
(一)索绪尔的语言学分岔
(二)索绪尔的“光荣的孤立”
四、索绪尔的科学魅力与人文虚妄
(一)寻找人类有意识活动的无意识结构
(二)对语言现象符号化整合的疑问
(三)索绪尔还原和“索绪尔”反思

第五讲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一、文字定义的西方标准
(一)一脉相承的文字观:从亚里士多德到布龙菲尔德
(二)雅柯布森:文字是有意义的自主的符号系统
二、人类文字性质的二重区分
(一)索绪尔对人类文字性质的二重区分
(二)文字属性分化中西语言学传统
三、汉字的文化定义
(一)汉字的意象本原
(二)汉字的语言功能

第六讲 语言符号的性质
一、语言符号的二元理论
(一)语言符号是一个双面心理实体
(二)语言符号是施指和受指的结合
(三)语言符号二元理论的抽象本质
二、关于符号施指和受指问题的讨论
(一)施指的物质性问题
(二)受指的物质性问题

第七讲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
一、符号施指和符号受指关系的任意性
(一)任意性原则释义
(二)任意性理论的历史论争
(三)任意性原则的实证难题
二、任意性的两个侧面:绝对不可论证性和相对不可论证性
(一)语言符号的相对可论证性
(二)相对可论证性和任意性的关系
三、任意性的两个作用:不变性和可变性
(一)任意性导致语言符号的不变性
(二)任意性导致语言符号的可变性
四、任意性理论的世纪之辩
(一)任意性理论的深远影响
(二)对任意性理论的否定
(三)对任意性理论的维护
(四)任意性与可论证性的并重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