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佛家智慧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品味佛家智慧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15.63 5.6折 2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树华 著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2015-0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7-22

旧书香书城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苏树华 著
  • 出版社 齐鲁书社
  • 出版时间 2015-02
  • 版次 1
  • ISBN 9787533333058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3页
  • 字数 16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品味佛家智慧》内容包括了打开佛门、佛教说什么、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众里寻他千百度、即世而超然,超然在世问、佛向性中作,莫向心外求、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佛教的几种空观智慧、佛教中所说的几种空观、空心含万相,一尘亦不染等等。
【作者简介】


苏树华,2003于大学,获哲学博士,师从赖永海先生。2005年,被南昌大学聘为教授、江右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05年,被(台湾)南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赴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发表20余篇,出版洪州禅(出版社)、中国佛学各宗要义(中华书局)、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译释(出版社)、悟心归元(出版社)、大话佛家智慧(齐鲁书社)等八部专著。

精彩内容:

有人会说:“东西没有好坏,人不能说没有好坏吧?有的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有的人老老实实,与人为善。”是的。人的好坏,也是在一念之间。一念善,则当下善。一念恶,则当下恶。离开了人的善念与恶念,哪里还谈得上什么“人的善恶”呢?善念丰厚、常动善念的人,我们称他为善人。恶念居上、常动恶念的人,我们称他为恶人。可见,所谓的善人与恶人,都是在心念上来评判的。的教化对象,不仅仅包括那些善人,也包括那些不善的人,要使善人更善,以至于达到“至善”――大慈大悲,也是儒家的“仁者爱人”,爱人。这种至善至爱,是佛家所说的“”,是儒家所说的“一视同仁”。
一个具有极高修养的人,他不但爱善人,是不善的人,他也是爱的。他的这种“至善”“至爱”,表现为教导他人走健康向上之路,走智慧光明之路,使人人都享受到文明与健康。如果一个只爱善人而不爱不善的人,那么是一种“自私的爱”,“偏见的爱”。所谓的不善的人,更需要教导,所以里塑造了这样一位菩萨,他是大家都熟知的地藏王菩萨。在里,地藏王菩萨的愿望是优选的,所以里称为他“大愿地藏王菩萨”。据地藏王菩萨经上说:地藏王菩萨,无量劫来,早已成佛,然而,他化身为菩萨,发下大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藏王菩萨到苦的地狱里去救度众生,好像有人到监狱里去教化犯人一样,立志把那些犯人改造成好人。如果一个人只爱善人,而不爱不善的人,甚至是对于那些不善的人怀有一种疾恶如仇的态度,本身也是一种不善,既不符合佛家的“大慈大悲”的精神,也不符合儒家“仁者爱人”的情怀。
人生是变化着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按照的观念,人生之所以万有不齐,苦乐悬殊,其中是有着前因后果的。譬如有人在工作中勤奋努力,认真负责,因此创造了极好的人缘,受到了大家的推举,受到了的重视。或许他会由一个小职员变成一个小科员,步步升级,一直坐到更高的位置。过去的努力勤奋,是这个更高位置的前因。这个更高的位置,是过去勤奋努力的后果。然而,当他有了权力与地位的时候,或许会生出一念小小的贪心,或许他的这一念小小的贪心会获得满足。在他的这一念小小的贪心获得满足的时候,或许会生出更大的贪心,借助于权力与地位,他的更大的贪心也获得了满足。他的一个又一个的贪心,不断获得满足,因此,犹如盐水止渴,愈止愈渴,直至锒铛入狱。即使没有锒铛入狱,自己所营造的精神牢狱,也是囚禁着他的。人生的变迁,其中的因因果果,是极其复杂的,然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作自受,这一因果规律,却是丝毫不差的。所以告诫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在看来,众生都是可以成佛的,因此,我们不可轻视他人。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俗语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每一个人的改过自新,都是要有个时节因缘的。即使监狱里的犯人,也是不可轻视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或许这个在监狱里的人,他已经立下了大愿,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相反,监狱外面的有些人,却在不知不觉地、渐渐地走进监狱。所以,我们的心量要大,要容得各种各样的人,要感化各种各样的人,同时,在容人化他的过程中,也成了自己的道德与学问。
历有个故事,我们不妨说一说。说的是明朝嘉靖皇帝的时候,有个名叫严嵩的宰相,他是个奸臣。严嵩有个儿子,名叫严世蕃,也是个为非作歹的恶官。父子同恶相济,结党营私,揽朝政,陷害忠良。说到他们的生活,那更是令人吃惊。据说,在严府里,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门客来来往往。从严府厨房的阴沟里,每天流出来的鱼、肉、白米,多得吓人。
在严府的附近,有一座寺庙,寺庙里有个老和尚,每天都领着一帮小和尚到严府厨房的阴沟里捞白米。捞上来之后,用清水冲洗,然而再干储藏。子久了,竟然堆满了一屋子。后来,严嵩犯案,财产被没收,儿子也被杀头。由于严嵩作恶多端,没有人可怜他,老来没有任何依靠。老和尚慈悲,收留了他。过了好长时间,严嵩很难为情地对老和尚说:我很对不起你,在我势力大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对你的寺庙做一点功德,可是现在我穷了,反而住在你的庙里,我真惭愧!老和尚说: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老和尚领着严嵩,来到了堆满白米的那间房子。老和尚指着那堆白米说:这些米,都是从你相府厨房的阴沟里流出来的,我把它洗净晾干,堆放在这里。严嵩看到眼前的,又听了老和尚教诲,悔恨莫及。
所说的教化众生,是,是把众生统统度到觉悟的彼岸,统统度到道德的彼岸。佛家的这种慈悲普度,是不舍弃任何众生的。所谓救度众生,是改造人们的精神世界,开发人们的道德文明,使人人都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精神家园。p3336
【目录】
第一章打开佛门
佛教说什么?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众里寻他千百度
即世而超然,超然在世问
佛向性中作,莫向心外求
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第二章文人与禅
自居易与鸟窠禅师
欧阳修与明教禅师
韩愈与大颠禅师
李翱与药山禅师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
黄庭坚与晦堂禅师
裴休相国与黄檗禅师

第三章佛教的几种空观智慧
佛教中所说的几种空观
空心含万相,一尘亦不染
因缘所生法,佛说即是空
欲知佛境界,当人须亲证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第四章佛教的几种般若智慧
实相般若
境界般若
文字般若
方便般若
眷属般若

第五章心的净化与心的解脱
即相而离相,本分天然佛
一法亦不着,即是真解脱
心光常寂体,念念虚生灭
随缘应万事,应处实能幽
天堂与地狱,尽在一心中
心净佛土净,万法随心动

第六章佛教的无住妙行
无我不是真无我,超越小我证大我
随缘应酬万般事,心上不着即解脱
住境着相虚萦绕,顿悟心源本解脱
理论见解终不是,须是当人识得真
善用诸相不着相,随缘任运自在行
善用文字离诸相,以心传心悟真乘

第七章佛教的宗教隐喻
返观自鉴悟本有,即是如来真实意
方便化城非真实,一乘了义只当下
着相住境受系缚,当下无心即解脱
意解卜度终不是,放下意解证菩提
力士额珠本自有,众生法身皆具足
法身报身及化身,本自具足非外得
一珠普现一切珠,一切宝珠一珠现
故事里面有故事,表层之下有深义
诸佛之师是文殊,文殊之师又是谁
清净法身人人有,百千万亿化无穷
一心具足十法界,法界万相唯一心
无量劫来无壅滞,大通智胜是自心
菩提之心本自有,息下狂心证菩提
迷己逐相娑婆苦,回头证真是彼岸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第八章证体启用,妙用无穷
神道设教方便门,慈悲普度诸众生
返观一鉴悟真我,本来无缚亦无脱
回头识得本来面,在在处处体安然
万法起处即是真,诸法灭处即生处
事来则应过即休,无缚无脱过生活
神通妙用非奇特,看破幻相神自通

第九章唯心净土与健康人生
自心清净佛土净,清净无为大有为
济世利人超然情,超然情怀利群生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差别相上百千殊,归元至本一真心
平常胸怀平常事,人生无处不解脱

第十章佛教修行的一般原理
佛教修行的目标
净心的一般原理
禅宗的修行方法
净土宗的修行方法
密宗的修行方法
生活中的修行方法
消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