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中国的文学、教育与都市想像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中国的文学、教育与都市想像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26 5.7折 46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平原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4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平原 著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3111343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0页
  • 字数 33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当代中国文学学家文库
【内容简介】
《现代中国的文学、教育与都市想像》内容包括现代中国的文学、半部学术史,一篇大文章、新教育与新文学、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以及中篇:现代中国的大学教育、中国大学百年、大学之道、文学史视野中的“大学叙事”、当代中国人文学之“内外兼修”、现代中国都市研究、“五方杂处”说北京、城阙、街景与风情、长安的失落与重建等。
【作者简介】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与文字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第一、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大学何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等著作三十余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目录】
上篇现代中国的文学
半部学术史,一篇大文章
一、学者为何自述/5
二、自传与自定年谱/11
三、“我与我的世界”/17
四、“诗与真”的抉择/22
五、“忏悔录”之失落/28
六、“朝花夕拾”与“师友杂忆”/34
新教育与新文学
一、“虚文”之不可或缺/40
二、“文学史’’的意义/46
三、“桐城”与“选学”之争/48
四、作为知识生产的文学教育/51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
一、同人杂志“精神之团结”/63
二、“仍以趋重哲学文学为是”/70
三、以“运动”的方式推进文学事业/76
四、文体对话与思想草稿/87
五、提倡学术与垄断舆论/99
六、文化资本与历史记·ta/111
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
一、文体家的别择/122
二、论著、杂文与演讲/128
三、古书与口语的纠葛/133
四、直译的主张与以文言述学/137
五、文体的“抵抗”/145

中篇现代中国的大学教育
中国大学百年?
一、两种大学史/154
二、关于“旁采泰西”/158
三、关于“上法三代”/168
四、敢问路在何方?/176
大学之道
一、书院之远逝/179
二、借鉴书院的努力/181
三、书院在21世纪/190
文学史视野中的“大学叙事
一、大学历史与大学叙事/193
二、三闾大学与西南联大/196
三、两个北大的纠葛/20l
四、故事化了的“老大学”/20s
当代中国人文学之“内外兼修
一、日渐分裂的大学校园/211
二、大学扩招与“国学热”/216
三、素质教育与通识课程/225
四、学术工程与评审文化/233

下篇现代中国都市研究
“五方杂处”说北京
一、为什么是北京/243
二、作为旅游手册的北京/246
三、作为乡邦文献的北京/249
四、作为历史记忆的北京/251
五、作为文学想像的北京/254
六、作为研究方法的北京/257
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
一、在“记忆”与“忘却”之间/2G1
二、城市历史与文学想像/264
三、穿越诸多学科领域/266
四、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北京”/269
五、引而未发的“双城记”/272
城阙、街景与风情
一、帝国风云与个人游历/276
二、作为“景物”的宫阙/281
三、在禁苑与公园之间/285
四、日渐模糊的风俗画/292
五、十字街头的“巡警”/301
六、新学如何展开/307
七、观察、见证与遥想/315
长安的失落与重建
一、众说纷纭的“西安之行”/326
二、何处是长安/332
三、爱情、女性还是都城/340
四、可疑的“古都”情结/349
五、时间意识还是空间想像/356
六、如何“遥想汉唐盛世”/36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