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军事电影史(1905-2001)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军事电影史(1905-2001)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19.72 3.3折 60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边国立 著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4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边国立 著
  •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1
  • 版次 1
  • ISBN 9787106032951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7页
  • 字数 38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军事题材电影(以下简称为“军事电影”)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电影百年途程中一个必然现象。时代的变迁,是我们对军事电影百年回眸的社会历史基础。
边国立等编著的《中国军事电影史(1905-2001)》共五章节,内容包括从萌芽到发展:1949年前的中国军事电影(1905~1949)、时代的辉煌与历史的滞重:“十七年”中国军事电影(1949—1966)、泥泞中的生存:“文革”年代的军事电影(1966—1976)等。
【作者简介】
边国立,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多次担任全国全军影评大赛评委、全军电视金星奖评委,曾任全军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电影组主任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编委。
1991年,1999年、2001年三次被评为解放军艺术学院优秀教师。2003年获全军院校育才奖银奖,2006年获首批军队优秀科技干部岗位津贴,2008年获全军院校育才奖金奖。2008年被评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教员标兵,2009年被评为解放军艺术学院首批学科带头人。六次立三等功。
主要著作:《银屏的回声--边国立影视文论选》、《战争与和平--中国军事电影回眸》。
参与撰稿主要书目:《百部爱国主义影片》、《世界电影鉴赏词典》(三、四卷)《世界西部战争影片》、《艺术词典》、《银幕上的解放战争》,《光荣梦想——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10年轨迹》,《中国当代军旅文学50年》、《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1949-2000》、《全军文化工作教程》。
报刊发表文章、论文数百篇,40多次获奖。
【目录】
概述
第一章从萌芽到发展:1949年前的中国军事电影(1905~1949)
第一节中国军事电影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1905—1931)
一、从《定军山》开始:中国军事电影进入萌芽时期
二、早期的战争纪录片
三、早期形态战争片的基本主题
四、初步发展的军事电影
第二节军事电影进一步发展时期(1931—1936)
一、左翼电影运动影响下的中国电影界及抗战电影
二、“国防电影运动”的成果
第三节全面抗战时期的军事电影(1937—1945)
一、大后方抗战电影的实绩
二、上海“孤岛”时期的军事电影
三、香港的抗战电影
四、沦陷区的军事电影
五、根据地的军事电影
第四节战后时期的军事电影(1946—1949)
一、国统区的军事电影
二、解放区的军事电影
小结

第二章时代的辉煌与历史的滞重:“十七年”中国军事电影(1949—1966)
第一节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军事电影(1949—1952)
一、新中国军事电影的前奏
二、银幕上出现全新的“工农兵”形象
三、《南征北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的先声
四、“非主流”的军入主角形象受到遏制
五、新的创作力量的凝聚
第二节初步发展、获得新经验的军事电影(1953—1955)
一、军事/战争惊险片样式诞生了
二、民兵片、游击队片愈加丰厚
三、题材领域有所扩展
四、英雄战士形象塑造达到一个新高度
第三节继续发展中迎来高潮的军事电影(1956—1959)
一、题材领域继续拓宽及其特点
二、《上甘岭》:气壮山河的英雄诗篇
三、难忘“九九艳阳天”:战争年代的爱情记忆
四、献礼展映片添光彩
五、复转军人影片和复转军人形象批量出现
第四节风云多变:坎坷中前进的军事电影(1960—1966)
一、题材领域有新收获
二、体裁样式有新的发展
三、报仇主题继续升华并获得经典表现
四、“改造者”形象有生动表现
五、革命情感美和革命人情美得到表现
六、电影语言运用有了进步
七、军事电影创作的脚步迟滞下来
第五节充满时代感的“十七年”军事电影形态
一、大量拍摄战争片,努力记述中国武装革命斗争史
二、努力塑造英雄、模范形象
三、表达鲜明的意识形态指向
四、视听语言运用吻合时代语境
五、由朴素到矫饰感渐强的电影形态面貌
六、相对固定的叙事模式、特定的情境/场面和阵线分明的人物类型
第六节偏颇与禁忌
一、偏颇种种
二、禁忌重重
小结

第三章泥泞中的生存:“文革”年代的军事电影(1966—1976)
第一节风云突变,军事电影遭厄运
第二节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旗帜下
第三节“三突出”原则影响着军事电影形态
第四节“中性”作品中的军事电影
第五节《海霞》风波:个案中的历史沉思(代小结)

第四章从恢复到新的发展(1977—1989)
第一节徘徊中的努力(1977—1978)
第二节新的起步,新的探索(1979—1984)
一、呈现传统与创新并存的局面
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强劲涌现
三、时代主题的扣合与生活的深度拓展
四、“第五代”崛起于战争片
五、朦胧的娱乐探索
第三节主旋律、娱乐、探索多样化创作中的军事影片(1985—1989)
一、出现了历史题材巨片热
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出新篇
三、开始主动寻求娱乐品格的军事影片
四、探索潮中的军事影片新视角
五、军营生活影片的时代面貌和主题开掘
六、进入改革开放年代的复转军人形象
小结

第五章多样化时代的军事影片(1990一-2001)
第一节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长足进步
一、抓住契机,推出新作
二、全景式解放战争系列影片辉煌面世
三、重大革命历史战争影片的新视点
第二节军事电影形态发生多种变化
一、类型面貌趋向多样化
二、文化内涵的追求愈益彰显
三、真实美学与浪漫美学交叉融合
四、音乐语言更富创意
五、主体思考积极灌注到创作中
六、英雄形象多样化呈现
第三节国民党军队形象的进一步复杂化表现
第四节置身于更广阔社会环境中的军营生活片
第五节全面转型期的复转军人影片和复转军人形象
小结
结语
一、在历史和当下的交汇点把握、开拓军事电影的创作
二、军事电影创作需努力追求和达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和谐统一
三、中国军事题材影片创作要不断拓宽视野
四、回眸:问题和不足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军事题材影片片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