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之成殇——秦宋之间的疾病名义与历史叙事中的存在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疾之成殇——秦宋之间的疾病名义与历史叙事中的存在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47.54 4.9折 9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昊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6-13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昊 著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5
  • ISBN 9787532595211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其他
【内容简介】

  本书分十章,三个部分,其一讨论秦汉到中古的身体书写;其二讨论汉唐之间墓葬文书与隋唐长安的疾病书写;其三讨论墓志所见的晚唐饥馑与疾病。本书涉及的材料有简帛、墓志、镇墓文、衣物疏、医学文献到发病书,从时段上跨越整个中古,从内容上交叉涉入了疾病史、医疗史、身体史与政治史。

【作者简介】

  陈昊,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医疗史、中古史知名青年学者,屡获国际奖项。在《历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文史》《唐研究》《史语所集刊》《东方学报(Acta Orientalia academie)》《吠陀研究Vedic Studies》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疾病如何成为历史?

 

引言:辛追的血吸虫病与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的肺结核

 

第一节、“什么是疾病”的历史解答

 

第二节、以社会和文化超越回溯诊断?

 

第三节、全球史、DNA、出土文献与回溯诊断的“回归”?

 

第四节、疾病、历史实体性与重塑历史叙事的可能

 

第五节、本书的内容结构

 

“帝国”的凝视?

 

第二章 癃的歧义――秦汉时代国家与医学视野中身体的歧路

 

第一节、出土文献与“癃”的意涵

 

第二节、王制与方土――国家目光下身体的思想渊源

 

第三节、帝制中国的建立与身体状况的纳入

 

第四节、《封诊式》、令史与国家对身体的观察

 

第五节、文本和算术的运作

 

第六节、“癃”与“淋”――漫长的替换

 

余论:歧义的意义

 

第三章 制造三疾――从走马楼吴简中的身体记载到唐代《三疾令》

 

引言

 

第一节、户籍制度与身体的注定

 

第二节、国家目光与医学目光的相遇与歧路――弧⒅鬃愫徒牌的历史

 

第三节、从身体到身分

 

余论、制造三疾

 


 

      安静的“恐慌年代”?

 

第四章 模糊的“注”――汉唐之间的墓葬文书与注连出现的仪式语境

 

第一节、语境与仪式――汉魏解除镇墓文与模糊的意义

 

第二节、汉魏解除镇墓文的文本与仪式语境

 

第二节、“注”的衍生――敦煌地区解除镇墓文中的注病书写

 

第四节、仪式遗存与吐鲁番衣物疏中的“注”的消失?

 

余论:仪式文本中词汇的意义

 

第五章 仪式、身体、罪谪――汉唐间道教的上章仪式与注连

 

第一节、汉唐间道教上章仪式的历史与文本语境

 

第二节、上章、注连与冢讼

 

第三节、仪式、时空选择与身体

 

余论

 

第六章 若隐若现的城市中被遗忘的尸体?――隋代中期至唐代初期的疾疫、疾病理论的转化与长安城

 

第一节、辑录出的“疾疫时代”与言说的限度

 

第二节、疾病名义的追寻与疾病是谁的实体

 

第三节、抄撰的文本与疾病类别的整合

 

第四节、地域的语境:疾病、医者、医书的风土与若隐若现的城市

 

第五节、死亡的身体:被遗忘?

 

第六节、在城市中重思死亡的身体

 

第七节、余论:疾疫的叙事与城市中多样的话语

 

第七章 意义的破碎和重构――禁咒术、发病书和注连的转化

 

第一节、禁咒与注连――禁注术的文本和仪式

 

第二节、《发病书》中注病书写的遗痕

 

第三节、余论:在禁咒术与发病书之间:“恐慌年代”的终结?

 


 

      “沉默”的创伤?

 

第八章 石之低语――墓志所见晚唐洛阳豫西的饥馑、疾疫与创伤叙述

 

第一节、被记载的饥馑和被遗忘的疾疫

 

第二节、职责与自全――男性经历的叙述

 

第三节、“倾城之恋”――沈子柔和源匡秀的故事

 

第四节、信仰与情感――张留客和李管的故事

 

第五节、见证者和叙述者――创伤记忆的弥散和挪用

 

第六节、余论:沉默与言说之间的“创伤症候”

 

第九章 尾声:“谁”的留白――创伤、自我与历史叙事中的个体

 

引言、解读“沉默”

 

第一节、“谁”在写作?

 

第二节、“自我”、个体与创伤

 

第三节、信仰的叙事

 

第四节、人若全善,天必夺之

 

第五节、余论:留白与存在――另一种用知识讲故事的方式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