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主义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理性主义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14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中起 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1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中起 编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1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12100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7页
  • 字数 202千字
【内容简介】
  《理性主义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基于“理性主义范式转换”这一理论坐标,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从理论层面到实践视阈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与分析,旨在揭示哈贝马斯由“传统主体理性”范式转向“交往理性”范式背后所蕴含的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哈贝马斯的学术经历及思想历程

三、国外哈贝马斯研究概览

四、哈贝马斯研究在中国

五、相关研究评价

第二章理性主义的渊源及其历史演进

一、从笛卡儿到康德:现代理性主义的滥觞

(一)古希腊哲学:传统理性主义的缘起

(二)启蒙运动:现代理性主义的觉醒

二、康德理性批判:黑格尔的主体性反思

(一)康德哲学批判:理性对知性的超越

(二)理性的机巧:历史反思与自我反思

三、“后现代”的批判话语与理性主义的超越

(一)理性主体观的批判: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

(二)逻各斯中心主义批判:德里达的解构策略

第三章传统理性主义范式的危机及其转向

一、韦伯的理性化思想及其困境

(一)理性行为逻辑及其扩张

(二)社会的理性化过程

(三)理性化的困境及其反思

二、物化理论与功能主义的理性批判

(一)马克思主义的物化理论及其超越

(二)系统理论与功能主义的理性批判

三、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主义批判

(一)启蒙辩证法:技术一工具理性的反思

(二)从工具理性批判到文化意识批判

(三)艺术新潜能: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救赎

四、传统理性主义范式的反思与转向

(一)主体中心化理性:传统理性主义范式的危机

(二)交往理性范式:现代性的反话语

(三)走向“主体间性”:交往范式的理性内核

第四章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范式的出场逻辑

一、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范式的语用学基点

(一)西方“语言学转向”的线索分析与批判

(二)理性重建新模式:规范语用学的内在功能

(三)言语“有效性主张”与交往模型的构建

二、“生活世界”:交往理性范式的规范基础

(一)交往境域的构建:现象学生活世界批判

(二)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结构与功能

(三)交往范式生成:基于“生活世界”的理性潜能

三、生活世界理性化与殖民化:双层社会解释架构

(一)双层社会解释架构下的“生活世界殖民化”

(二)交往行为合理化与重建“生活世界”

四、话语伦理与公共领域的重建:社会交往合理化的路径

(一)话语伦理学:建构共同的社会规范

(二)公共领域的重建:走向社会交往合理化

第五章现代性规范基础的重建:交往范式的理性潜能

一、交往理性范式: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重建

(一)交往理性:主体间的规范性基础

(二)“规范”指向的生产范式批判:与马克思的对话

(三)走向交往范式:社会批判理论的内在超越

二、从理性的批判到文化的批判:交往理性的社会文化自觉

(一)“内在规范”的转换:技术文化的分析与批判

(二)多元文化共识重建:交往理性的社会文化自觉

三、重建现代性:交往理性的“规范”潜能

(一)谨慎的普遍主义:现代性交往理论的基本预设

(二)重建启蒙理性:哈贝马斯对后现代的回应

(三)现代性危机的出口:交往范式的理性反思

第六章理性主义范式转换的当代价值

一、反思与重构:理性主义范式转换的方法论意义

(一)重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方法

(二)与批判理性主义及哲学解释学的论战

(三)基于交往理性的批判理论:解释学转向的方法论价值

二、交往理性范式的实践面相:通向“话语民主”之路

(一)话语伦理的普遍主义立场

(二)制度化的商谈:政治公共领域的交往权力

(三)话语民主的实践意旨及其当代价值

三、新的理性反思视角:交往理性范式的中国语境及其当代启示

(一)“交往理性”内在价值诉求: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整合

(二)国家一社会的双向互动:中国式“公共领域”的成长

(三)话语商谈:破解转型期中国社会秩序的张力与失范

第七章余论

一、关于“交往范式”与“生产范式”

二、关于话语伦理与社会正义

三、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