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孩子的博物文化课:文物里的黑科技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给孩子的博物文化课:文物里的黑科技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23.76 6.0折 39.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邱敬媛 编著;后晓荣 主编;后晓荣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09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邱敬媛 编著;后晓荣 主编;后晓荣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8094875
  • 定价 3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132页
  • 字数 120.000千字
【内容简介】
一个擅长制造“奇迹”的民族,随处可见的一件简单物品中蕴含着大智慧,这展现了古代中国“黑科技”的魅力。《给孩子的博物文化课:文物里的黑科技》讲述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创造了无数令后人称奇的作品。有的构思巧妙,如古老的微型空调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借助力学的原理,无论球体如何转动,里面香料都不会洒出;有的巧夺天工,如发掘于东汉晚期大型砖室墓的铜奔马,大胆地让马的右后蹄踏在一只凌空飞翔的鸟身上,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有的别出心裁,如用于计算道路里程的记里鼓车,每行驶一里路,车上的木头人都会自动敲一下鼓,堪称是古代最早的机器人。此外,还有像透光铜镜、素纱褝衣、长信宫灯、游标卡尺等这些在今天看来仍然先进的产物。翻开此书,这些古代科技跨过世事变迁,逾越千年向我们走来,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2000年前的产物亲切得如同身边旧物。
【作者简介】
后晓荣,江西南昌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田野考古队领队,伯明翰大学、剑桥大学和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学科知识结构较为完整,具有历史、古文献、考古、文物、历史地理等多学科教育背景和研究能力,同时具有多年一线田野考古工作经验和文物鉴定能力。近年来主要利用考古文物资料从事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研究方法。出版作品有《科学发现历史——科技考古的故事》《秦代政区地理》《战国政区地理》《悠悠集——考古文物中的战国秦汉史地》《穷穷集——古代文物与历史文化研究》等。邱敬媛,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考古,曾发表文章《新疆地区汉晋丝织品中的翼兽形象分析》 《从美术角度考证大地湾地画的巫术含义》。曾获中沅杯·吴哥文化高校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源流·首届高校学生文化遗产创意设计赛二等奖。
【目录】
一、奇妙的平衡之术——“马踏飞燕”铜奔马001

二、神奇的魔镜——西汉透光铜镜007

三、最早的游标卡尺——东汉铜卡尺013

四、最早的计程车——记里鼓车019

五、大秦帝国的色彩——中国紫之谜024

六、时光的穿梭机——战国水晶杯032

七、最早的活环工艺——曾侯乙玉佩037

八、古老的微型空调——卧被铜香囊041

九、漂洋过海来看你——水密隔舱048

十、世界最轻的衣服——素纱襌衣056

十一、骑兵的秘密武器——马镫062

十二、简牍中的计数术——九九乘法口诀068

十三、一泉吐白玉,万里走黄金——采盐技术074

十四、古代的“冰箱”——冰鉴079

十五、古代计时器——汉代铜漏085

十六、古人也环保——长信宫灯 092

十七、使用千年的水利机械——翻车097

十八、木构建筑的精髓——榫卯技术104

十九、传播文明文化的技术——造纸术11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