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治理中的佛教与国家(1895-1927)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治理中的佛教与国家(1895-1927)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74.48 5.8折 12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效正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6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许效正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1
  • ISBN 9787520348522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清末以来,由于各地官绅大肆征用各类庙产,佛教与国家关系逐渐紧张。民国建立后,各地僧人根据《临时约法》的基本原则,采取社团运作的合法手段,与北洋政府进行了激烈博弈,迫使当局就佛教社团的性质与权利义务、佛教寺产的所有权归属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逐渐形成《寺院管理暂行规则》(1913)、《管理寺庙条例》(1915)及《修正管理寺庙条例》(1921)等法律法规,中国佛教管理政策发生历史性变革,佛教与国家的紧张关系得以全面缓和。本书以清末民初的社会剧变为背景,对清末民初时期佛教与国家关系由基本和谐到全面恶化再到重新建构的过程进行了全面研究和系统梳理。

 


【作者简介】

许效正,河南汤阴人,历史学博士,安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兼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宗教问题研究基地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清末民初的国家与社会”。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末民初佛教社团研究(1895—192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末民初佛教与政府关系研究(1895—1927)》和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项目《社会剧变中的佛教与国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洋集团与近代社会变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末新军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袁世凯年谱长编》。在《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宗教学研究》《史学月刊》等期刊发表论文22篇。

 


【目录】

绪论()

 

基本思路()

 

研究状况()

 

主要观点()

 

第一章 传统社会的佛教与国家()

 

第一节  历代王朝的佛教管理制度()

 

第二节  佛教的护国思想与实践()

 

第三节  乡村社会的和谐绅僧关系()

 

小结()

 

第二章  晚清社会剧变与佛教的严重危机()

 

第一节  晚清社会变革对佛教的影响()

 

第二节  庙产兴学运动对佛教的严重冲击()

 

小结()

 

第三章  杭僧附日及佛教与清廷关系的全面紧张()

 

第一节  杭僧附日事件的概况()

 

第二节  关于日僧在华传教权的交涉()

 

第三节  清廷佛教政策的调整()

 

小结()

 

第四章  僧人反抗及佛教与清廷关系的全面恶化()

 

第一节  僧人的请愿活动()

 

第二节  僧人的泄愤毁学事件()

 

第三节  僧人的反自治运动()

 

小结()

 

第五章  民国初建与佛教处境的复杂化()

 

第一节  破除迷信运动对佛教的伤害()

 

第二节  政府要员对佛教的友好态度()

 

第三节  《临时约法》的颁布与佛教处境的改善()

 

小结()

 

第六章  佛教与国家关系的重新建构()

 

第一节  佛教人士的合法抗争()

 

第二节  袁世凯政府对佛教寺产所有权政策的规范()

 

第三节  对中华佛教总会的整治和打压()

 

小结()

 

第七章  佛教与国家关系的持续改善()

 

第一节  北洋政府佛教管理政策的逐渐完善()

 

第二节  佛教人士对北洋政府庙产管理政策的态度逐渐好转()

 

第三节  《修正管理寺庙条例》的执行情况()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