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古汉语语法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上古汉语语法研究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35.85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有国 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02-02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18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方有国 著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出版时间 2002-02
  • 版次 1
  • ISBN 9787806593295
  • 定价 23.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4页
  • 字数 220千字
【内容简介】
所谓新路子、新方法,其实就是许多人都常说过的历史比较法。这个方法并不新,20世纪在中国音韵学的研究中,已经显示出威力。在神秘深奥的傅统音韵学的基础上,用这种方法创建成一门真正的科学

  用历史比较法研究汉语法,应该怎样做,我曾经过多年思考,并同几位同志讨论过。我认为:

  第一,研究汉语语法要把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结合起来,在操作时二者又要严格加以区别。

  第二,方言中的语法材料需要大力发掘,应用于历史比较研究。方言是历史演变中的活化石,可以弥补历史文献资料的严重不足。如果这项材料充分发掘利用起来,可以使语法研究的面貌大为改善。

  第三,利用汉藏语系亲属语言的语法同汉语作比较,是另一条新路子。

  第四,要充分继承傅统语言学研究的成果,要充分掌握文献资料。中国的傅统语法学包括在文字训诂学中,《苍》《雅》之学是研究中国语法学(包括语言学)的基础。这个基础打不好,不中能出高水平的成果。
【目录】


上古“为”尾句的演化

古汉语“为”字被动句结构考辩

论“有以”“无以”的形成和结构关系

上古汉语“所”字与所字结构再研究

释“逌”“攸”兼释其指代义的来源

释“者”“诸”兼释其指代义的来源

上古汉语“者”字词性与功能再研究

先秦汉语“之”字的语法作用及其发展

古汉语言谓问“而”字研究

《诗经》虚词“止”复议

《诗经》虚词“式”辩释

《诗经》“数+斯+名”结构辨析

以“A为B”变换结构说略

“有”“为”代词用法再探讨

“之”“无”活用浅议

《讑语》“斯”字的词性和用法——与宗傅壁先生商榷

《孟子》虚词“舍”新解

《荀子》“而为”辨析

“何命焉为”语法分析商榷

“莫之或止”解

  《汉语大字典》虚词训释辨证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