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38.58 5.6折 69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窦可阳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4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窦可阳 著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1722744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347页
【内容简介】
《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以中国传统的象思维为参照系,深入探讨了接受美学理论的“中国化”问题,其目的是在前人的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推进接受美学的“中国化”研究,在生命美学的层面上找寻到两种理论体系的深度契合点,并以《周易》经传接受、李白诗歌对《庄子》的接受以及《文心雕龙》的接受之链等三个典型的接受范例为切入点,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进一步演绎和阐发笔者对接受美学“中国化”的具体想法。总的说来,接受美学虽然是一个纯粹西方文化背景的理论体系,但是它在生命美学的层面上与中国传统的象思维找到了终极的契合点,在具体的理论展开过程中又颇有相印证之处。此问题的解决,既有助于我们拓展今后接受研究的思路,也可以为很多学界公案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作者简介】
窦可阳,文学博士,任教于吉林大学文学院,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西比较文论和周易美学。2009年以来,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先后在《社会科学战线》、《文艺争鸣》、《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孔子研究》、《周易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加〕《加拿大比较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十余篇,参与撰、译《周易经传美学通论》、《批评之后》等专著多部。
【目录】
序张锡坤1

序李春青7

绪论

上编争鸣与和合

第一章象思维通说

一本真之我:“概念”与“概念思维”

二生生之象:“原象”与象思维

三整体直观:象思维之运思

四同归殊途:象思维的包容性

第二章接受美学初探本

一接受美学: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二期待—视野:接受美学的读者之维

三召唤—结构:接受美学的本文观

四对话—交流:生命的交融与阐释的循环

第三章接受美学与象思维

一述要:接受美学“中国化”的历程

二反思:接受美学的“中国化”

三自觉:象思维学理体系的形成

四契合:接受美学与象思维

五融汇:中国接受批评体系之建构

下编融会与生发

第四章论《易传》对《易经》的接受

一“易与天地准”:作为接受本文的《易经》

二“生生之谓易”:“意”层面上的经传接受

三“尽意莫若象”:“象”层面上的经传接受

四“吉凶存乎辞”:“言”层面上的经传接受

第五章从《易传》到《文心雕龙》

一自然之道:《文心雕龙》的美学来源

二象外之隐:“隐秀”与易学

三取类感通:“物色”对《易传》的接受

第六章李白诗歌对《庄子》的接受

一不言之言:作为接受本文的《庄子》

二定向与创新:李白对《庄子》的期待视野

三雪泥鸿爪:李白诗歌对《庄子》的直接接受

四历史之链:李白诗歌对《庄子》的间接接受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