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文化建设创新的浙江探索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地名文化建设创新的浙江探索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30.96 8.6折 36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浙江省民政厅、浙江大学跨文化与区域研究所 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2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浙江省民政厅、浙江大学跨文化与区域研究所 编
  •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8755502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7页
  • 字数 2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地名文化建设创新的浙江探索》由三块内容构成:一是学理篇,地名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二是实务篇,地名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内涵;三是案例篇,地名文化与社会治理以及各行各业的跨界实践案例。学理篇为地名文化的理论模式探讨,对认识地名文化与地名文化实践具有基础理论意义;实务篇为地名文化工作方略,也就是从地名管理部门角度出发,理解地名文化涉及的方方面面,以及与一般地名管理的区别。案例篇立足社会层面,探索地名文化与各行各业之间的互动实践内涵。
  《地名文化建设创新的浙江探索》有三个目标读者群:一是各级政府,尤其是民政系统内的地名管理与文化建设工作者;二是与地名相关的各行各业人士,包括城乡规划、城市管理、遗产管理、旅游与文化产业、教育等人员;三是从事人文地理学、遗产学和地方志研究的学者和学生。
【目录】
学理篇
地名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模式
1  地名文化研究概述
1.1  近代地名文化研究回顾
1.2  “文化”再认识
1.3  地名文化、地名历史和地名遗产的区别
2  地名之“地”
2.1  地,是将语词文化变成现实的落脚点
2.2  地,是将词语转化为物质存在的能动体
2.3  地,是将过去变成当下传于后世的节点
3  地名之“名”
3.1  名的共时与历时语义
3.2  名,是地方文脉的锚
3.3  名,有一个历史的“谱系”
3.4  名,受制于特定时代话语域
4  地与名互动:在地文化
4.1  地与名的文化转化
4.2  地名文意与地名故事
4.3  山川城郭因地名而成为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
5  地名文化工作的浙江模式
5.1  地与名的转化实践
5.2  地名拉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5.3  服务各行各业的文化实践

实务篇
地名文化建设方略
1  有名必有义:地名文化治理
1.1  “名、义”考
1.2  通名与地域文化治理
1.3  以“礼义”立地名规范
2  文化区划与地名文化共同体
2.1  文化边界与区域协同
2.2  文化区划与地名文化共同体:“扬州”为例
3  地名的“在地”文化传播
3.1  “风草论”在地传播说
3.2  风行地上:《恋恋西塘》开启地名文化传播新模式
4  地名文化标识系统
4.1  地名标志与地名文化标识的区别
4.2  文化标识系统:树之风声
4.3  浦江郑义门:表厥宅里
5  文与献互征:地名文化叙述
5.1  地名文化叙述的意义
5.2  文献互征:地名文化叙述过程
5.3  地名文化叙述案例:衢州“信安陈氏墓庙”

案例篇
地名文化跨界实践
1  地名与民政事业的文化转向
1.1  民政是一项“在地”事业
1.2  以地名文化为“婚登”注入礼仪:析《云在树上》
1.3  前世今生“百岁里”,侍亲奉养愉色间
1.4  地名与养老:孟郊祠与莫干山老年乐园
2  地名与城市空间治理
2.1  杭州国际大都会战略
2.2  地名文化在城市空间的叙述
2.3  地名与城市文脉接续:衢州水亭门
3  大地正名与历史回声
3.1  文、献视角下的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村)认定
3.2  乡村记忆与自然景观:杭州西山地名考
3.3  《大地有名》为大地书写文义、激发乡愁
4  地名与地方精神激活
4.1  城市发展与记忆修复:落马营案例
4.2  吴越大地精神:地名文化博物馆
总结与建言
主要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