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性情论史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性情论史

正版现货,品相完好,套书只发一本

160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育良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30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育良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5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88365
  • 定价 3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8页
  • 字数 336千字
【内容简介】
从原始宗教神雾中逐渐步出的中华先民的原初情感,经由孔子,流转为人伦日用的道德情感。20世纪90年代,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等先儒文献重见天日,使性情论思想第一次向世人揭开了自己的早期神秘面纱。嗣后经由苟子到汉代以后,性情论从性、情相生相因逐步流转为性、情二元对应或对立的状态。而宇宙阴阳论、佛学、理学和西方哲学也以直接的或颇为曲折的方式影响于性情论思想的演变或诠释过程中。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围绕性情论话题展开的思考,一方面以“情”激活了传统思想中某些已失去活力的部分,一方面又十分警惕非理性的情、欲可能走向自由无限性的倾向。本书特别拈出“道始于情”、“情生于性”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先秦与秦汉以后性情论的基本形态.尝试对它们作一学术流变史的会通贯释。这种努力可能有助于促动学者重新检视传统人性论内部结构的变化,为传统儒家思想的伦理基础重新定位,并包孕了平衡当代新儒家学者过度集中在心、性等概念上的诠释策略。
【作者简介】
马育良,1949年生于天津,安徽六安人。现供职于皖西学院皖西文化艺术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在《中国哲学史》《学术月刊》《社会科学》《孔子研究》《文化中国》(加)《伦理学研究》等海内外三十多家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多篇,独撰或合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性情论是传统中国哲学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话题 

 第二节 中国性情论史研究的学术思考

 第三节 中国性情论史研究的思路、方法及材料取用

上编 先秦诸子的重情思想与性情观

 第一章 儒家情感思想的道德人伦化——以《论语》为中心

  第一节 先民神性思维中的情感因素

  第二节 先秦儒家思想的情感性特征

  第三节 从《论语》看孔子思想的情感性

 第二章 郭店简书儒家作者的重情思想与性情观

  第一节 先秦儒家文献“情”字释诂

  第二节 郭店简书儒家作者言说中的重情

  第三节 郭店简书儒家作者言说中情的特征

  第四节 “情生于性”

  第五节 “道始于情”

  第六节 郭店简书儒家作者性情观的某些素朴性表现

 第三章 孟子的即心言性言说及其思想的情感性

  第一节 孟子的即心言性言说

  第二节 孟子言说中的情感灌注了更多的社会道德理性

  第三节 “保民而王”——关于孟子思想之情感性的个案研究

 第四章 苟子的性情观及其相关思想

  第一节 荀子言说中的情与性、欲、心

  第二节 荀子言说中情的特征

  第三节 荀子言说中的情与礼乐

  第四节“称情而立文”说与古代人文主义

  第五节 性情观在先秦思想史上的开展

下编 汉以后思想家的性情论

 第五章 汉代思想家的性情论——以董仲舒为中心

  第一节 董仲舒的性情论

  第二节 《淮南子》中的性情观

  第三节 董仲舒影响下的汉儒性情关系说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思想家的性情论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思想家的性情关系说

  第二节 韩愈的性情三品说

  第三节李 翱的性情论思想

 ……

余论 话题将延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