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计算机网络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15.6 6.5折 24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国新、吉逸 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27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国新、吉逸 编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12
  • 版次 1
  • ISBN 9787040132939
  • 定价 2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0页
  • 字数 4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计算机网络》由浅入深地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介绍了当前常用的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的实际应用,反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些最新发展。本书概念准确、内容新颖、图文并茂。

  《计算机网络》共九章,分别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通信原理、网络体系结构、常用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Internet及其应用技术、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或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同时,本书还可与国家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项目“计算机网络”结合使用。

【目录】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1 按跨度分类

1.3.2 按拓扑结构分类

1.3.3 按管理性质分类

1.3.4 按交换方式分类

1.3.5 按网络功能分类

1.4 网络通信协议概念

1.4.1 通信进程

1.4.2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结构

1.4.3 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1.4.4 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举例

思考题

第二章 网络通信基本原理

2.1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2 信道

2.3 信道带宽和信道容量

2.4 调制解调器

2.4.1 调制解调器的作用

2.4.2 调制的方法

2.4.3 组合调制

2.4.4 信道传输速率与调制速率的关系

2.4.5 调制解调器(Modem)的选择和应用

2.4.6 用户利用电话拨号上网

2.5 编码/解码

2.6 传输编码

2.6.1 字符编码

2.6.2 通信编码

2.7 传输方式

2.7.1 并行传输

2.7.2 串行传输

2.7.3 同步传输

2.7.4 异步传输

2.7.5 同步技术

2.8 传输形式

2.9 传输差错处理

2.9.1 反馈重传法(ARQ)

2.9.2 停—等协议

2.9.3 滑动窗口协议

2.10 常用检错码

2.10.1 检错码的构造

2.10.2 奇/偶校验码

2.10.3 正反码

2.10.4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2.11 传输控制规程

2.11.1 面向字符型的传输控制规程

2.11.2 面向比特型的传输控制规程

2.12 多路复用与集中传输

2.12.1 多路复用

2.12.2 集中传输

2.13 数据交换

2.13.1 线路交换

2.13.2 报文交换

2.13.3 分组交换

2.13.4 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比较

2.14 数据报和虚电路

2.14.1 数据报(Datagram)

2.14.2 虚电路(VirtualCircuit)

2.14.3 数据报与虚电路比较

思考题

第三章 网络体系结构

3.1 OSI基本参考模型

3.1.1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概述

3.1.2 标准化组织

3.1.3 我国的国家标准

3.2 OSI/RM的设计原理

3.2.1 分解

3.2.2 抽象

3.2.3 OSI子模块(层)划分的原则

3.2.4 OSI的层次

3.2.5 OSI基本参考模型示意图

3.3 OSI层与层之间的通信

3.3.1 OSI层的基本概念

3.3.2 OSI服务原语

3.3.3 OSI层间通信

3.3.4 OSI数据交换

3.3.5 OSI数据传输方式

3.3.6 OSI/RM的物理映射

3.4 物理层

3.4.1 物理层功能

3.4.2 物理层服务

3.4.3 物理层协议

3.4.4 物理设备之间的连接

3.4.5 RS232物理接口

3.5 数据链路层

3.5.1 基于物理层的问题

3.5.2 数据链路层功能

3.5.3 数据链路层服务

3.5.4 数据链路层协议

3.5.5 多链路规程(MLP)

3.6 网络层

3.6.1 基于数据链路层的问题

3.6.2 网络层功能

3.6.3 网络层服务和协议

3.6.4 网络地址和路由选择

3.6.5 数据链路的复用

3.7 运输层

3.7.1 基于网络层的问题

3.7.2 网络类型

3.7.3 运输层功能

3.7.4 运输层服务

3.7.5 运输层协议

3.8 会话层

3.8.1 基于运输层的问题

3.8.2 会话层功能

3.8.3 会话层采用的技术

3.8.4 会话层服务

3.8.5 会话过程控制

3.8.6 会话层数据交换的过程

3.9 表示层

3.9.1 基于会话层的问题

3.9.2 表示层功能

3.9.3 表示层举例

3.10 应用层

3.10.1 应用层的目的

3.10.2 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

3.10.3 虚拟终端(VT)

3.10.4 电文处理系统(MHS)

3.10.5 电子数据交换(EDI)

3.11 其他网络体系结构与OSI/RM的对应关系

3.11.1 TCP/IP协议集

3.11.2 IBMSNA体系结构

3.11.3 Netware体系结构

3.11.4 WindowsNT/2000体系结构

思考题

第四章 局域网

4.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4.1.1 局域网的特性和特点

4.1.2 拓扑结构和局域网的组建

4.1.3 传输媒体

4.1.4 传输技术

4.1.5 实际距离和传播距离

4.1.6 站地址

4.1.7 局域网的逻辑结构

4.1.8 局域网工作原理

4.2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4.2.1 CSMA/CD帧格式

4.2.2 CSMA/CD帧的最小长度要求

4.2.3 数据帧实际传输时间的估算

4.2.4 CSMA/CD工作过程

4.2.5 CSMA/CD的特点

4.3 以太网

4.3.1 以太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4.3.2 基于共享式集线器(HUB)的以太网

4.3.3 基于交换式集线器(Switch)的以太网

4.3.4 基于全双工交换机的以太网

4.3.5 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

4.3.6 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

4.3.7 万兆以太网(10GigabitEthernet)

4.3.8 各种以太网技术性能比较

4.3.9 双绞线的连接

4.4 令牌总线网

4.4.1 令牌总线网工作原理

4.4.2 令牌总线网数据帧的一般格式

4.4.3 令牌总线网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

4.4.4 令牌总线网的令牌维护

4.4.5 令牌总线网的特点

4.4.6 ARCNet

4.5 令牌环网

4.5.1 令牌环网工作原理

4.5.2 令牌环网的MAC帧格式

4.5.3 令牌环网工作过程

4.5.4 令牌环网的特点

4.5.5 IBM令牌环网

4.6 时间片环

4.6.1 时间片环的基本原理

4.6.2 时间片环的数据帧格式

4.6.3 时间片环工作过程

4.6.4 时间片环的特点

4.7 光纤分布数字接口(FDDI)

4.7.1 FDDI的特点

4.7.2 FDDI的主要技术指标

4.7.3 FDDI的故障处理

4.7.4 FDDI的物理层

4.7.5 FDDI的数据链路层

4.7.6 FDDI的工作原理

4.8 无线局域网

4.8.1 无线局域网传输方式

4.8.2 无线局域网工作方式

4.8.3 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

4.8.4 无线联网标准

4.8.5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4.9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4.9.1 LLC/网络层接口服务规范

4.9.2 LLC/LLC对等协议规程

4.9.3 LLC/MAC接口服务规范

思考题

第五章 广域网

5.1 广域网概论

5.2 SONET/SDH

5.2.1 SDH的提出

5.2.2 SDH原理

5.2.3 SDH帧结构

5.3 数字数据网(DDN)

5.3.1 DDN的特点

5.3.2 DDN的缺点

5.3.3 DDN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

5.4 分组交换数据网络(X.25网络)

5.4.1 x.2 5网络的组成

5.4.2 X.2 5.网络的编址方式

5.4.3 x.2 5端用户系统

5.4.4 x.2 5网络的特点

5.5 帧中继网络

5.5.1 帧中继的原理

5.5.2 帧中继的帧格式

5.5.3 帧中继网络的特点

5.5.4 帧中继网络的发展

5.6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5.6.1 ISDN概述

5.6.2 ISDN的组成

5.6.3 ISDN的接入速率

5.6.4 基本速率接口BRl分析

5.6.5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5.7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5.7.1 ADSL的基础知识

5.7.2 ADSL技术的特点和业务功能

5.7.3 ADSL的安装

5.7.4 ADSL技术与其他常见接人技术的对比

5.8 异步传输模式(ATM)

5.8.1 ATM的提出

5.8.2 ATM交换

5.8.3 ATM网络环境

5.8.4 ATM的特征

5.8.5 ATM体系结构

思考题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互联

6.1 网络互联概述

6.1.1 网络互联的目的

6.1.2 网络互联的优点

6.1.3 网络互联准则和应考虑的因素

6.1.4 网络互联部件

6.2 转发器(Repeater)

6.2.1 转发器的功能

6.2.2 转发器的工作过程

6.2.3 集线器(HUB)

6.3 网桥和交换机

6.3.1 网桥的体系结构

6.3.2 网桥的常用场合

6.3.3 网桥的特点

6.3.4 网桥的路径选择

6.3.5 网桥的应用——以太网交换机

6.4 路由器(Router)

6.4.1 路由器的体系结构

6.4.2 路由器的功能

6.4.3 路由器的特点

6.4.4 路由器与网桥的异同

6.4.5 路由器的用途

6.4.6 广域网路由器的配置实例

6.5 两层交换和三层交换的概念

6.5.1 两层交换

6.5.2 三层交换

第七章 Internet技术及应用

第八章 网络管理

第九章 网络安全

附录 缩略词解释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