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层油气藏的形成机理:以渤海油区为例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浅层油气藏的形成机理:以渤海油区为例

16.68 2.8折 60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建平 著;邓运华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25

旧书香书城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建平 著;邓运华
  •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2168919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铜版纸
  • 页数 177页
  • 字数 310千字
【内容简介】
浅层油气藏是指下生上储,烃源岩深而油气层浅,油气经过了长距离垂向运移而形成的油气藏。本书以渤海油区为例,从沉积、构造、油气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等方面探讨了浅层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其中,详细论述了凹陷下组合富集型、凸起上组合富集型和凹陷一凸起上、下组合平均富集型的油气差异聚集理论;断裂一砂体油气运移“中转站”的新模式;高能富砂与低能贫砂三角洲形成机理及判别新方法;地层一断层组合控制浅层富集部位,临界盖层质量控制浅层油藏商业性;小凸起上的大背斜是形成新近系油田的理想配置等,从诸多因素评价了晚期强烈断层活动对浅层油气藏形成的作用。 

  本书可供从事石油地质方面的中高级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石油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石油地质背景

  第一节 古近系构造

    一、凸起特征

    二、凹陷特征

    三、断层特征

  第二节 古近系沉积

   一、始新世沉积

   二、渐新世沉积

  第三节 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环境及特征

    一、粒屑白云岩的形成环境

    二、粒屑白云岩的物理特征

    三、生物碎屑白云岩的地震反射特征

  第四节 古近系三角洲沉积及储层特征

    一、物源及水动力条件是控制三角洲砂岩含量的主要因素

    二、判断高能富砂和低能贫砂三角洲的主要标志

  第五节 古近系烃源岩

    一、沙四段烃源岩

    二、沙三段烃源岩

    三、沙一段烃源岩

    四、东三段烃源岩

    五、凹陷评价

  第六节 古近系及潜山油气藏

    一、披覆背斜油气田

    二、断块油气田

    三、断鼻油气田

    四、地层-岩性油气田

    五、潜山油气田

第二章 新近系构造特征

  第一节 构造区划

    一、张性断层弱活动区

    二、张性断层强活动区

    三、张-扭断层强活动区

 第二节 构造演化

    一、弱张应力区构造演化

    二、强张应力区构造演化

    三、强张-扭应力区构造演化

 第三节 断层特征

    一、断层力学性质

    二、断层展布

    三、断层级次

  第四节 断层与油气

    一、断层对油气藏形成的正面作用

    二、断层对油气藏形成的负面作用

第三章 新近系沉积特征

  第一节 沉积背景

    一、渤海海域及围区基岩类型及分布

    二、渤海周缘的水系

  第二节 地层层序

    一、岩石地层

    二、生物地层

    三、年代地层

    四、层序地层

    五、与邻区的对比关系

  第三节 主要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类型

    一、渤海海域新近系存在湖泊沉积

    二、主要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类型

  第四节 沉积演化与沉积体系分布

    一、沉积环境及其变迁

    二、沉积体系分布

    三、沉积演化

第四章 新近系油气藏特征

  第一节 披覆背斜油气藏

    一、蓬莱l9—3油田

    二、曹妃甸1 1—1油田

  ……

第五章 新近系成藏的主控因素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