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籍,光绪进士,考古家、收藏家、书法家丁麟年书法对联(单联)
¥
4880
七五品
仅1件
题名丁麟年
年代光绪 (1875-1908)
类别水墨(黑白)
材质金笺纸
装裱形式扇面
尺寸1 × 1 cm
款识钤印丁麟年
上书时间2023-09-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七五品
- 商品描述
-
包老,保真,立轴装裱,现存下联。画心规格30*133厘米,品相如图(画心品相不错,清末民国时期原装裱,上有撕裂,可以另揭裱)。丁麟年生于1870年,卒于1930年,字绂宸(绂年),号幼石、移林。考古家、收藏家、书法家。光绪年间进士,天资聪颖,爱文好学,自幼承受严格的庭训及正规家学教育,4岁诵读诗文,书写篆隶。19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历任户部郎中,嗜金石,收罗颇富,与盛昱,王懿荣等交善。历任兴安府(今陕西安康)知府等职。1912年,由陕西弃官回归故里。民国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工书,精研三代钟鼎汉魏碑蝎,晚年篆书尤精,为一代书法名家。他一生治学严谨、为后人开辟了治学之路。
1929年,因病辞职,移居青岛。次年病逝,终年61岁。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日本逼签《马关条约》,激起全国人民反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在京应试之举人1300余人,联名到都察院上书,提出变法主张。是时,丁麟年正居北京,虽已成进士,供职户部,但对公车上书非常赞同,支持康梁正义行动。因当时户部尚书翁同龢是丁麟年中举之主考官,故与之相识,交往甚密。翁同龢倾向维新,丁麟年亦受维新思潮影响,政见与康梁相同。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梁出走,丁麟年以资助之。民国初年,康梁回国,康与先生在济相见,同拍照片,留为纪念。违清令不查哥老会
辛亥革命前夕,当地哥老会异常活跃。清政府敕令禁止,对会首严惩不贷。丁麟年却令会首胡云山前来府衙,对他说:“我不管你在不在哥老会,我主要看你对百姓有没有害处……”尔后,对胡不但不加惩处,反而放他回去。丁麟年向朝廷提出辞呈,未得批准,屡辞,均未准。当地军民亦再三挽留,并请继续留任。他即以“老母年迈多病,二十年来,门闾望切,朝夕盼归”亟辞之,朝廷始允准他返里。行前,当地百姓与革命军官员均纷纷宴请。同僚徐世昌当时正任“大总统”,劝他出庐就任上海道(上海市长),他当面拒辞。1920年(民国九年)2月,丁麟年就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上任后,即着手整顿、清理、编排馆内所藏图书文物,并为该馆搜集到许多出土文物,如铜器、陶器、汉画石刻等,均分类鉴定与考证;并搜集珍贵图书286种、6875册。其中明刻精本颇多,清刻各亦皆精刻初印,宋元旧籍及抄校善本有40余种,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其后,他又多次为省图书馆收进各种精刻版本,成套书籍也不少,主要有《十三经》、《山东考古录》、《春秋大事表》等。他极力搜集省内乡贤书画,以有限的经费,收集尽多的作品。所收字、画,必加详细考证,分辨真伪,收馆者皆属真品。对省图书馆所藏历代各家考古著录,尤其历代传世珍贵文物,他都分别进行鉴定与考证。由于多次增置书籍,数量庞大,急需重新整编,便嘱同邑馆员丁准夫着手进行整理,使新旧藏书、文物条理井然,体例为之一新。丁麟年的书法研究也颇有功力,堪称独树一帜。他对历代碑帖研磨颇深,尤其汉代隶书碑帖收藏颇丰,如史晨、礼器、曹全、乙瑛与张迁等多种,其中最爱书写者为前三部,也是他善书成名的主要碑帖。他善于自撰联文,书成字画,如“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等,也有从《兰亭集序》等名文中集录而成的。
一门三进士
丁麟年一门父子三进士,家有李鸿章所书“一门三进士”匾额。
治学著述
丁麟年一生著述很多,主要有《林馆吉金图录》、《栘林馆丛书》、《三代名器文字拓片集录》、《日照丁氏藏器目》、《出土文物分类集录》、《山左乡贤书画甄录》、《殷周铭器考证》等。是当时有名的收藏家、考古家和书法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