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政治的理论研究
  • 美国政治的理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美国政治的理论研究

16 4.0折 40 九品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倪世雄、赵可金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印刷时间2014

装帧精装

货号115

上书时间2023-02-15

圣人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倪世雄、赵可金 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1
  • 版次 1
  • ISBN 9787309109757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0页
  • 字数 23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美国政治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政治形态,在建国两百多年的时间内,美国政治保持了很大程度的连续性,也产生了具有重大理论和历史意义的变革。我们应该如何解释美国政治的连续性和变革性?意识形态、文化、经济和选举以及制度结构在塑造美国政治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应该如何划分美国政治的不同时期?美国政治与其他工业化民主国家的政治相比,其不同点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在呼唤一种从整体上考察美国政治逻辑的美国政治学。
  本书通过对美国国内政治理论研究历史与现状的考察分析,初步解读了上述问题。
【作者简介】
  赵可金,1975年生,山东省人。1997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政治系,2000午进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攻读法学(国际政治)硕士学位。2002年提前攻读法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主要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美国政治、政治营销学、外交理论以及中国外交制度和决策行为等。专著有《营造未来:美国国会游说的制度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荣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合著有《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另外,在《美国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复旦学报》、《太平洋学报》、《国际政治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20多篇。
  
  倪世雄,1940年生,安徽舒城人,曾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院首任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现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科委委员、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美国学会副会长等众多社会职务。主要从事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美关系和中国对外关系研究。先后出版《美国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文选》、《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教育部确定为研究生教材推荐用书)等著作8部。另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目录】
一、美国政治学的兴起:理论维度与实践意义
(一)美国政治已病入膏肓?
(二)作为新政治学的美国政治学
(三)美国政治学经纬

二、美国政治的逻辑:核心主题与研究议程
(一)美国政治的核心主题:合众为一
(二)美国政治的内在动力:自由与平等
(三)美国政治的基本逻辑:共和体制

三、美国学术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学术范式与理论方法
(一)学术范式:美国政治的研究视角
(二)科学主义和现实主义革命:美国政治的形式——制度分析
(三)行为主义革命:美国政治的社会学解释
(四)理性选择革命:美国政治的经济学解释
(五)新制度主义革命:美国政治的历史学解释
(六)观念学派的挑战:美国政治的文化学解释

四、美国国会政治的研究:范式转换与历史变迁
(一)旧制度主义范式:“英国式政党国会”研究(1787—1945)
(二)科学行为主义范式:国会政治行为研究(1945—1970)
(三)理性选择理论范式:国会议员和组织研究(1970—1990)
(四)新制度主义范式:国会制度及其治理研究(1990—)
(五)几点启迪:方法和主题的研究视角

五、美国政党政治的研究:政治营销与现实走向
(一)政治营销:后工业社会的美国政党政治
(二)美国政治营销的兴起与发展:竞选的市场化和专业化
(三)美国大选与美国政治的走向:以2008年大选为例

六、 美国“茶党”及其对美国政治的影响: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
(一)“茶党”运动的起源:“不是政党,而是草根运动”
(二)“茶党”运动的主张和特点:美国右倾保守主义思潮的体现
(三)“茶党”运动兴起的原因:美国政治内外交困的综合征
(四)“茶党”运动的影响:美国政治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七、美国主要智库及其模式比较:一种美国政治的软实力
(一)软实力的体现:美国智库的发展轨迹
(二)模式之一:自由派智库
(三)模式之二:中间派智库
(四)模式之三:保守派智库

八、 结构刚性与制度约束:一场关于美国政治未来发展的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美国例外论与社会主义的短缺
(二)“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解析与批判
(三)结构刚性:美国社会主义的生命力问题
(四)制度约束:美国社会主义的否决点问题
(五)结论:关于美国社会主义的未来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