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学※民国35年初版※】《铁苗》(长篇小说)熊佛西著作 上海华华书店沪一版
  • 【新文学※民国35年初版※】《铁苗》(长篇小说)熊佛西著作 上海华华书店沪一版
  • 【新文学※民国35年初版※】《铁苗》(长篇小说)熊佛西著作 上海华华书店沪一版
  • 【新文学※民国35年初版※】《铁苗》(长篇小说)熊佛西著作 上海华华书店沪一版
  • 【新文学※民国35年初版※】《铁苗》(长篇小说)熊佛西著作 上海华华书店沪一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文学※民国35年初版※】《铁苗》(长篇小说)熊佛西著作 上海华华书店沪一版

1000 八品

仅1件

河南濮阳市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佛西著

出版社上海华华书店

出版时间1946-11

版次初版本

印刷时间1946-1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页数289页

上书时间2011-08-23

龙乡书苑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存放处:我屋小书柜 下部第一格            《铁苗》与《铁花》  熊佛西先生(1900—1965),是中国话剧史上一位有杰出贡献的戏剧家。  早年他留学美国,同闻一多、许地山是同学。归国后他参加了文学研究会,是一位剧作家,也是一位戏剧教育家。战前他在北平办剧校,抗战初期到四川办剧校,战后又在上海办剧校,直到全国解放以后仍坚持这一岗位。他的著作主要是话剧,还有戏剧理论,更有两部长篇小说,即《铁苗》与《铁花》。  (见图64、图65)两部小说题名相近,但并不是内容连接的姊妹作。前者反映的是抗战期间的生活,后者写大革命前夕的北京社会,当然思想上还是有联系的。作者采取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两部作品都揭露和批判了政府和上层人物的腐败,以及反民主的行为,这是作品的主要倾向。  抗战前,熊佛西在河北省定县农村从事过平民教育活动,幻想以普及教育和戏剧大众化来解放农民。我们并不怀疑其善良的愿望,以及当事者所抱的爱国精神、自我牺牲精神,但是这一理想在当时是难以实现的。抗战以后,熊先生仍然没有放弃这一幻想,结果事业一再受挫,他才看清官方和地方封建势力怎样迫害学校,直至学校不得不解散,他也被迫流浪到广西和贵州。  现实粉碎了他的幻想,他亲眼看到谁在破坏抗战、谁在迫害进步的知识分子,小说《铁苗》写的正是这一背景,那是他在1941 年秋天被迫离开成都而开始创作的。1942 年底,《铁苗》在桂林出版。我见到的是1946 年11 月上海华华书店出版的战后修订本。小说以绝大篇幅歌颂了一批坚持抗战的知识分子和农民,特别是主人公苗铁生教授。这位教授在战前的河北农村从事平民教育运动,连所在的村名“冬不老”,也是借用了作者在定县住的“东不落”  村名的谐音,因此在苗教授的身上也有作者的影子。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主人公的觉悟指出抗战的希望不在大后方,而是在北方的游击战争生活中。当然,书中的人物并不等于作者,苗教授最后是被恶势力暗杀了,临终前他还呼叫着“不要屈服”。  小说在艺术上的优点是对话多,显得作品流畅而简练,也许因为作者摆脱不掉写话剧的习惯,整个作品的结构还不太严密,人物发展也过于跳跃,缺少细致的刻画和分析。有些反面人物又有点舞台化,不太真实。整部小说对读者没有形成深厚的感染力量。  《铁苗》修订本问世之际,《铁花》正式脱稿,后者的背景倒退了十余年,可它的现实感似乎超越了前者,这是小说艺术表现上的成熟,更主要的是作品加强了思想深度。作家是为了现实而写历史,读者看历史也是为了理解现实。《铁花》主要写两位教育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同时却相当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伪善的政客、土绅的形象。这是一个表面开明、实际是个玩弄权术的阴险人物,最后教授和烈士的妻子都死在他的迫害之下。作者着重写这个士绅的心理活动,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铁苗》和《铁花》都写到正面人物的死,作者的那种不满现实的正义感表现得十分强烈。联想到闻一多先生的被暗杀,当年同学的血教育了熊佛西,冲击了这位一向并非热衷于政治的作家。他不仅在小说里写到主人公的死不瞑目,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变为一位民主斗士,坚决同进步学生和党的地下工作者站在一条战线上。两部长篇小说表明作者的有感而发和鲜明的政治倾向。两书比较,我更喜欢《铁花》,因为后者更少幻想。遗憾的是两书都没有作者写的前言或后记,或在别的什么地方谈起过创作这两部长篇小说的经过和得失,使我们失去了同作者进一步交流的机会。这已是一项无法弥补的遗憾了。 姜德明《余时书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