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族传统烙印文化 蒙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蒙古族传统烙印文化 蒙文

蒙古族、游牧文化、烙印、传统文化、草原、风俗

180 全新

仅1件

内蒙古呼和浩特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达.查干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上书时间2024-04-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烙马印”也叫“打马印”,在蒙古语中称为“塔穆嘎”。随着千年的迁转游牧过程,牧民们吸纳各民族文化,牧马业得以高度发展,打马印文化也随之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打马印风俗礼仪。
打马印一般在清明节或端午节前后进行,因为此时气候适宜,烙印伤口恢复快,利于马群繁衍。每当打马印的时刻来临,篝火熊熊燃起,有威望的长者翻动着火印,年轻的牧民跨骏马、持长杆准备套马,草原上马蹄声响起,场面热烈喜庆。
将马套上以后顺势撂倒,两到三个男人才能将它牢牢按住。这时,一位小伙儿拿着已经烧红的铁铸马印快速靠近,对准马左边胯骨部比较平坦的部位,迅捷有力地按下,“滋啦”一声后,一股浓烟伴随着浓烈的焦烤味迅速飘散,打马印就完成了。
打马印时也正是牧民挑选品相上乘的小马进行驯服的良机。在自娱自乐的套马活动中,只见一位牧民迅速用套马杆将马套住,一场人与马的较量瞬间展开。牧民敏捷而果断地压住马头,迅速靠近,奋力一跃跨上马背,任凭马儿如何翻转腾挪、四蹄腾空,他始终稳稳地坐定在马背之上,经过一番挣扎,马匹逐渐被驯服。
“打马印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蒙古族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游牧文化的宝贵记忆。”据巴达尔胡介绍,印记的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有圆、方、三角、梯形等各种形状,且有日、月、星、火、山、树、花、鞍、嚼、蹬、弓、箭、锁、锤、万字和吉祥结等图案。马印图案蕴藏着丰富的民俗信息,在我国的印章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与牧马业管理、社会生活、风俗礼仪、文化艺术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匹匹健壮的蒙古马,昂首嘶鸣着奔驰在无边的绿野上,四蹄翻腾、长鬃飞扬。壮美的姿势宛若历尽艰辛穿洋过海的信鸽,仿佛暴风雨中勃然奋飞的海燕······每每看见这般气派场面都会让人领略辽阔草原的情怀,感悟奔腾不息的力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