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尔多斯风俗蒙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鄂尔多斯风俗蒙文

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游牧文化、蒙古族风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128 48 全新

仅1件

内蒙古呼和浩特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萨,那日松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7

版次2

印刷时间2012-07

印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600页

字数450千字

定价48元

上书时间2023-06-2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鄂尔多斯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其中包括了独特的婚礼习俗、节日庆典、以及与蒙古族文化紧密相关的传统活动。

鄂尔多斯婚礼是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之一,它起源于古代蒙古,形成于蒙元时期。15世纪,随着蒙古族鄂尔多斯部进入鄂尔多斯地区,祭祀成吉汗的“八白室”安奉在鄂尔多斯境内的甘德尔敖包上,蒙古族的鄂尔多斯婚礼便以其特有的仪式程序流传在鄂尔多斯民间。鄂尔多斯婚礼以男方娶亲为主线,浓缩了蒙古族娶亲过程中的精华内容,寓情于歌舞,场面热烈欢快、诙谐喜庆,内容健康,品格高雅,突出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粗犷剽悍、豪爽热情、讲究礼仪的民族性格。

节日庆典方面,鄂尔多斯人喜歌善舞,热情好客,常以敬献哈达、美酒、歌舞等形式接待客人。鄂尔多斯地区最重要的节日是小年和大年,新春期间,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哈达、鼻烟壶和美酒,三五成群,兴高采烈地挨个给亲友拜年。草原上,酒肉飘香,歌舞升平,到处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欢乐气氛。

此外,鄂尔多斯地区还有祭敖包等传统活动,祭敖包是蒙古民族传统的习俗,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蒙古族崇尚的“敖包”,也叫“脑包”、“鄂博”,意为“堆子”,以石块堆积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形,高低不等。

鄂尔多斯地区的这些风俗习惯不仅体现了蒙古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鄂尔多斯民俗多彩、内涵丰富、民风淳朴、社会和谐。这里既保留有蒙古族的传统习俗,也有各民族和睦相处以及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交流融合而形成的民俗风情。

  鄂尔多斯享有歌海舞乡之美誉,鄂尔多斯人喜歌善舞,热情好客,常以敬献哈达、美酒、歌舞等形式接待客人。鄂尔多斯现有 8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成吉思汗祭典、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漫瀚调、古如歌、察罕苏力德祭祀、乌审走马竞技、六十棵榆树祭。在鄂尔多斯民间还有祭祖、祭火、祭敖包等活动。这些活动,表达着人们纪念祖先、崇拜英雄、敬重大地、崇尚自然的意念和朴实善良、诚信友爱的品格。鄂尔多斯各地每年都举办那达慕、交流会,蒙古族“男儿三艺”(骑马、摔跤、射箭)是那达慕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有集宴饮、歌舞、游戏、竞技于一体的庆典娱乐活动——珠玛宴,也有草原牧人庆贺丰收、祈求草原人畜兴旺的盛会——珠拉格(马奶节)。牧区民居有蒙古包,有手扒肉、奶食品等特色美食;农区民居有四合院,有取晋、陕、蒙三地美食之精华制作的多种佳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