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书考异(一函两册 共五卷)原大宣纸包背装
  • 尚书考异(一函两册 共五卷)原大宣纸包背装
  • 尚书考异(一函两册 共五卷)原大宣纸包背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尚书考异(一函两册 共五卷)原大宣纸包背装

780 7.0折 1116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镇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明 梅鷟 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3-12

版次1版1印

印刷时间2013-12

装帧平装

开本200*312

页数186页

定价1116元

上书时间2015-04-07

雅奇斋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扬州国书文化根据《四库全书》文津阁本,选用优质手工宣纸,运用数码高科技印刷技术印刷,选用传统包背装形式装订,以全天然真丝为面料,精工制作,经国内权威专家小组审定精准再现《四库全书》原貌.

梅鷟字致斋,安徽旌德人。正德八年(1513)人,官至南京国子监助教,终官盐课司提举。著有《尚书谱》、《古易考原》、《春秋指要》、《仪礼翼经》、《太玄图注》等,而此书为其代表作。今传本《古文尚书》之伪,自宋吴□、朱熹已疑之,历元吴澄、赵孟□至明梅□始成专著,使这一历史疑案基本上得到解决。梅氏从七个方面加以考察,第一,《史记》没有记载优生失其本经之事,晋人创伏生失其本经之说实诞妄不足信。第二,根据《后汉书·儒林传》记载,证明马融、郑玄所注之《古文尚书》,与东晋梅本古文篇数不合,故东晋梅本《古文尚书》不可信。第三,所谓的东晋梅赜奏本《古文尚书序》称“安国承诏作传”,也不见《史记》与《汉书》记载。第四,汉代学者从来没有引用过所谓的梅赜本《古文尚书》,朱熹早就提出过这一问题。第五,从今传本《古文尚书》之篇名看,与《孟子》、《史记》等书记载不合。第六。所谓的《古文尚书》如《大禹谟》混典、谟、誓三体而为一,而伏生今文典、谟、誓体裁分明。第七,文义可疑,自《五子之歌》以下如出一律,间或有异,不过改易增换,略加润色,即为一篇,不像优生《今文尚书》篇篇出于事实,皆可见其作伪之痕迹。梅氏认为所谓的《孔安国序》并多出的25篇伪书皆为杂取传记中语以成文,逐条考证,详其所出。又谓□水出谷城县,两汉志记载相同,晋始省谷城人河南,而伪《尚书》孔传谓出河南北山。积石山在西南羌中,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始置金城郡,而伪《尚书孔传》又谓积石山在金城西南。孔安国卒于汉武帝时,《史记》有传,是安国生当司马迁之前,其传《古文尚书》,离设金城郡时间尚远,不当知此地名,此皆伪《尚书孔传》作伪之佐证。梅□根据孔颖达《尚书正义》所引臧荣《续晋书·皇甫谧传》,谓伪《古文尚书》中《孔安国序》和25篇伪书为皇甫谧所作,后人考证实为魏王肃所伪造,又倍孔壁真古文16篇为张霸所伪造,则承孔颖达之误。另外在考证方面还未为完善。至清阎若璩著《尚书古文疏证》条分缕析,始无疑义。而此书实开其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
不见于《明史·艺文志》著录,清初朱彝尊《经义考》作一卷,《四库全书》收入此书,据天一阁藏本为底本,原亦不分卷,馆臣为分为5卷。又有嘉庆十九年(1814)兰陵孙氏校刻本六卷,光绪十八年(1892) 浙江书局刻本、光绪十一年《平津馆丛书》本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