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十四年出版《王希天小史》
  • 民国十四年出版《王希天小史》
  • 民国十四年出版《王希天小史》
  • 民国十四年出版《王希天小史》
  • 民国十四年出版《王希天小史》
  • 民国十四年出版《王希天小史》
  • 民国十四年出版《王希天小史》
  • 民国十四年出版《王希天小史》
  • 民国十四年出版《王希天小史》
  • 民国十四年出版《王希天小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十四年出版《王希天小史》

1850 八品

仅1件

安徽合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出版社不详

年代民国 (1912-194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货号fe92

上书时间2020-08-06

嘉士轩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王希天,又名王熙敬,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9月11日生于吉林省长春金钱堡屯。祖籍山东省蓬莱,移居辽宁金州,1897年迁居长春。王希天于1911在省城第一中学肄业,1914年入奉天铁路专门学校,1915年东渡日本留学.王希天抵达日本后,入日本帝国大学采矿冶金预备科学习,1917年7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

在此期间,日本政府强迫袁世凯承认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逼迫段祺瑞政府签定卖国的《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王希天和留日爱国学生目睹日本强权霸道的现实,更是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在一高化学讲堂集会,王希天手持报纸大声疾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诸君不见报纸所载中日军事密约乎?我们当速起共谋抵制之方!”随后,王希天与一高同学以及在早稻田大学读书的同学和东亚高等预备学校的周恩来等人,联合留日学生,组织“留日学生救国团”。他们在东京的神田区源顺馆召开了代表会议,并在中华青年会召开了抗议日本乐板警察局长反华罪的声讨会。日本反动当局获悉这个消息,派警察百余人包围了会场,绑架拘留了王希天和与会代表。日本反动当局的暴行,激起了中国留学生的公愤。他们纷纷罢课示威,掀起了更大规模的抗议怒潮。在强大的压力下,日本当局不得不释放了王希天等人。
1918年初,中国留日学生组织了声势很大的“爱国拒约”运动。王希天随同请愿团回国,陆续在京、津各校宣传讲演。 5月21日,北大、高师、高工、法高等校 2000多学生,赴总统府请愿。王希天、李达、许德珩等8名学生被推选为请愿代表,去见大总统冯国璋,要求废除中日军事协定。这是中国学生第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反帝爱国斗争。为抗议军阀政府的罪行,王希天同北京的学生组成了“留日学生救国团支部”,他们在天津会见了马骏、邓颖超、郭隆真等人。为抵制日货,王希天、马骏、许德珩等人亲自到车站卖国货。后来,又与上海等地的救国团体相互联系,使这次学生的“爱国拒约”运动持续半年之久,为以后掀起的“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基础。
1918年下半年,王希天返回日本。为唤起人民觉醒,他决定弃工学文。1919年从第一高等学校预备科毕业后,转入名古屋高等学校,在名古屋学习期间,他除读书外,还经常与日本进步学者及当地农民来往,广交朋友。这引起了日本有关当局的注意。为避开监视,他经常搬迁住处。王希天本来就患有胃病,艰苦、动荡的学习生活,使他的胃病日趋严重,不久又染上了肺病。他不得不中途辍学,去长冈养病。这时,王希天注意了解社会情况,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旅日华工。
欧战以来,旅日华工逐年增多,已达六七千人。留日学生归国请愿团开展拒约运动以后,日本反动当局对华工的迫害变本加厉,他们的生命财产毫无保证。王希天邀集好友王朴山、孙绍唐等留日学生共同商量,拟办一个“共会”,帮助华工解决困难。1922年6月,在箱根召开留日青年会学生领袖会议上,王希天和王兆澄正式提出:“以后对华工加以特别注意”,“设法防止华工的困难,并谋其福利”。9月5日,王希天亲自邀请留日学生总会、青年会、圣公会的代表,到华工居住最密集的地方——申川上大岛叮进行视察。华工们面容枯瘦,衣食不堪,卫生和生活条件极差,生病者甚多。大家都深深感到,有组织华工团体的必要,以改善现状。9月21日,在日本大岛町正式成立合法团体——留日中华劳动同胞共济会。大会选出20人为委员,王希天当选为委员长。1922年11月,他辞去了中华留日青年会德育干事等职务,专心从事华工救济事业。
为了确保共济会的活动经费,王希天亲自到神户、横滨、大阪募捐。1922年至1923年5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募捐现洋 1965元,而他每月的百元薪金,只领取30元,维持最低标准的生活。他终年一身半旧衣衫,经常粗茶淡饭。有时工作太忙,顾不上吃饭,就以冷水、面包充饥,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在共济会的工作上。他常说:“并非我吝啬,亦非无钱可使,实因有许多同胞衣食尚且不给,我等生活独丰,于理既为不合,于心亦何忍哉!”
震中遇害编辑
1923年9月1日上午11时55分,一场罕见的大地震在日本东京、横滨一带发生。就在这混乱之中,日本反动当局开始屠杀革命志士和旅日华工,白色恐怖笼罩了东京。王希天震中幸存。他不顾个人安危,急切找到友人王朴山。孙绍唐等人,并联合公使馆、留日学生总会、教会、青年会等团体,组织了“对日震灾救济会”,以帮助遭受震灾的华工。这时,有一个华工冒着生命危险跑来告诉王希天:9月3日午后3时,日本自警团、青年团,在该处残杀华工。王希天闻讯心急如焚。尽管当时秩序混乱,交通中断,他还是于9月9日晨8时,骑车前往京郊大岛町慰问华工。
王希天走后,彻夜未归,共济会及留学生各团体的友人都十分着急。10日得到消息:9月9日下午,王希天被日本宪兵逮捕,押往宪兵司令部。当时他手中有现洋11元,要打电报给中国,宪兵不许。11三日晨,日本警察决定将王希天连同一起抓来的15人押送千叶。王希天闻此消息,立即向警方提出:“我要办工人的事,不能去!”警察把王希天留下,其余的人全部押送千叶去了。12日凌晨穿黄色制服、手持步枪的宪兵,将捆绑的王希天带出警察署。在押往军营的途中,他们用刺刀将王希天挑死,然后扔进了火堆。英勇的华工领袖王希天,为华工救济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逝时,年仅27岁。
王希天遇难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各界人士纷纷抗议日本当局的罪行。我国外交部派工正廷、沈其昌、刘彦三专程赴日本调查王希天遇害经过和事实真相。上海各报及吉林的《大东日报》等,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王希王遇害情况。名古屋共济会支部为王希天举行了追悼会。吉林人民于11月4日在吉林市丹桂茶园剧场召开了2000多人的追悼会。为了纪念这位为旅日华工救济事业献身的志士,继承他的遗志,在他牺牲一周年时,于吉林市上邑街七号(1931年迁到吉林市挥春街51号)建立了“希天医院”,院长由著名的爱国医生、王希天的朋友孙宗尧担任。上海市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了专著《王希天小传》。福建省福州市工学界为王希天树立了石碑。碑文刻写了王希天的生平事迹,碑的正面写道:“吉林义士王希天君纪念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