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读书 馆藏书,内页近乎未翻阅,实物如图
¥
9.9
3.1折
¥
32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黄裳 著;方未 选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11-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裳 著;方未 选编
-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8744865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8页
-
字数
210千字
- 【内容简介】
-
我另外还藏有一册《功虫录》,是光绪中的木活字本,也很少见。作者是“无闷道人”秦偶僧。他将平生所蓄的“名虫”一一著录,那名望如“真黑青”、“侯字青大头”、“珠顶白”、“青麻头”、“金背长衬衣”、“值年五色”、“铁色红牙青”……不一而足。
南开中学附近开着三家书店,供应着最新出版的各种新文学书。父亲每月寄来的生活费大部分都被我买了书。鲁迅、冰心、周作人、朱自清、郁达夫……的文集是每种必买的。各种文学杂志也都收有全份。
一个雨夜,走过一家旧书铺,案上放着一堆新收来的旧书。我从中挑了一本写刻本《玉洤词》,潘曾玮撰。咸丰刻本。刻得颇精,但写手的一笔馆阁体小楷实在不高明,有趣的是蓝色书衣上有泥金细字端楷跋语。为端木垛书。案上的一堆也全是端木子畴先生的抄稿和批校本,是从故居流散出来的。在这中间我偏偏只挑了一本词集,可以看出当时自己买书的眼光。
- 【作者简介】
-
黄裳(1919—2012),原名容鼎昌,祖籍山东益都(现青州市),生于河北井陉。当代散文家、记者、藏书家、版本鉴定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文联委员。黄裳一生著述颇丰,出版散文随笔集锦帆集锦帆集外旧戏新谈妆台杂记过去的足迹珠还记幸金陵五记一脚踏进朝鲜的泥淖里银鱼集翠墨集榆下说书来燕榭读书记来燕榭书跋清代版刻一隅珠还集负喧录等。出版新书来燕榭少作五种来燕榭文存插图的故事惊鸿集嗲馀集黄裳自选集书之归去来黄裳自述来燕榭书札等,另有黄裳文集(全六卷)问世。黄裳学识渊博,文笔不错,底蕴深厚。被誉为“当代散文大家”。早在时,黄裳对古籍阅读和收藏产生了兴趣。胜利后,他返回上海,对明清文学情有独钟,开始收藏历史文献。他生访书甚勤,又精于鉴别,以收藏明清易代之际的野史、为专,多明清刻本、善本,其中不乏稀世的孤本。黄裳的藏书处名“来燕榭”,藏古今中外各类图书万余册,其庋藏之富,堪与阿英、郑振铎等当代藏书大家比肩。他的“书话”作品对中国藏书贡献颇大,晚年更以藏书、评书、品书著称千文坛。
精彩内容:
聊斋志异虽然不是“”,但开始读它却在许久以后了。我觉得这是部使我获得阅读古文本领的优选的课本。我没有读过古书疑义举例助字辨略更不必说高邮王氏的著作。古文的语法、句法,差不多都是从“聊斋”里猜出来的,而且以后读更古些的书困难也不多。当然,再古上去不行了,还是得请教训诂学家。 在南开中学,英文老师李林先生给我们读一种“直接法”的课本,而不采用流行的“纳氏文法”之类。在思想上恐怕持着同样的意见。不必死死记住一条条文法,只要直接接触作品从而“猜”出语法的规律来。我始终认为这方法是好的,和小儿学语一样,是从观察、实践中摸索出经验来。比先学教条,后付实践的方法好得多,但这也有缺点,如果请你走上讲台去作语法分析,会束手无策,甚至连各种“词”的名称也说不出来,陷入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这是我对语文学家一直抱着敬而远之态度的原因,但只要不做语文教师,有这缺点也没有多大害处。 这种惯的养成,对此后读书生活的影响是大的。没有系统的、扎实的基础训练,只是碰到什么读什么,随意吸取营养(当然其中也不有毒素),这是走向“杂家”而不是培养专家的道路。 开始,我在次统一招中进了交通大学。为什么要交大,动机自然是从父亲那里接受下来的救国的思想。交大是重点大学,按我的数理本是不取的,但意外地沾了熟读“聊斋”的光,国文试卷中有一段无头无尾、无标点像“天书”一样的古文,给我读通、点断了。而当时唐文治先生正是交大有很高威望的人,他主张语文一科不及格的不得录取;相反,其他各科差一点却可以原谅。入学以后在大课堂中听过唐老先生讲授过半年古文,看他由人扶着走上讲坛的情景使我肃然,因为那时他不但已是高龄,而且失明已久了。但他讲的古文却一句也听不进,记不住,至今想起还感到负疚。当时交大借了震旦大学上课,学校有一座漂亮的图书馆。我常常从这里借书来看,“四部丛刊”差不多大半都借来看过,当然并未每部仔细阅读,有的只是摩挲一下归还了。但这样我次接触了大量版本书的样本,懂得了什么是黄跋、何校。记得还曾借阅过王国维先生遗书,当然读不懂,但有些是可以懂并喜欢的,大段地抄了下来。现在手边还保留着当年抄下的一篇清真先生遗事。当然,对周美成发生兴趣,还是先读了俞伯先生清真词释的关系。 南开中学附近开着三家书店,供应着近期新出版的各种新文学书。父亲每月寄来的生活费大部分都被我买了书。鲁迅、冰心、周作人、朱自清、郁达夫的文集是每种必买的。各种文学杂志也都收有全份。宿舍床头的小书架上是满满的插着新书,后来还引起了舍监的注意,被暗中检查并在校务会议上提出。买来的书不本本看过,即使看也不是从头到尾地通读。这毛病至今也依旧改不掉。我曾看到过吴翌凤的一方藏书印“枚庵流览所及”,觉得很满意,后来请王福厂照样刻了一方。我想我的买书大致也是这种情形,不过是买了来,翻一过,读读序跋,知道大致是怎样一本书,讲了些什么事情,放回书架上了,真是名符其实的“浏览”。至于自己喜欢的,不只通读,有些篇多少次地反复诵读过的,也不是没有。鲁迅的朝花夕拾和且介亭杂文读过不知道多少遍,不知怎的是读不厌。 “七七”以后不久,陆续收集的整整两箱书都毁于本侵略军的炮火。但我并不灰心,逃回上海后又继续买书,而且升了级搜罗起“古本”来,如鲁迅的著作一一访求初版的毛边本。小说月报也搜齐了从沈雁冰接手改版直至终刊的全份。在三十年代后期,注意收集新文学史料的风气还没有兴起,只有阿英是例外。他的影响是大的,他的夜航集和小说闲谈都不只是我的爱读书还是收书的指南。 投稿活动也从这时开始。对象是“孤岛”上文汇报的副刊世纪风,作是小小的散文和“掌篇小说”,也是目前流行的“小说”
- 【目录】
-
第一辑 读书生活杂忆
读书生活杂忆
读书的回忆
南京书事
古书的作伪
谈善本
谈禁书
残本·复本
书香琐记
常熟翁家
四印斋
读书日记(节选)
第二辑 那些读书的人
博增湘
鲁迅与顾颉刚
第三辑 读书随笔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