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四十年 刻印俱佳 三樂齋藏板 山左臧括齋編輯 聞式堂唐詩類釋 十九卷 八冊原函一套全
¥
8000
八品
仅1件
作者不详
出版人不详
年代清代 (1645-1911)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26 × 16 × 6 cm
册数8册
上书时间2018-04-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清乾隆22年精刻本《应试唐诗类释》十九卷8册全 唐代科举 试帖诗
2014-09-23 12:09:33
应试唐诗类释,十九卷。版心题《唐诗类释》,濮阳臧岳括斋氏编次。臧岳为康熙时举人,河南濮阳人。
《应试唐诗类释》,是科举考试所用教材。唐宋时期曾考帖诗,进士的选拔曾非常注重诗赋,宋神宗后已废止。清初开国,以八股取士,朝臣动议加试试帖诗。但直到乾隆年间才真正恢复。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乾隆二十二年(1757)“诏剔旧习,求实效,移经文于二场,罢论、表、判,增五言八韵律诗”;又“四十七年移置律诗于首场试艺后”(均见《清史稿》卷一〇八《志》八三《选举三•文科》)。这样一来,自然又掀起了一阵选读唐人试帖诗的旋风,一时间出现大量选本。《应试唐诗类释》,的出现正是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诗作的编排上多采取以类相从的原则。全书分为十九卷,分为十四大类,乾象,岁时,坤舆,人事,礼仪,音乐,文苑,宫室,珍宝,植木,花草,飞禽,走兽,虫鱼。每大类下又分小类。
又从六个方面对所选唐诗进行注释。
1、题解:介绍诗篇名称。
2、附考:介绍作者生平。
3、音注:用反切对生僻字注音。
4、质实:解释文辞或典故的出处。以裴乾余《礼部试早春残雪》为例,引:谢惠连《雪赋》、沈约《咏雪诗》、《杨子》、《归去来兮辞》、《三辅决录》、《后汉书》等来解释。
5、疏义:讲解诗意。
6、参评:讲评优劣。
出现这股“选唐风”的直接动因来自清廷的科举改革,但就实际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资料的搜采、知识的传播、法式的推敲以至理论的探讨,都远远轶出了单纯应对科考的实用目的,使得唐试帖诗的流传、影响与研究均上了一个台阶,达到唐以后空前未有的盛况。由此看来,这股“选唐风”的生成还有其更为广阔的背景,那便是清盛期学术文化建设的需要。清代本就是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结阶段,诗歌艺术传统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集大成的地步。
这股“选唐热”究竟还有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自然是有的。概括地说来:一是通过唐试帖诗的多种选本与广泛选读,向广大社会人士(主要是文士)普及了试帖诗的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为人们了解和掌握这一诗歌样式,继承这一快要中断的诗歌传统提供了帮助。二是推进并深化了对试帖诗的理论探讨,不但评论其具体作品,研究其具体作法,还将问题真正升格到学理的层面,对试帖诗的历史地位、文学功能及其自身的体性、体格、创作规程以至美学范式,都作了有一定深度的阐说,在诗学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总结和吸取。其三,还要看到,修习试帖诗之风对于推动整个文学界关注律体与诗法的学习、讨论,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知道,盛清一代尽管各体诗歌并行,而律体尤为人关爱,专选或合选五律、七律及五言长律的选本不下数十种之多,也是此前所未曾有的。写律诗便要讲究章法、句法乃至字法,讲究对仗与声韵的作用,于是又将人们引向诗法的探讨。试看当时的选本,会发现大量指点作诗方法的评语(如风行一时的屈复《唐诗成法》一书,即以讲诗法为标目),连带诗话与诗论中也多述及这方面的内容。这些情况的出现自不能纯归功于试帖诗的修习,但试帖诗热的兴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则亦是不容否认的。总之,唐试帖诗选读与研讨构成了清盛期诗坛上的一种特殊景观,需要正视这个现象并作出有意义的解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