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易章句〉导读
  • 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易章句〉导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易章句〉导读

个人珍藏,标九五实际更高。品相自鉴,避免认知误差

18.88 7.3折 26 九五品

仅1件

山东德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居渊 著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2002-12

版次2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1-08-31

四海无波

十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居渊 著
  • 出版社 齐鲁书社
  • 出版时间 2002-12
  • 版次 2
  • ISBN 9787533311186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7页
  • 字数 255千字
【内容简介】
  易学作为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笺注之学,用当今西方用语说是诠释学(或解释学)。说它是诠释学是因为易学以传注、说解、笺疏、释疑、考证等为主要形式理解和解释《周易》文本,探寻《周易》作者意识到的和未意识到的思想或义理,这种注释不仅着眼于《周易》的字词句的意义,即通过训诂对《周易》进行语言和意义的转换,简单地复制、转述《周易》本义和再现作者的生活世界,而且在此基础上依据解释者的知识和体验对《周易》文本进行再创造,使其意义得到拓展和升华,达到更好理解作者思想的目的。成书于殷周之际的《周易》本为卜筮之书,生活在春秋时的孔子及儒家在传授、整理《周易》时,首先把它视为诠释的对象,以儒家独特的语言和思维对《周易》成书(包括成书的过程和时间、作者)、主要概念、符号系统、思想内客、卦爻辞、筮法和治易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解说,在保持对象性质不变的大前提下,极大限度地促进了《周易》与儒家的思想会通,使其诠释客观上远远超越了《周易》本义,开了易学诠释学的先河。西汉以降,为迎合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需求,汉武帝独尊懦术,《周易》因孔子及儒家的整理和诠释而跃居五经之首。统治者的倡导和功利驱使,使易学诠释趋向繁荣。西汉今文易学家在儒家取代黄老之时,以张扬儒家思想为己任,以《易传》为最高权威,运用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说和天文历法,探求《周易》微言大义,重建了偏于天道、以占验为功用的易学诠释体系。东汉古文易学家轻视今文易学比附的诠释方法,绝对崇拜易学圣贤和权威的言论,主观上严格遵循注不破经的原则,专以象数、训诂为工具,通过对《周易》经传的文本整理和文辞的注释,力图恢复《周易》经传作者本意,凸显圣贤的易学思想,建立了貌似规范的诖释体系。如果说两汉易学家主观上是以还原和凸显《周易》本来思想为主要任务的话,那么两宋学者则是以改造和重望儒家易学体系为己任。宋代易学家以反对佛道、复兴儒学为旗帜,通过对《周易》经传的文辞的训释,以自己的悟性和智慧体寨和揭示圣贤之道,建立了比《周易》文本更为丰富的、更为深刻的融懦道释为一体的易学思想体系。
  《周易》与其他古代典籍的不同是它不仅有着用于占验的古奥晦涩的文字语言,还有一套与这文辞相关的、极为严密的、高度抽象的符号系统,这就是《周易》成为后世诖释者理解和解释无穿的源泉和永恒的母体关键之所在。如清代学者所言:“盖并包万汇,随举一义,皆有所通,数惟人所推,象惟人所取,理惟人所说,故一变再变而不已。”(《四库垒书总目‘五经总义类后案》)这就决定了易学发展是易学家遵循一定规则不间断地理解和诠释易学原典的过程。由于易学诠释者对于易学厚典的态度、诠释的目的和诠释时使用的规则和方法不同,易学诠释学有象数和义理之分。四库馆臣按照治易方法不同把古代易学分为“两派六宗”。“两派”指象数、义理两大派,“六宗”指象数中的占卜讥祥、造化宗和义理中之老庄、儒理、史事宗。无论是象数易学、义理易学,还是由两派延伸出的“六宗”,它们皆是易学家对易学原典诠释、再诠释的结果,易学正是以诠释、诠释、再诠释这种独特的形式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有更多的机会或条件与中国其他文化发生碰撞、渗透、融合,对当时的社会发生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易学家依据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具体的诠释学境遇,对易学文本的理解、解释和再理解、再解释这种持续的诠释过程,易学就不会融旧铸新,伴随时代的发展改变自身形态,建构自己生机勃勃的、充满活力的思想体系;也就不会迎合不同时代的需要,对中国古代哲学、宗教、伦理、心理、科技和社会各个层面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因此,我们今天研究易学发展史、易学诠释学、经学诠释学、古代哲学乃至整个传统文化,不能忽视作为活水源头的《周易》和由此引发的不同时代的、具体易学诠释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具体地说,易学诠释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取决于当今易学、哲学和整个又化发展的需求。
【作者简介】
  陈居渊,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目录】
题词
总序
导读
一、潜心著述的一代通儒
二、“教寓于筮”的易学思想
三、“陈义屈奇”的易学构架
四、“褒贬相宜”的历史评价
五、《易学三书》的研究及其版本
《易章句》
上经
下经
彖上传
彖下传
象上传
象下传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文言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附《易图略》
旁通图第一
当位失道图第二
时行图第三
八卦相错图第四
比例图第五
原卦第一
原名第二
原序第三
原彖象第四
原辞上第五
原辞下第六
原翼第七
原筮第八
论《连山》《归藏》第一
论卦变上第二
论卦变下第三
论半象第四
论两象易第五
论纳甲第六
论纳音第七
论卦气六日七分上第八
论卦气六日七分下第九
论爻辰第十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