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发票单据类-----中华民国24年(1935),上海自由农场,牛奶代价卷,贰角 22-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发票单据类-----中华民国24年(1935),上海自由农场,牛奶代价卷,贰角 22-2

50 八品

仅1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制作者上海自由农场

年代1935-02

材质纸质

尺寸13.2 × 6.5 cm

货号2020122205

上书时间2020-12-2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中华民国24年(1935),上海自由农场,牛奶代价卷,贰角 22-2
商品描述
中华民国24年(1935),上海自由农场,牛奶代价卷,贰角 22-2

-----民国时期上海的牛奶消费,与西人进入有极大的关联。开埠之初,上海的牛奶及奶制品都是为满足外侨的饮食习惯而生产销售的。鸦片战争后,各国列强在上海等地设立租界,侨民纷至沓来,作为西人重要的日常食物,牛奶以舶来品身份随西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随着生鲜牛奶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市场需求的增长,牛奶本身的营养价值日益受到关注。上海的报刊和杂志上开始大量出现分析牛奶化学成分的科普性文章,牛奶被作为一种滋补品、而非一种单纯的食品或饮品向读者宣传,从1910到1920年十年间,上海饮用牛奶的人增加了一倍。自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颁布《乳场管理规则》以来,牛奶就被纳入食品卫生监管范围。1925年由美国引入的“标准A级巴氏杀菌法条例”,对沪上牛奶分级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936年工部局经行的牛乳分级考核,按检查结果将市售牛奶分为ATT级、A级、B级三个等级,并颁发给牧场甲、乙等级牌照。
       1935年上海著名的牛奶公司自由农场发起牛奶普及的三大活动,即儿童饮奶运动、学校饮奶运动以及机关饮奶运动。自由农场将瓶装消毒牛奶由不同渠道分送至家庭、校园和政府部门。其中政府部门采用四分之一磅牛奶混合四分之一磅红茶,两者冲调后再加以白糖用罐头装好分送。另配饼干两块。借用自由农场总经理尤怀皋之言,此举可方便“机关里的公务人员,不必出门,就可进用茶点”。此外,华商几大乳场联合开设“MILKBAR”,中译名为“银河奶府”,类似于今天的牛奶专卖店,联合经营牛奶冰、鲜牛奶、奶酪、奶茶等各类牛乳产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中华民国24年(1935),上海自由农场,牛奶代价卷,贰角 22-2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