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王:高中化学(2014)
¥
6
1.0折
¥
5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张文龙 主编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文龙 主编
-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6
-
版次
1
-
ISBN
9787548802853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59页
-
字数
910千字
- 【内容简介】
-
《解题王》按讲编写,每讲分两个栏目:“方法技巧全归结”“本讲易错全剖析”。方法技巧全归结“解题方法”一网打尽,手把手地教给你知识和方法,使你学会学习,让你事半功倍,真正实现高效学习。
本讲易错全剖析这是最系统的错题剖析集录,这是无数成功者经验的累积,这是帮你规避解题误区、迈向成功的终南捷径。与其他教辅图书相比,《解题王》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操作性强。《解题王》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易于操作,直接训练解题能力;传授规范的解题技巧和方法,使答案逼近高考试题的标准答案。按照《解题王》介绍的方法技巧去解题,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是质量高。《解题王》眼界高,高屋建瓴,宏观把握;例题精,灵活创新,举一反三;讲解细,洞察规律,细致入微;题型全,对应高考,难度一致。
三是内容全。《解题王》不仅涵盖了最近五年来高考的全部考点,并且预测了未来几年将要考到的知识要点。解决了同学们最关心的诸多问题:①考什么,②怎么考,③为什么这样考,④怎样应考,⑤怎样规范解答高考题。四是理念新。翻开《解题王》,透过如烟的墨香,一幅幅时尚、活泼的漫画插页展现在你的眼前。追求成功,又渴望快乐,是每个高中生学习中的无尽向往;佛祖拈花、迦叶微笑,更是我们每个《解题王》编写者的不懈追求。让我们在《解题王》相聚!从此,研读更快乐,学习更轻松,考试更成功。《解题王》是一片天地,你我有缘,在此相聚;《解题王》是一个乐园,色彩纷呈、妙趣横生;《解题王》是一群人,既是良师,更是益友;《解题王》是一种理念,追求时尚,倡导快乐。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解题王》给予你的,是需要你辛勤劳作的土地。但愿它能陪你走过高一、高二,守望高三,走出一片人生的新天地。
- 【目录】
-
第1讲从实验学化学
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基本操作
1.化学实验安全
2.常见仪器、药品的适用范围
3.常见仪器的使用
4.基本操作(如称量、萃取分液、蒸馏、蒸发等)
的步骤及要点
5.除杂过程中试剂的加入顺序和试剂的用量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分离与提纯的区别
2.冷却结晶与趁热过滤
3.蒸馏与蒸发
4.萃取与分液
三、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与微观微粒数、宏观质量间的关系
2.微粒的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组成
3.1 mol物质所含的微粒数
4.物质所含微粒数的计算
5.1 mol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摩尔质量、相对分
子质量间的关系
6.摩尔质量、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的计算
四、气体摩尔体积
1.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组成物质的分子大小
2.物质的体积与凝聚状态
3.气体摩尔体积
4.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
五、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重要推论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
的量之比
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相
对分子质量之比
3.同温同体积下,容器中气体的压强比等于气
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六、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前提条件(温度、压强)
2.物质的状态
3.物质的组成
4.微粒的变化
5.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
七、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求算面面观
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2.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
3.根据气体摩尔体积
4.根据摩尔质量定义
5.根据实验测定
八、物质的量浓度
1.物质的量浓度的认识
2.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组成
3.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间的关系
4.物质的量浓度与气体的溶解
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
九、不同浓度溶液混合技法揭秘
1.同一溶质不同质量分数溶液的混合
2.同一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
十、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容量瓶的认识
2.操作步骤
3.误差分析
4.仪器的“真实”
5.实验数据的“真实”
6.实验药品的“真实”
本讲易错全剖析
1.对物质的组成分辨不清
2.对气体摩尔体积理解不透彻
3.物质名称与物质组成不相符
4.对阿伏加德罗常数与微粒的物质的量理解不
透彻
5.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因素考虑不全
6.忽略了气体间的反应
7.忽略了溶液中的溶剂分子
8.忽略了物质的量浓度是一个相对量
9.没有分析离子检验的唯一性
10.对定量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与实验基本操作
掌握不牢
第2讲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物质的分类
1.纯净物与组成元素
2.纯净物与物质结构
3.纯净物与物质性质
4.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非
金属氧化物
5.酸分子组成中氢的个数与酸的元数
6.含氢的盐与酸式盐
7.酸性氧化物与酸酐
二、分散系
1.胶体和溶液的区别
2.胶体的常见性质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4.电离与电解
5.电解质与导电
6.电解质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
三、离子方程式书写中的错误类析
1.拆写不当
2.产物不合理
3.方程式两端不守恒
4.反应前后约简不当
四、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分类突破
1.无色溶液中,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2.酸性溶液中,OH-、弱酸的酸根离子、弱酸的
酸式酸根离子等不能大量共存
3.碱性溶液中,H+、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弱碱
的阳离子等不能大量共存
4.因离子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5.因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五、有关量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类析
1.一种反应物过量型
2.两种反应物一定量型
3.反应物离子目标型
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
3.氧化剂与还原剂
4.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5.氧化性与还原性
6.得电子与失电子
7.被氧化与被还原
8.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七、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判断
1.根据金属、非金属活动性顺序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与离子共存
八、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观察法
2.化合价升降法(或电子得失法)
3.零价法
4.待定系数法
5.整价配平法
6.缺项类方程式配平
7.离子类方程式配平
8.各配平方法的应用
本讲易错全剖析
1.对物质类别考虑不全面
2.对物质组成考虑不全面
3.对纯净物与混合物区分不清
4.误认为核反应是化学反应
5.误认为生成单质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6.将溶液的导电性与金属的导电性混为一谈
7.对还原产物考虑不全面
8.化合价发生交错
9.对氧化剂、还原剂判断错误
10.还原性顺序应用的失误
11.对被氧化与被还原区分不清
第3讲金属及其化合物
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金属钠的性质
1.认识金属钠
2.钠与氧气的反应
3.钠与水的反应
4.钠与酸溶液的反应
5.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6.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变
二、金属铝的性质
1.认识金属铝
2.铝与氧气的反应
3.铝与酸的反应
4.铝与碱的反应
三、金属铁的性质
1.认识金属铁
2.铁与酸的反应
3.铁与高温水蒸气的反应
4.铁的冶炼
四、金属铜的性质
1.认识金属铜
2.金属铜的制备
五、金属氧化物的类比分析
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2.氧化铝的两性
3.氧化亚铁、氧化铁与四氧化三铁
4.氧化铜与氧化亚铜
六、重要的氢氧化物
1.氢氧化铝
2.氢氧化亚铁与氢氧化铁
3.氢氧化铜
七、苏打与小苏打
1.认识苏打与小苏打
2.苏打与小苏打的碱性
3.苏打与小苏打的热稳定性
4.苏打与小苏打的鉴别
5.苏打与小苏打的相互转化
6.苏打与小苏打的相关计算
7.苏打与小苏打的制备
八、铝、铁的“三角关系”
1.铝盐与偏铝酸盐的相互转化
2.亚铁盐与铁盐
九、Na2O2计算类析
1.涉及反应中固体质量的计算
2.涉及反应中气体体积的计算
十、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图像及计算
1.铝盐溶液与碱溶液的互相滴加图像
2.偏铝酸盐溶液与酸溶液的互相滴加图像
3.铝盐溶液和偏铝酸盐溶液的互相滴加图像
4.其他有关铝盐(或偏铝酸盐)溶液的图像
十一、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计量系数与物质
的量
2.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计量系数与气体
的体积
3.混合组分的计算
十二、混合组分判断技法的分类突破
1.平均值法判断混合组分
2.极端值法判断混合组分
3.讨论法判断混合组分
十三、一种反应物过量计算的归类解析
1.已知两种反应物的量,求产物的量或两
反应物量的关系
2.已知一种反应物和一种产物的量,且产物
与过量的反应物又能继续发生反应
3.已知的反应物为一混合物或已知产物的
成分不能确定
4.已知一定量的混合物,经过变化后所得
产物的量已知,但成分未知
十四、玩转十字交叉法
1.比值类的十字交叉
2.极端值的十字交叉
本讲易错全剖析
1.忽视钠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氢气
2.误认为反应等质量的铝粉,放氢量相等,耗
酸、耗碱量相同
3.对Al(OH)3溶于强酸及NaHCO3的溶解度
掌握不准
4.对微粒形式及物质混合时体积变化掌握不准
5.忽略Fe(OH)2易被氧化的事实
6.对常见微粒氧化性顺序掌握不准
7.忽略NO-3在H+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8.忽略CO2-3与H+的反应要分步进行
9.思维不严谨
10.不能“循规导律”
11.信息分析、提取不深入
12.实验中实验目的欠考虑
第4讲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硅及其化合物
1.“惰性”的硅单质
2.硅与NaOH溶液的反应
3.单质硅的制取
4.二氧化硅与硅酸
5.硅酸盐与无机非金属材料
6.硅及其化合物信息题
7.硅及其化合物在无机框图中
二、氯及其化合物
1.液氯与氯水
2.漂白性与氧化性
3.漂白粉与漂白性
4.Cl2的氧化性
5.Cl2与碱(或碱性物质)的反应
6.HClO的性质
7.Cl-的检验
8.氯与卤素
9.工业制盐酸
三、二氧化硫的性质
1.酸性气体二氧化硫
2.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3.二氧化硫的强还原性
4.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5.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比较
6.二氧化硫与环境污染
四、氮氧化物的性质
1.二氧化氮与溴蒸气的比较
2.二氧化氮与硝酸酸酐
3.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
4.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5.氮氧化物与环境污染
五、氮氧化物与水反应的有关计算
1.NO、NO2与水的反应
2.NO2和O2的混合气体与水的反应
3.NO和O2混合后与水的反应
4.NO、NO2和O2混合后与水的反应
六、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1.浓硫酸的吸水性
2.浓硫酸的脱水性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4.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比较
5.SO2-4的检验
七、硝酸的性质
1.不稳定性
2.强氧化性
3.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比较
八、氨及其铵盐
1.认识氨
2.液氨与氨水的区别
3.氨的碱性
4.氨的还原性
5.氨的喷泉实验
6.氨的制取
7.铵盐的性质
九、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1.质量守恒
2.元素守恒
3.电荷守恒
4.电子守恒
十、关于多步反应的纯度、产率和利用率的计算
1.方程式法
2.元素守恒法
十一、无机框图常见题眼与推断突破
1.题眼
2.一般思路
本讲易错全剖析
1.对SO2的还原性和漂白性分辨不清
2.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不充分
3.忽略物质转化的条件
4.对向上、向下排空气法认识不清
5.忽略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体现其氧化性,
又体现其酸性
6.忽略铁氧化后的价态有Fe2+、Fe3+
7.忽略+4价硫的强还原性
8.对SO2-4检验试剂的先后加入顺序掌握不准
9.忽略非金属元素存在负化合价
10.不清楚氯水组成的微粒
11.忽略生成物只有一种的限制
12.忽略物质的还原性与浓度有关
13.除杂时忽略主物质
14.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不能联系
15.碱的强弱与碱的中和能力混为一谈
16.误将物质组成系数作为方程式中计量系数
17.忽略Fe3+与Fe能发生氧化原反应
第5讲原子结构与性质
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认识原子结构
1.原子的组成
2.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间的关系
3.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的比较
4.同位素原子的性质及分布特征
5.几种相对原子质量的辨析
二、用比较法区分能层与能级
1.能级的存在与能层
2.相同能层不同能级电子的能量比较
3.不同能层相同能级电子的能量比较
4.能层与电子数
5.能级与电子数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电子式
3.核外电子排布式
4.轨道表示式
四、电子云与原子光谱
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2.电子云图
3.基态和激发态
4.原子光谱
五、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
2.泡利原理
3.洪特规则
本讲易错全剖析
1.混淆离子的电子层数与原子的电子层数
2.不清楚微粒的外围电子排布
3.对同位素认识不清
4.对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的微粒认识不全面
5.对电子云认识不清
6.不会区分基态与激发态
7.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理解不透彻
第6讲分子结构与性质
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认识化学键
1.共价键与离子键
2.共价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
3.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4.电子式与结构式
5.分子中的8电子稳定结构
6.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二、共价键解惑
1.共价键的形成
2.共价键的键参数
3.分子稳定性的比较
4.键能与反应热
5.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三、共价键类型辨析
1.单键、双键和三键
2.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3.配位键
4.σ键和π键
四、分子空间构型的判断
1.杂化轨道理论
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3.杂化轨道理论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间的
关系
4.等电子原理
五、分子极性与分子的性质
1.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2.分子极性的判断
3.相似相溶原理
4.范德华力
5.氢键
6.手性分子的判断
7.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比较
六、认识配合物
1.配合物的组成
2.配合物的内外界
本讲易错全剖析
1.误认为稀有气体分子中存在化学键
2.对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把握不准
3.忽视氢键的存在
4.误认为化合物中不存在非极性键
5.杂化类型的误判
6.对空间构型与异构体数把握不准
7.对氢键与分子稳定性的误解
第7讲晶体结构与性质
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晶体常识解惑
1.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
2.晶体类型与组成微粒
3.晶体类型与相互作用
4.晶体类型与物质熔沸点
5.晶体类型与导电性
6.晶体类型的综合判断
二、晶体中的常见计算
1.分摊法确定晶体的化学式
2.紧邻法确定晶体的化学式
3.根据摩尔质量确定晶体的化学式
4.分摊法计算结构单元的微粒数和化学键数
5.晶体粒子之间距离的计算
三、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晶体
1.分子间作用力
2.分子晶体的判断
3.分子晶体特征辨析
4.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四、共价键和原子晶体
1.共价键
2.原子晶体的判断
3.原子晶体特征辨析
4.原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五、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1.金属的通性
2.金属键
3.金属晶体的判断
4.金属晶体特征辨析
5.金属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
6.合金的特性
7.金属的堆积
六、离子键和离子晶体
1.离子键
2.离子晶体的判断
3.离子晶体特征辨析
4.晶格能
5.离子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
本讲易错全剖析
1.混淆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2.微粒共用不分摊
3.对颗粒和晶胞混为一谈
4.不清楚晶体组成的微粒
5.错误判断晶体类型
6.混淆化学式与分子式
7.对晶体结构认识不清
第8讲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元素原子的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1.位置与结构
2.位置与性质
3.结构与性质
二、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
1.原子半径的比较
2.原子半径与对应简单离子半径的比较
3.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离子半径的比较
4.相同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的比较
三、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
1.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判断
2.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
3.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的其他方法
四、元素(1~20号)推断题型突破
1.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2.主族元素性质、存在、用途的特殊性
五、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辨析
1.第一电离能大小的比较
2.运用电离能判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3.电负性的大小比较
4.运用电负性判断金属和非金属
5.运用电负性判断化学键类型
6.运用电负性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7.运用电负性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
8.对角线规则
本讲易错全剖析
1.不清楚特殊物质的化合价
2.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时忽略酸中元素的
最高价
3.不清楚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对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误判
5.错误地比较第一电离能的大小
第9讲化学反应与能量
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物质的能量与反应热
2.化学键与反应热
3.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4.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反应加热
5.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6.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写法
7.化学反应中的焓变与化学键的关系
8.反应热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9.能源的利用
二、深入认识反应热
1.反应热与物质的能量
2.反应热与化学键的键能
3.反应热与物质的稳定性
4.反应热与物质溶解的热效应
三、燃烧热与能源的利用
1.燃烧热的意义
2.燃烧热的条件
3.燃烧热的计算
4.根据燃烧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5.能源的合理使用和充分利用
6.能源与环境
四、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单组分反应热的计算
2.混合组分反应热的计算
3.盖斯定律的含义
4.利用盖斯定律判断物质的稳定性
5.利用盖斯定律计算未知反应的反应热
五、“三热”解惑
1.“三热”的比较
2.燃烧热的含义
3.燃烧热的计算
4.中和热的含义
5.中和热的计算
本讲易错全剖析
1.混淆吸、放热反应与吸、放热过程
2.混淆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3.焓变的概念掌握不准
4.燃烧热、中和热概念掌握不准
5.比较反应热时忽略物质的状态
6.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
7.盖斯定律理解不透彻
8.化学键与物质结构理解不透彻
第10讲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化学反应速率概念辨析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3.根据化学反应速率进行其他量的计算
4.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5.同一反应不同时间段反应速率比较
6.同一反应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比较
7.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物质本身的性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6.原电池反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7.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辩证地看待条件改变与反应速率变化
1.物质的量的增加与反应速率的变化
2.压强与非“气相”反应
3.恒容充惰性气体与反应速率的变化
4.恒压充惰性气体与反应速率的变化
四、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五、化学平衡状态的相关计算
1.基于可逆反应的计算
2.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3.平衡浓度的计算
4.化学反应中系数的确定
5.根据平衡数据间关系的计算
6.识图与图像计算
六、化学平衡的移动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6.“过程”与“状态”的撞击
七、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计算
1.化学平衡常数
2.平衡转换率的计算
3.化学计量系数的确定
4.单一反应平衡浓度的计算
5.多步反应平衡浓度的计算
6.差量法应用于化学平衡的计算
八、等效平衡全透析
1.等效平衡的构建
2.恒温、恒容下等浓度的等效平衡
3.恒温、恒压下等浓度的等效平衡
4.恒温、恒容下,Δv=0等百分含量的等效平衡
5.恒温、恒容下,Δv≠0等百分含量的等效平衡
6.恒温、恒压下等百分含量的等效平衡
九、假设法解化学平衡试题
1.状态假设
2.极端假设
3.等效假设
十、平衡图像题类析
1.速率—时间图像
2.浓度(物质的量、含量)—时间图像
3.含量—压强(温度)图像
4.含量—时间—温度(压强) 图像
5.含量—温度—压强图像
十一、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辨析
1.对熵的理解
2.熵增、熵减的判断
3.焓变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4.熵变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5.反应自发性的综合判断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在工业生
产中的应用
本讲易错全剖析
1.忽略反应过程中浓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定量计算与定性判断不同步
3.忽略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定量分析
4.化学反应快慢的错误比较
5.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与反应物的量的误判
6.等效平衡知识模糊不清
7.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考虑
不全
8.不能完全理解化学平衡计算中“量”的关系
9.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中获取信息
时产生偏差
10.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与平衡移动不协调
11.不清楚判断平衡标志的“量”
第11讲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基本概念辨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电解质和导电性
4.溶液导电性和离子浓度
5.电解质强弱和水溶液导电性强弱
二、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透析
1.电离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浓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
4.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
5.溶液酸碱性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
6.等体积、等pH同元强酸(或强碱)、弱酸
(或弱碱)的比较
7.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同元强酸(或强碱)、
弱酸(或弱碱)的比较
8.弱电解质的证明
9.电离常数及其应用
三、用勒夏特列原理理解水的电离平衡
1.水的离子积常数
2.温度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
3.酸、碱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
4.盐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
5.与水类似的电离平衡
四、用比较法区别溶液酸碱性和pH间的关系
1.溶液呈中性与pH=7
2.pH的计算
3.强酸、强碱的稀释
4.弱酸、弱碱的稀释
5.酸、酸或碱、碱的混合
6.酸、碱的混合
7.pH之和为14的酸、碱的混合
五、重要的定量实验——中和滴定
1.中和滴定的原理
2.中和滴定仪器的用法
3.中和滴定的操作
4.中和滴定的数据处理
5.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6.中和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
7.不同pH弱酸(或弱碱)中和能力的比较
六、直击盐类水解
1.盐类水解的实质
2.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3.盐类水解平衡
4.温度对盐类水解的影响
5.浓度对盐类水解的影响
6.其他因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
7.盐本身性质对盐类水解的影响
七、盐类水解的综合运用
1.溶液配制
2.盐溶液去油污
3.调节溶液pH除金属离子
4.双水解反应(泡沫灭火器原理)
八、归类比较法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1.单一溶质的溶液
2.两种溶质混合且不反应
3.两种溶质混合且完全反应
4.两种溶质混合且不完全反应
5.两种溶质混合时反应,但量不定
6.不同溶液中的同种离子浓度比较
九、比较法区别溶液中的“三大守恒”
1.电荷守恒
2.物料守恒
3.质子(H+)守恒
十、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
2.溶度积常数
3.溶度积常数与物质的溶解度
4.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5.沉淀溶解平衡图像题
本讲易错全剖析
1.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导电性的强弱混为一谈
2.水的离子积知识迁移错误
3.盐类水解规律掌握不全
4.溶液的酸碱性与水的电离程度理解不透彻
5.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判断不准
6.不能正确理解溶度积常数
第12讲电化学基础
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中能量的转变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根据电流表的流向判断正、负极
4.根据电极材料的性质判断正、负极
5.根据电极反应的本质判断正、负极
6.根据电极反应的现象判断正、负极
7.根据总反应判断正、负极
8.可逆反应中正、负极的确定
9.原电池中电子、离子移动方向的判断
10.原电池的计算
二、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正确书写
1.电极产物与介质反应
2.根据电池总反应式书写
3.空气中的氧气参与反应
三、常见化学电源类析
1.一次电池
2.二次电池电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3.二次电池充电时的连接方式
4.燃料电池
四、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化学反应快慢的判断
2.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3.原电池的设计
五、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1.电解池中基本概念辨析
2.电极产物的判断
3.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4.用惰性电极电解后溶液酸碱性变化
5.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6.有关电解的计算
六、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氯碱工业)
2.电镀
3.电解精炼金属
4.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定技巧
5.分析电解应用的主要方法思路
七、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1.对金属腐蚀原理的考查
2.对金属在不同环境下腐蚀快慢的考查
3.对金属腐蚀的类别和原理的考查
4.对金属腐蚀条件和金属防护探究的考查
本讲易错全剖析
1.判断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移向错误
2.对电池反应观察不仔细而导致对电池的分
析错误
3.不能正确判断金属腐蚀的类型,不能正确
书写相关电极反应式
4.不能正确理解金属腐蚀的本质及腐蚀过程
的复杂性
5.对电解原理的理解不透彻
6.没掌握电解原理的应用
7.简单记忆离子放电顺序导致因思维定势出错
8.加入物质与产物不能统一
第13讲认识有机化合物
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用类比法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1.有机物的判断
2.有机物中碳的成键特点
3.根据组成判断有机物的类别
4.根据官能团判断有机物的类别
5.有机物中常见官能团类析
6.同系物的判断
二、有机物结构剖析
1.有机物中化学键的类型
2.碳的杂化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3.分子中共面、共线原子的判断
4.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5.有机物结构与异构体
三、突破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现象
2.等效氢法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
3.轴线移动法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
4.定一移二法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
5.基元法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
6.替元法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
7.排列组合法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
8.插入法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
9.顺反异构现象
10.对映异构现象
11.“五同”的比较
四、“四同”的辨别
1.同位素
2.同素异形体
3.同系物
4.同分异构体
五、有机物命名全析
1.习惯命名法
2.烷烃的命名
3.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4.其他有机物的命名
5.有机物命名的正误判断
六、有机物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法、分液法、
重结晶法、萃取法)
七、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1.有机物的元素分析
2.相对分子质量和元素含量法
3.燃烧通式法
4.相对分子质量法
5.商余法
6.平均分子式法
7.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法
八、有机物结构确定的常用方法
1.核磁共振氢谱法
2.红外光谱法
3.质谱法
4.官能团性质定性分析法
5.官能团性质定量实验法
九、有机物燃烧的一般规律
1.烃燃烧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2.烃燃烧时耗氧量的判断
3.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时耗氧量与生成CO2
量间的关系
4.总质量一定,任意比混合,产物CO2或H2O
为恒量
5.总物质的量一定,任意比混合,产物CO2或
H2O、耗氧量为恒量
6.有机物质量与燃烧产物使Na2O2增重质
量间的关系
7.有机物燃烧时耗氧量与产物通过Na2O2时
放氧量间的关系
本讲易错全剖析
1.不清楚有机物中碳的连接方式
2.不清楚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3.不清楚常见有机物的物性
4.对同系物的判断不准确
5.不明确同系物与最简式的关系
6.对原子的共平面与共直线判断不准确
7.对同分异构体判断失误
8.计算有机物燃烧耗氧量失误
9.误判混合烃的组分
10.对多官能团物质的性质理解不透彻
第14讲烃和卤代烃
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甲烷的性质
1.甲烷的分子结构
2.甲烷的物理性质
3.甲烷的燃烧反应
4.甲烷的取代反应
5.烷烃的性质
6.同分异构体
二、乙烯的性质
1.乙烯的分子结构
2.乙烯的加成反应
3.乙烯的氧化反应
4.加成反应
三、烃和卤代烃的物性和结构辨析
1.熔沸点
2.溶解性
3.卤代烃与环境保护
4.组成与结构特点
5.原子的共面判断
6.异构体的判断
四、饱和烃的化学性质比较
1.取代反应的条件
2.取代反应的判断
3.取代反应产物的判断
4.氧化反应(燃烧)和分解反应(裂化)
五、有机物的燃烧规律类析
1.气态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2.有机物组成与燃烧耗氧量的关系
3.有机物组成与燃烧产物的关系
4.烃不完全燃烧的计算
5.平均分子式法在烃燃烧计算中的应用
六、不饱和烃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2.氧化反应
3.加聚反应
4.根据加聚产物判断单体
5.有机合成
七、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1.苯的分子结构
2.苯的结构特点与性质间的关系
3.苯的物理性质
4.取代反应
5.加成反应
6.氧化反应
7.其他含苯环的化合物
8.有机合成
八、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2.消去反应
3.卤原子的检验
4.有机合成
九、一些重要物质的制备实验
1.乙烯的制备
2.乙炔的制备
3.溴苯的制备
4.硝基苯的制备
十、烃的来源及应用
1.石油的分馏
2.石油的裂化、裂解
3.煤的加工
本讲易错全剖析
1.鉴别和除杂容易忽略的问题
2.反应生成物的误判
3.不清楚石油的成分
4.苯与溴水混合问题的误判
5.对苯的特殊结构的认识不足
6.卤代烃消去产物的判断失误
7.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错解
8.对取代反应理解不透彻
第15讲烃的含氧衍生物
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乙醇的性质
1.乙醇的分子结构
2.乙醇的物理性质
3.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乙酸的性质
1.乙酸的分子结构
2.乙酸的物理性质
3.乙酸的酸性
4.乙酸与乙醇分子中羟基的比较
5.乙酸的酯化反应
三、醇类的性质
1.分子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
2.与金属钠的反应
3.氧化反应
4.消去反应
5.取代反应
6.同分异构体现象
7.有关醇的计算
8.有机合成
四、酚类的性质
1.分子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
2.苯酚的弱酸性
3.苯酚的鉴别
4.显色反应
5.酚的分离、提纯
6.酚的同分异构体
7.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
8.有机合成
五、醛类的性质
1.分子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
2.醛基的性质
3.醛基与其他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
4.醛基的检验
5.醛的有关计算
6.醛的同分异构体
7.甲醛的特殊性质及用途
8.有机推断
六、羧酸的性质
1.分子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
2.羧基的酸性
3.羧酸结构的推断
4.酯的制取实验
5.有机合成
七、酯的性质
1.分子结构与性质
2.酯的水解
3.酯的同分异构体
4.酯结构的推断
5.有机合成
八、烃的含氧衍生物比较
1.羟基氢活泼性的比较
2.烃的含氧衍生物结构的定性分析
3.烃的含氧衍生物性质的定量分析
九、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化
1.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
2.有机物反应类型的判断
十、有机合成题
1.正向合成法
2.逆向合成法
本讲易错全剖析
1.混淆酚与醇
2.不清楚官能团的性质
3.不清楚取代反应机理
4.对有机反应与副反应掌握不全面
5.不能正确解读有机信息
6.对羟基中氢的活泼性认识不清
7.不能正确衍变有机物中的官能团
8.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掌握不全
第16讲生命中的基础有机
化学物质
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油脂
1.油脂的组成
2.油脂的结构与性质
3.油脂的提取及用途
4.油脂的水解
5.油脂的氢化
6.油脂的皂化实验
7.有机推断
二、糖类
1.糖的组成
2.糖的结构与性质
3.葡萄糖的性质
4.蔗糖和麦芽糖的性质
5.淀粉和纤维素的性质
三、氨基酸和蛋白质
1.氨基酸的组成
2.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
3.氨基酸的两性
4.蛋白质的水解
5.蛋白质的变性
6.蛋白质的盐析
7.蛋白质的鉴别
8.结构中氨基酸单体的判断
9.酶及其性质
本讲易错全剖析
1.不清楚油脂是混合物
2.不能正确区分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3.不了解哪些物质能水解
4.不清楚蛋白质水解时键断在何处
第17讲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
化合物的时代
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认识有机高分子
1.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
2.高分子的链节、聚合度
3.线型高分子
4.体型高分子
5.高分子材料与环境
二、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与单体的判断
1.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2.高分子性质与单体性质的比较
3.功能高分子
4.单烯烃加聚型单体的判断
5.二烯烃加聚型单体的判断
6.聚酯类缩聚型单体的判断
7.聚酰胺类缩聚型单体的判断
三、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单体与加聚反应
2.单体与缩聚反应
3.有机高分子的合成
本讲易错全剖析
1.误认为高聚物为纯净物
2.高聚物单体的误判
3.混淆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
4.不清楚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
5.对形成高聚物的单体认识不清
第18讲化学与自然资源的
开发利用方法技巧全归结
一、金属冶炼的认识
1.人类对金属的利用
2.金属的存在及冶炼的实质
3.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4.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
5.其他方法
二、海水的开发与综合利用
1.海水的淡化
2.从海水中提取钠和氯
3.从海水中提取溴
4.从海水中提取碘
5.从海水中提取镁
6.从海水中获得其他物质和能量
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化石燃料
2.石油的综合利用
3.煤的综合利用
4.聚合反应和高分子化合物
四、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环境保护
2.绿色化学
本讲易错全剖析
1.不清楚金属冶炼原理
2.金属沸点与金属冶炼掌握不牢
3.混淆净化与淡化
4.混淆裂化与裂解
5.充分燃烧与燃烧效率的误解
6.对高聚物与纯净物、单体性质不清楚
7.发展与环境的不协调
8.对各种污染认识不清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