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通志:演艺志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民俗通志:演艺志

30 6.8折 44 九五品

仅1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倪钟之 著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210120

上书时间2021-04-19

凤凰阁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倪钟之 著
  •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12
  • 版次 1
  • ISBN 9787532852925
  • 定价 4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8页
  • 字数 314千字
【内容简介】
演艺民俗是指表演艺术方面的民俗事象。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内容庞杂,有些内容,难以划分其归属,而且不同的艺术门类在民俗上也存在许多差异,形成不同的民俗特点。怎样把它们合拢起来,进行统一的叙述,尚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索。
《中国民俗通志:演艺志》为“中国民俗通志”之演艺志,由齐涛担任主编,中国民俗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积数年之功精心编纂,具有资料真实可靠、文笔简洁流畅、叙述清楚明白、结构合理、图文并茂的特点。
【目录】
总序
概说
一、演艺民俗的界定
二、演艺民俗的成因
三、演艺民俗的特点
四、演艺民俗研究概况

第一章民间艺人概述
第一节民间艺人的范畴
第二节不同类型的民间艺人及其地位
一、戏曲艺人
二、曲艺艺人
三、说书艺人
四、杂技艺人
五、皮影戏艺人
六、木偶戏艺人
七、把式场艺人
八、流动性艺人
第三节传艺与师承
一、家庭传授
二、拜师学艺
三、科班教育
四、带艺投师
五、代师收徒
六、票友下海与自学成才
第四节民间艺人的生活习惯
一、民间艺人的道德规范
二、民间艺人的社会交往
三、民间艺人的生活作风
四、艺人的生活习惯

第二章演出场地习俗
第一节“撂地”与“串巷子”
一、“画锅”与“撂明地”
二、明地艺人演出程序
三、“串巷子”与“逛街”
四、其他街头艺人的表演
第二节“跑大棚”及其他
一、“跑大棚”的马戏团
二、“土台子戏”
三、“赶庙会”
四、二人转艺人的“赶大车店”等活动
第三节不同类型的书馆与茶社
一、说书馆
二、坤书馆
三、相声场
四、杂耍园
第四节“高台教化”
一、宝卷宣讲形式
二、讲善书活动及其演变
三、“高台教化”遗风
四、祭神戏和仪式歌
第五节戏院演出
一、戏院的演变
二、戏院演出惯例
三、戏院与班社
四、后台
五、祭祀与封台
六、应节戏与合作戏
第六节堂会
一、堂会的性质和特点
二、堂会类型和演出场地
三、堂会程序及禁忌
四、简易堂会——“家档子”
第七节新型剧场
一、新型剧场演出内容及组织彤式
二、传统表演艺术剧场化

第三章演艺界的行规与行话
第一节演艺界行规概述
一、演艺界行规基本内容
二、关于演艺界行规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演艺界的诸神崇拜
一、不同艺术形式的行业神
二、各种行业神的纪念日活动
第三节“跑江湖”习俗
一、“开码头”
二、“活搭班”与“借地求财”
三、“盘道”与“横买卖”
四、江湖艺人的行路与住宿
第四节演艺界行话
一、演艺界行话概述
二、演艺界行话的范围及释义
三、演艺界行话的构成和使用
四、演艺界行话的作用与传播

第四章演艺界的社团组织
第一节演艺界社团的类型及性质
一、演出班社
二、教学科班
三、同业公会
四、研究团体
第二节演艺界社团的组织及活动
一、精忠庙与梨园公会
二、各地演艺界的同业公会
三、演艺界社团活动的内容
四、演艺界行会的局限性
第三节票房及各种玩友会
一、票房的形成和发展
二、票房种种
三、下海从艺
四、玩友会
第四节演艺界社团的发展与变化

第五章观众欣赏习俗
第一节表演艺术欣赏的本质
一、观众是演艺活动的组成部分
二、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虚拟性与观众的联想
三、喝彩——观众与演员的交流
四、娱乐是艺术欣赏的最直接目的
第二节戏迷——演艺活动的支持者
一、观众与戏迷
二、观艺本身是一种享受
三、“捧角儿”
四、戏迷的嗜好
第三节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一、演员都想把戏演好
二、观众与演员是朋友
三、名演员的社会效应
第四节演艺活动的社会意义
一、演艺活动构成不同的社区文化
二、演艺活动与其他民俗
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