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中要有块石头(上书口脏)
  • 心中要有块石头(上书口脏)
  • 心中要有块石头(上书口脏)
  • 心中要有块石头(上书口脏)
  • 心中要有块石头(上书口脏)
  • 心中要有块石头(上书口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中要有块石头(上书口脏)

3.6 八五品

仅1件

吉林白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郝铭鉴 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4吕3

上书时间2023-03-02

大安市古旧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郝铭鉴 著
  •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8057002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16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心中要有块石头》文章的内容紧贴着编辑的需求。这从全书近百篇文章的六个辑题中就可看出:编家的“品”,书市的“风”,做书的“道”,卖书的“谋”,书中的“味”,心底的“梦”。从编辑应有的人品、目前出版的大环境,到做书的艺术、卖书的谋略,都可让人从中得到启发。如果认真读,甚至连如何写书评、作广告,如何填发稿单、作新书介绍,都能从中找到答案。简直可以说它是为编辑量身定做的培训教材。作者独到的眼光、独立的思考、独特的文笔引人入胜。它使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绝不会感到丝毫的枯燥,反而会有一种精神上的美感享受。
【作者简介】
郝铭鉴,1944年出生于江苏建湖,1966年毕业于上海师大中文系,1968年分配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后借至市文教办公室工作,1978年调入上海文艺出版社文艺理论编辑室。
曾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辑、上海文艺出版集团编辑委员会执行主任、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咬文嚼字》、《编辑学刊》主编,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上海市编辑学会、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兼职教授。
曾获“上海出版人奖”金奖和“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全国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等荣誉称号。200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目录】
序江曾培/1
编家的“品”
心中要有块石头/3
选择“黑不溜秋”/6
闲话“书品”/9
有一个人在书店里发呆/12
如果再选300种书/14
“思不出其位”礼赞/17
有这样两位编辑/19
学一学老农拾粪/22
别做黑旋风李逵/25
出版社,你忏悔吗?/28
名人和新人/31
学会写“编辑体”/34
“把心交给读者”/38
做张元济传人/41
“罗怃”投稿/44
孙伏园的催稿术/47
李霁野先生的一封信/50
“腰斩”张资平/53
“投稿派”/56
叶至善:一个一生咬文嚼字的人/58

书市的“风”
从“啃”到“品”/65
阅读率和阅读力/68
好啊,无人赴“宴”/71
阅读,呼唤理性/73
书展的品格/76
从暴雨想到书展/79
美的攀登/82
别了,贝塔斯曼/85
得克萨斯州的龙卷风/88
做一头聪明的驴子/91
“放下纸张!”?/94
数字传播,你听我说/97
此地空余图书楼/100
寄厚望于“十分钟”/102
君问归期未有期/104
别了,《文化与生活》/107

做书的“道”
比萨斜塔与编辑个性/111
“我到哪儿去了?”/115
丹麦有条海滨公路/118
悼“土掉渣”/120
“编”家清景在新春/123
“画说”之忧/125
阅读中的不能承受之“重”/128
清醒的《疯狂》/131
如此“新编”/133
为“金庸茶馆”喝彩/136
张贤亮启示录/139
易中天在“敲门”/142
《十月》和贾平凹/145
董秀玉“做书”/147
朱社长的一条短信/150
陈丹青是如何被搞定的/152

卖书的“谋”
你会卖木梳吗/157
学一学赫伯特/160
市场需作“面面观”/163
别到欧洲卖大闸蟹/167
品味细节/169
你的“芝麻”卖几美元?/172
“触目”不如“惊心”/175
小知堂给我们上课/177
闲话书名/180
粗与细/183
书评的出发点/185
书评的落脚点/188
“酒好不怕巷子背”?/191
电报?新闻?誓言/194
牙刷广告随感/197
“悠然见南山”/200

书中的“味”
“云中谁寄锦书来”——读朱光潜《谈美书简》/205
文品和人品——读《柯灵六十年文选》/209
“归隐”见境界——读黄宗英、冯亦代的《归隐书林》/212
百年悲壮一回眸——《世纪回眸丛书》印象/215
凌云“键笔”意纵横——读《江曾培网文选》/217
别一种选择——读《中国现代十大流派诗选》/221
归来的诗——读成雅明《手掌上的星光》/224
我所注重的期刊“四性”——《书林》五周年感言/227
带露的花瓣——《第一次情感震荡》序/230
高亦未高,平尤不平——为高国平《找到自己》追序/232
一颗年轻的心——吉传仁《一个编辑的手记》序/235
可敬的守护者——金文明《守护语林》序/239
动听容易动人难——《阿庆讲故事》序/242

心底的“梦”
贴近出版实践——《编辑学刊》2002年第4期卷首语/247
不妨换副笔墨——《编辑学刊》2002年第5期卷首语/250
新年旧愿——《编辑学刊》2005年第1期卷首语/252
蓄芳待来年——《编辑学刊》2002年第6期卷首语/255
高扬探索的旗帜——《文艺探索书系》编辑前言/258
出版人的“智囊”——《倾听书海》序/261
“咬定青山不放松”——《咬文嚼字文库?典藏书系》序/264
“又是一年芳草绿”——《咬文嚼字绿皮书》2008年版序/267
情寄编林四十秋——答《新民周刊》特约记者孙欢/270
咬文嚼字是一种使命——答龙源期刊网记者蔡凛立/282
咬天下该咬之错——答校对学家周奇/303
“咬嚼派”与大文化——致余秋雨的公开信/306
跋田娟华/31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