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懋华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正版现货 无笔记无划线
¥
5
九品
仅1件
作者宋毅、夏明、张桃英 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E11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宋毅、夏明、张桃英 著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8
-
版次
1
-
ISBN
9787109232617
-
定价
7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3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汪懋华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是在汪院士的口述学术生涯采访稿基础上写成的,但凡认识汪院士的人都深有体会,汪院士思路清晰、声音洪亮。他讲述的历史情景交融而又朴实无华,听者似醍醐灌顶,心灵得到启迪和升华。几位执笔的作者都是近年活跃在新闻第一线的资深人士,汪院士的经历也同样感染了他们,精彩的历史和文笔的珠联璧合,《汪懋华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不仅对农业工程和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对于青年学生的励志成长也大有裨益。从汪院士讲述的经历和成长史中,广大读者会得到人生的动力和发现努力方向。
- 【作者简介】
-
宋毅,1959年5月生,1982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曾在共青团中央青年运动史研究室工作;1986年7月起在农业部系统从事农业新闻宣传工作,曾任农业部办公厅新闻处副处长,中国农机安全报社(《中国农机化导报》)副社长、社长、总编辑;2012年7月调中国农业出版社任副总编、《世界农业》(中文核心期刊)主编。著有《笔写阡陌——一个新闻记者笔耕农业机械化之旅》《献身农业工程促进学科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口述学术生涯》(合著)《一生献给中国农业工程事业——陶鼎来口述回忆》《我与农业工程高等教育——高良润口述回忆》等。2014年起,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陶鼎来组和汪懋华组课题负责人。
夏明,1973年出生在内蒙古通辽市。199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12月进入中国农机安全报社工作,历任记者编辑、广告部主任助理、发行部副主任、发行部主任、业务部主任等职。进入农机媒体行业13年来,关注跟踪了一批重大项目,采访撰写了一批新闻稿件,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为行业发展贡献了点微薄的力量。此间,还参与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张宝文带队主持的《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机械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大调研,参与了《献身农业工程促进学科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口述学术生涯》撰写,参与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产业分析报告——农业机械》分册的策划和研究工作。
张桃英,生于1983年12月,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新闻学专业。2005年8月至2014年8月,在中国农机安全报社工作,历任记者、编辑、广告部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现为中央工作委员会《紫光阁》杂志社新媒体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着力推动党刊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构建了“三纸六媒”党刊传播新格局(《紫光阁》《学以资政》《党课》和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手机阅读产品、云图书馆),覆盖受众6.5亿人次,综合影响力跃上中央机构所属媒体第四位。负责建设的“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党政媒体融合项目”和“中国党政内容中英数字传播平台建设项目”分别入选2016年度、2017年度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 【目录】
-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兴宁一家人
1.粤东璀璨明珠——兴宁
2.祖辈和父辈的故事
3.从手工制作帽子开始的童年
4.接受正规新式教育
5.兴宁第一中学往事
6.人生十字路口与“天降”考大学机遇
7.壮哉,兴宁升学团
第二章 大学五载 理论实践同丰
1.艰难的北上求学之旅
2.进入全国农业的最高学府
3.停而复办的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
4.卢沟桥农场的农耕实习锻炼
5.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成立
6.双桥农场的过渡时期
7.海南岛垦殖实习
8.重读一遍大学二年级
9.热心学生工作的团干部
第三章 留学苏联前后
1.入党
2.留苏预备部——出国前的准备
3.出国前回乡探亲
4.出国前的实践活动
5.难忘的留学生活
6.副博士论文
7.与鲁诺夫院士的友谊
第四章 回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任教
1.农业电气化系的新教员
2.带领学生上农业用电生产实习课
3.为养猪场安装自来水
4.农村对电气化需求多多
第五章 身处逆境 不忘科研
1.善对“文革”初期的“两派”内斗
2.下放河南信阳“五七”干校和博爱县农村锻炼
3.“北农机”整体搬迁到重庆西南农学院
4.学习研究半导体技术
5.组织到重庆长寿县电机厂蹲点
6.收获深情厚谊
第六章 进入学校领导层
1.学校北迁河北省邢台市
2.在通县农机修造厂搞技术改革
3.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回迁北京
4.首建农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5.坚持不转“户口”的学院副院长
6.国内第一所农业工程大学诞生
第七章 搭建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的框架
1.农业工程学科的源起
2.推动一级学科更名为工学门类——农业工程
3.重塑农业工程学科体系
4.助力农业工程教学改革
5.加强学科平台建设
第八章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用智慧关心国计民生
2.凭综合实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3.担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
4.倾心扶持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专业分会
5.精心呵护《农业工程学报》
6.凝练学科发展方向
第九章 站在战略的高度
1.主持“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重大咨询项目研究
2.课题组成员集体考察山东省农业机械化
3.院士带队赴欧洲专题考察农业机械
4.在德国实地考察机收甜菜
5.广州研讨会聚合集体智慧
6.重大咨询项目圆满收官
7.创建“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申请农业部农业信息获取技术重点实验室
第十章 培育英才 桃李天下
1.第一个硕士研究生的故事
2.第一个博士研究生的故事
3.情系晚生
第十一章 大爱无疆 帮扶兄弟院校
1.出任浙江大学兼职院长
2.关心指导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建设
3.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特聘院士
4.对江苏大学的无私帮助
5.帮扶云南师范大学太阳能研究所
6.情洒“农工”都是爱
第十二章 影响力遍及四海
1.刻苦自学闯关英语
2.毛遂自荐出国任教
3.亚洲理工学院的中国教授
4.在国际组织中任职
5.执掌CIGR 2004国际农业工程大会
6.重访俄罗斯
7.参与组建海外华人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师协会
8.助力联合国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落户中国
9.张开双臂与世界相拥
第十三章 走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
1.提出我国“精细农业”发展研究的第一人
2.推动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战略与应用研究
3.关注紫花苜蓿与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4.探索提高机械化挤奶效率的路径
5.因地制宜推广暗管改碱技术
6.推动精细农业向智慧农业演进发展
第十四章 坦荡的人生 和睦的家庭
1.精力旺盛堪比青壮年
2.能力是通过刻苦和勤奋得来的
3.夫唱妇随 琴瑟和谐
4.长女承继父业
5.平淡而美满的家庭生活
附录
附录1 汪懋华院士年表
附录2 国内外重要学术性任职与贡献
附录3 汪懋华1986-2010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题录与2008年后主编出版的专著
附录4 汪懋华2011年至2017年7月应邀作学术报告题录
附录5 采访汪懋华院士的女儿汪宁教授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