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徐浩书陈尚仙誌铭拓片
  • 唐朝徐浩书陈尚仙誌铭拓片
  • 唐朝徐浩书陈尚仙誌铭拓片
  • 唐朝徐浩书陈尚仙誌铭拓片
  • 唐朝徐浩书陈尚仙誌铭拓片
  • 唐朝徐浩书陈尚仙誌铭拓片
  • 唐朝徐浩书陈尚仙誌铭拓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朝徐浩书陈尚仙誌铭拓片

880 八品

库存2件

河南洛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鼎

传拓年代建国后 (1949至今)

纸张白棉纸

装帧其他

尺寸70 × 70 cm

数量1册

上书时间2016-04-1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唐朝徐浩书陈尚仙誌铭拓片
徐浩,中国唐代书法家。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少举明经,肃宗时,授中书舍人,四方诏令,多由徐浩所书。后进国子祭酒,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封会稽郡公。著有《论书》(又称《法书论》)1篇。徐浩擅长八分、行、草书,尤精于楷书。他的书法曾得到父亲徐峤的传授,风格圆劲肥厚,自成一家。历代对徐浩的书法褒贬不一。《新唐书·徐浩传》形容他的书法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唐代吕总《续书评》认为他的真、行书,固多精熟,无有意趣。徐浩传至今日的墨迹有《朱巨川告身》,大历三年(768)书。“告身”是古代授官的凭信,类似任命状。此《朱巨川告身》字体肥圆,笔势沉着雄浑。徐浩书写的碑刻中,楷书有《大证禅师碑》,大历四年书,碑在河南登封嵩岳寺;《不空和尚碑》,建中二年(781)书,在西安碑林。隶书有《嵩阳观圣德感应碑》,天宝三年(744)书,碑在河南登封.
---------
商品描述
唐《陈尚仙墓志》,全称《唐御史大夫张公故夫人颖川郡夫人陈氏墓志铭并序》。志高72厘米,宽70厘[1]  米(见图8),青石质,志文25行,满行25字,楷书,有界格。2003年春,出土于河南洛阳红山乡。该志为唐代大诗人“朝议郎行尚书司门员外郎张鼎撰”文,大书法家“右拾遗徐浩书”,而且志主之夫又为有唐一代名将张守珪,志中记载涉及史料颇多,足以补史,证史。因此,志一面世即为文史学家及书法家所重视。
从现有研究徐浩书法资料看,《陈尚仙墓志》为迄今发现的徐浩楷书的第一志,为研究徐浩早期书法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据宋赵明诚《金石录》载,徐浩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十一月书“唐济源令李造遗爱碑记”,徐浩时年35岁,至建中二年(781年)十一月书“唐三藏和尚不空碑”,徐浩时年78岁,共书碑29通。其中正书12通,行书10通,八分书7通。
陈尚仙墓志书法赏析编辑 尤其是徐浩的作品,虽然结构出于褚登善,但此时已不像褚登善那样规矩森严,棱角分明,而是表现出一种行云舒卷的自由和形体方正宽博的稳健、均衡。他与额真卿两人长时间的切磋、砥硕,既为额真卿的书法革新作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也为徐浩中后期的书法演变开了先何。
以两人留下的碑帖为例,看其两人楷书各自书法演变的轨迹,颜真卿从天宝九载(750年)到上元元年(760年)10年问有四个类型,北京的刘涛先生已有论及。第一类型,即诸如42岁时所书的《郭虚己基志》,笔画刚劲有力,折笔顿按明确,字画姿态方正道美,大有风华正茂的气象。中规人矩的字法还有虞字的影子,丰满宽掳之态在后期的书写中得到发扬。第二类,以《多宝塔感应碑》为例,书法的秀媚多姿远甚于前,突出了一些形式特征,是颜书中最为匀整的楷书。但是点画有法而失于一律,结体精整而失于平板,稍有程式化的倾向。第三类,《东方朔画像赞碑》,此碑字法以多宝塔为骨架,却发生了明显变化,例如笔力内敛,收敛锋芒,笔画圆厚。又微笔和拣笔收束,字形展长,大小合一,撑满字格,颜真卿后期的结体力法于此碑见出端倪。第四类,《谒金天王神词题记》,强化了《东方朔画像赞碑》笔画圆厚饱满的丰伟之态,外柔中刚,强化了以往歌侧错落的态势,结字趋于雄挥凝重的平正。
徐浩的楷书,纵观现有资料,大抵可分三类:第一类,即33岁所书的《陈尚仙墓志》,结体宽博,字画瘦硬,骨力道劲,行笔中虽有楷法之规矩,又有坦少之飘远,褚书结体的痕迹铰为浓厚。第二类,即68岁时所书《大德大证禅师碑》,此碑书法仍以褚书之结构方正宽博,但中宫已明显内收,加之折笔顿按,点画收放愈见分明,其楷书愈发显露出小规人矩的道媚,然而,如此书法美中不足的是,此书虽较《陈尚仙墓志》那种字面瘦硬的外露多了些内涵与湿润,但仍有些缺乏意超的板滞。第三类,即78岁所书的《大德大辩证广智三藏不空和尚碑》,此碑书体厚重肥回,含蓄温润,是其晚年的得意之作,也是徐浩楷书的代表之笔,该碑文字结体仍以褚书的宽博为主调,中宫内敛,在褚字笔画平宣为主的基础上而又有俯仰起伏,兼与坚画的努势构成的舒放,更加拓展了文字外向蓄势待发的张力,这种既中规入矩,又不受拘束,既有法度,又自由自在的书写方式,正是形成徐浩正楷书体用笔圆劲而深厚,锋藏画心,力出字外,笔画肉中裹筋,血肉丰满,雍容大度的基础所在。正如前人所论:“盖浩书锋藏回心,力出字外,得意外往往似王羲之,其妙实在枪法也。”今观徐浩楷书结构整瞻,秀逸天然,定当与“感应颂”隶书并垂不朽,诚哉斯言。 综上所述,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陈尚仙墓志》的出土,不但对研究唐代名将张守珪有里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对研究所代大书法家徐浩的生平思想及其楷体书法的沿变轨迹,有着不可替代的物证作用。今地不爱宝,献瑞斯志,殊可宝贵,实乃我国文史、书法界之幸事,我们理应珍之。

說明:
一,保真原石拓片,品相如圖;
二,如有其他要求者,请拍前站内短信咨询;
三,对墨影堂拓片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收藏本店。
      墨影堂謝謝朋友們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唐朝徐浩书陈尚仙誌铭拓片
徐浩,中国唐代书法家。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少举明经,肃宗时,授中书舍人,四方诏令,多由徐浩所书。后进国子祭酒,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封会稽郡公。著有《论书》(又称《法书论》)1篇。徐浩擅长八分、行、草书,尤精于楷书。他的书法曾得到父亲徐峤的传授,风格圆劲肥厚,自成一家。历代对徐浩的书法褒贬不一。《新唐书·徐浩传》形容他的书法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唐代吕总《续书评》认为他的真、行书,固多精熟,无有意趣。徐浩传至今日的墨迹有《朱巨川告身》,大历三年(768)书。“告身”是古代授官的凭信,类似任命状。此《朱巨川告身》字体肥圆,笔势沉着雄浑。徐浩书写的碑刻中,楷书有《大证禅师碑》,大历四年书,碑在河南登封嵩岳寺;《不空和尚碑》,建中二年(781)书,在西安碑林。隶书有《嵩阳观圣德感应碑》,天宝三年(744)书,碑在河南登封.
---------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